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和小朋友玩,就能学会与人相处?并不,16条建议提升孩子社交技能

 潘安158 2016-11-03

许多人都认为,要想培养宝宝的良好社会技能就要让他们多和同龄人交往交流,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玩耍,上幼儿园,这些确实能让孩子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但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并不等同于社交。对学龄前儿童而言,和同龄人的频繁接触未见得有助于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自我情绪的控制。

事实上,反其道而行可能有效。与同龄人的过多接触可能会令孩子举止不端。一项针对美国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待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显露出行为问题。

(dyssey)

家长比同龄人更给力

爱意满满、善解人意的家长,其实是再理想不过的社会导师了。和幼儿园小伙伴儿们不同的是,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家长可以调动的情感资源非常丰富。家长能够理解孩子某种情感的起因和结果,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解读他人的情感,找到合适孩子发展水平的社交互动,用语言表达情感,调控自己的情感,明白社会行为带来的长期结果。
 
也难怪家长才是培养学龄前儿童核心社会技能,即同理心、自我情绪控制力和交流能力的不二人选。
 

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会技能?

 
1.教会孩子有关情绪的二三事儿

对学龄前儿童而言,情绪能力是拥有强大社会技能的关键。例如 孩子的情感理解力越强,就越受同龄人的欢迎。

(brisbanekids.com.au)

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需要你和孩子“谈谈情”。不仅要孩子谈谈自己的感觉,家长也要谈谈自己的(比如,“你对我的不闻不问令我惆怅懊恼”)。和孩子讨论一下怎样的情境令我们感到低落,什么事情会令我们感到快乐。家长对情绪及其起因的悉心解释有助于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家长“经常用练达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情感,孩子往往更擅长应对愤怒和沮丧等负面情绪。
 

2.和孩子维持亲密有爱的亲子关系

铁证如山。孩子的社会发展是建立在幼年时期和父母或监护人的关系上的。

要是孩子们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能够依靠你,能从你这里得到支持,他们会在情感上很有安全感,也能更容易地适应新环境。同时,也发展了同理心——学龄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关键成分。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发现, 亲子关系安全感高与同龄人的4岁孩子表现出来的同理心等级更高。


( Con nectSaf ely )

其他研究表明,照顾彼此感受的交流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家长和孩子对彼此暗示的积极回应有利于孩子强大社会技能的发展。有项研究是让学龄前儿童预测家长面对不同情境会如何回应自己;那些预料家长会给予自己安慰的孩子往往也是老师眼中社会技能、同理心及合作能力高于同龄人的孩子。
 

3.在家中营造积极愉悦的氛围

也不是说让家长一直保持兴高采烈的状态。家长有时也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这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应对令人失望的人或事的好机会了。关键是,面对挫折,要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而不是自暴自弃。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当父母——尤其是母亲——总传递出一种消极的情感时,孩子会很痛苦。孩子越常见到母亲这样消极的一面,就越会觉得母亲不是那个能给予自己安慰和建议的人。而且,社会技能发展得最完备的学龄前儿童正是那些家中氛围较积极向上的孩子。
 
4.和孩子谈谈他的社交圈

和孩子讨论日常小事时的愉悦对话方式也可以用来和孩子探讨他和同龄人之间发生的事。这种谈话的益处可谓是方方面面。通过谈话,你能得知并理解自家孩子经历了什么,同时也是在告诉孩子自己真的对他的社交生活很感兴趣。而且,借此,你有了更多和孩子探讨同龄人社交技巧的机会。那些经常和父母谈论自己与同龄人关系的孩子往往拥有发展较为良好的社会技能。

Huffington Post

5.鼓励孩子发展一种乐观向上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当孩子和同龄人出现社交问题时,鼓励他们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建设性态度面对。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吃闭门羹的时候。 一项研究表明,近一半学龄前儿童主动向同龄人抛出的橄榄枝都会遭到拒绝。
 
社会技能拔尖的孩子会把惨遭拒绝这件事看作暂时性挫折,是可以改善的 。通过告诉孩子社交拒绝有“很多”社会因素(比如“可能他只是太害羞了,”或是“也许他只是想自己玩会儿。”),你可以鼓励孩子发展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此外,你们可以一起“头脑风暴”,找寻解决办法,鼓励他预测不同的社交技巧如何运转起作用。这样的思维实验有助于孩子考虑他人的感受,促进学龄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

这些“假设”可能出现的情况也使得孩子能够探索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社会技能高超的孩子能迅速在他人游戏中做出积极反应,他们也了解怎样表现才能和自己的潜在玩伴契合得好一些。例如,假如简和艾米莉正在玩儿消防员游戏,她们不想露西加入,因为“消防车里没位置了,”露西可能会建议说,自己愿意在这个游戏中扮演一个别的角色。(“救命啊!我家着火了,我在房顶上动不了了!”)

