分享

台北小巷,有一种美食叫‘坚持’

 天然首选 2016-11-02



「城市里的美好人情味,从来都不缺。」台湾城市巷弄中,有着丰富的美食况味,小店们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序,专情于满足你我的脾胃。以料理为主轴的故事,其实最开胃的是店里流转的人情味道,听老板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风景,是小店独有的人情心意。小而意满,隐藏其中的美好,等待被发现。



由第二代老板辜凯铃小姐继承的「艋舺古早味凉粉」,传承爸爸经营了半世纪的凉粉老摊车,坚守传统纯手工制作的古早味。2014年开始,投身于小区营造活动,成立「台北市好管家街区振兴协会」只为了让万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大家看见。白天手工制作古早味凉粉,晚上全心参与小区营造活动,一天睡不到几个小时,就是为了看见万华一点一些更好的改变。

 

半世纪凉粉老摊车 乘载时光与文化的点心


说到凉粉,要从日治时期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种日本的和菓子叫做「葛切」,当时的台湾人比较贫困,吃不起成本较高的葛粉,有一位台湾师傅,选用了在地的地瓜,萃取地瓜粉来制作;在沾粉的部分,也以台湾人喜欢的面茶粉取代了日本用的黄豆粉,渐渐地演变成台湾人的吃法。师傅将这手艺传授给四位徒弟,就这样慢慢的开枝散叶在大稻埕、艋舺、基隆等地方。



手工做出来的凉粉,马上冰镇是最新鲜好吃的


明雄先生,人称「凉粉伯」,当时他的师父看他为人老实而收为徒,传授了凉粉工法。而他这一卖,就是从二十几岁的少年卖到白了头发。


现买现吃,老板会裹满自己炒的面茶粉


早期的人都是挑着扁担在营业,会穿着夸张的服装,有时候还会是小丑装,就是为了引人注意,毕竟整条街大家都挑扁担在做生意,要一边唱歌跳舞才会显得突出。凉粉伯本来也是想挑扁担的,只是太重了挑不动,幸运的是辜爷爷(凉粉伯的爸爸)在铁路局上班,手工艺十分了得,就用杂木钉了一台小型推车让凉粉伯推着卖,第一台凉粉推车诞生了。

 

那还是一个听声音买东西的时代,那些年,凉粉伯推着小摊车,摇着铜铃,在贵阳街万华区一带兜售。大家懂得听声响来辨别是什么食物来了,「小时候偶尔跟着爸爸去卖凉粉,当作出去玩,看过一位客人,他听到铜铃响就知道是爸爸来了,就从楼上掉一条线下来跟爸爸买凉粉,想来也是有趣。」第二代老板辜凯铃小姐笑着说到,以前都是行商,因为人口很密集,所以到处都有生意。



今年73岁的凉粉伯,气色好也硬朗。与凉粉伯聊上几句,他还会很愿意与你聊聊他的凉粉老摊车呢。


凉粉伯一直卖到了第五十个年头,其实早在57岁那年,因为依循古法制作,一切纯手工,已经做到手去开刀了,但是因为生了四个小孩啊,为了养孩子们,即使痛也是忍耐着继续卖,只是时好时坏的状态,有时候手的旧伤一发作就是休息了两三个月。到了67岁那年,因为手的伤实在没有办法继续作了,只好退休。

 

客人没有看到凉粉伯,就一直打电话到家里问「怎么不卖了,好可惜…」凉粉伯五十年来的岁月,就只专精在凉粉手艺,从没二心,说要收摊当然很舍不得。凯铃姐看着失落神情的爸爸,第一次有了:要不要回家接手爸爸的凉粉摊,传承这近乎失传的古早味呢?想要的只是大家尊重古早味手艺,再辛苦我都甘愿。

 

「如果我不做,手艺没有人传承,就吃不到这种古早味了。」凯铃姐辞了生技公司的工作,回家接下了爸爸的摊子,这个决定除了是对传承古法手艺的心意,也是心疼爸爸。


最初辜妈妈十分的反对,「努力栽培你们念书,不是为了让你来做这个的。」家人其实没有想过让孩子们接手凉粉摊的生意,因为在既定的想法里,这个行业是会被人瞧不起的「以前,很多人会看不起爸爸,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别人的摊子比较大,会想说我们小小摊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接手凉粉摊以后,凯铃姐也会遇到很多人会说,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只好回来接手…一开始听了会很生气,想跟对方吵架,只是难听的话听久了也觉得算了。



个性直爽的凯铃姐,说起凉粉故事和做小区营造的际遇,一点都不容易。但是他从不刻意去讨好,就是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在爽朗笑声的后面,是坚毅的心和态度在撑着。回忆起刚接下凉粉摊的前半年,因为古法制作,一切纯手工「我能做到的是我这边的流程,绝对不加添加物。」而淀粉类制品,再没有添加东西的状态下是很容易老化的,所以凯铃姐坚持凉粉一定是当天制作当天卖完,不卖隔夜的,因此时常凌晨三点天一亮就起床准备,将地瓜粉入水后边加热边搅拌,做到手发炎肿到抬不起来,长时间下来坐骨神经也受伤了,「照我们的方法来做,一定是这里或那里都受伤,现在谁会这样做?」手工之所以需要被尊重,来自食物背后坚持的心意,只是表面上大家没有看见而已,赚的都是辛苦钱啊!


调整过一次价钱到35元,起初居民长辈会出口难听的说贵,杀价也是常遇到,还有人打电话回家,甚至在街上遇到凉粉伯还会上前跟他告状…曾经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在自讨苦吃。六年过去,怕热的她忍着八月份的太阳,偶尔难听的话也都看淡了,受过的气很多,但是难过流泪不是凯铃姐的路数,「一个人独自做生意,就会有一股狠劲撑着!各行各业都辛苦,如果客人可以体谅我们,用一种认同的方式在吃这个点心,就会很开心了,就算再辛苦,我都甘愿!」凯铃姐感慨的说。



前来老摊谈合作的人也不少,只是凯铃姐都拒绝了「大概都知道要谈什么了,工厂、机器生产,只是大量生产后要怎么保存食物?是不是要添加东西…这又会衍生出食安问题。每个人的经营理念本来就不一样,没有谁对谁错,而且光是听到机器做的,我就不要了。」纯手工的传统口味,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因为「坚持」二字,在艋舺的街头,还吃的到这经典的古早味点心。

 

「就是这个味道!」只有你还在,没有变。

 

小时候住在艋舺后来搬走的长辈们,回到了万华总是会来找凉粉摊,有时候大老远看到了凯铃姐的推车,还会开心到尖叫跳跃,其实都是阿伯的人了,可见欣喜的心情不同一般。凉粉入口后会说「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味道」 吃到眼眶都泛了泪。凯铃姐的一位客人曾经跟他说,「小时候哭的时候,阿嬷就是买这个给我吃。」虽然现在住在美国,但是只要有机会回来台湾出差,一定会来这里找凉粉摊,甚至将凉粉带到美国,即使没有当下吃的好吃,但寥甚于无。



从美国回到台湾的一家人,特别来到贵阳街买凉粉,「纯手工制作的,做很久了,现在传统的只有他再做!你到别的地方也买不到。」小姐热情的和我说着。

 

还有一位阿伯「搬家以后,妈妈总是会吵着要回万华,只是散散步都好,现在妈妈过世了,家人也都离开了,整个艋舺人事已非,外貌都不一样了。就只有你还在,没有变。」阿伯总是这样说着,要凯玲姐坚持。前几年阿伯还会自己来这里,这一两年没有看到他,也不知道他状况怎么样了,凯铃姐收起了爽朗的笑容,惦念的说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