(cnn)

6.孩子情绪低落时,你要淡定自若,给予支持和鼓励
当家长能够以一种抚慰人心的方式对孩子的强烈情感进行回应时,孩子往往不易向同龄人进行消极的情感宣泄。而且,父母给予支持和鼓励也是在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如何应对他人的低落情绪。 能够恰如其分地回应他人情感需求的幼儿往往更受同龄人欢迎,在老师眼中,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强于同龄人。
 
7.不要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
当孩子进入一阵看似无厘头的嚎啕大哭时,你自然会想让他闭嘴停止。但只是告诉孩子保持安静对他不会有任何帮助。 花时间和孩子谈谈他的感受有助于他变得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控制自己,提高社交能力。 这或许对幼儿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情感训练,而且家长对其哭闹置之不理时,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可能“自动熄火”。
 
8.面对孩子的“亲社会”助人行为,给予奖励要谨慎

一项以学步儿童和小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对孩子的友善行为给予实质性奖励可能会削弱孩子乐于助人的冲力。

(Parent Cue)

9.做个好榜样
好好利用日常社会交往的机会,和孩子探讨社交行为 (“快递员送包裹给我们,我感谢了他。”)要是孩子看见你或是其他大人疏忽犯了错,你可以过后弥补(“哎呀~爷爷把书送来给我,我忘记跟他说‘谢谢’了。”)
 
10.避免不良社交影响
玩“错”玩伴儿不利于学龄前儿童社交技能的发展。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三四岁孩子在幼儿园自由游戏时间随意组成的游戏组进行了监测。他们发现,游戏组中的有些孩子自带负面情绪,还有反社会行为(比如令沮丧的同伴感觉更糟)。 家长和老师都觉得身处“消极游戏组”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偏弱。而且这种不良后果会长期存在。学期伊始就处在“消极组”的孩子一年后的成绩通常不会太好看。
 
11.育儿要“因势诱导”
如何管教孩子会对其社会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势诱导”法讲究的是讲清制定规则的缘由及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 若家长采用该方法,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动不动就惩罚孩子,做“独裁”家长,孩子往往会展现出更强的自制能力,也能更好地与同龄人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更受欢迎。
 
12.鼓励孩子和大孩子或成人玩儿“假装游戏”或者“过家家”
上幼儿园时,“假装游戏”是孩子建立友谊的重要方式之一。 和其他孩子相比,做该游戏的孩子们之间不太可能会发生口角或是出现交流方面的问题。 要是你也一起玩儿的话,你也许能对学龄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家长的参与会令该游戏变得更加复杂,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时,不要批评指责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试图“指挥一切”。研究表明,社会技能强的学龄前儿童的父母都是兴高采烈、积极合作地投入到该游戏中去的。
 
13.小心同龄孩子抛出的“闭门羹”及霸凌行为

二者都会产生持久影响。 一项研究中,幼年时期惨遭同龄人拒绝的孩子在四年后做出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更高。 相比之下,为同龄人所接受似乎使孩子免受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困扰。

(yahoo)

倘若你孩子是“同龄人闭门羹”受害者,你就要帮助她和至少一个同龄人培养友情。研究表明,一段同龄人友谊就能保护学龄前儿童免受反复攻击和拒绝带来的伤害。

此外,对自家孩子社会技能的高低,心里要有个数。 有时候,惨遭拒绝的孩子需要发展一下亲社会行为,比如帮助他人,有好东西一起分享,关心他人。学龄前儿童喜欢能带来正面影响的,乐于助人的和愿与他人分享的同龄人。他们也喜欢能对对话作出合适回应的同龄人。

倘若你家孩子是霸凌行为受害者,你可以用“同龄人闭门羹“那套方法。此外,你要教导她如何保护自己。鼓励她采取坚定自信的行为,而不是攻击对方。 教导她面对恶霸时,要采用有效的言语交际方案,比如“不要这样对我。这样不好,我不喜欢这样。”
 
但不是这样就算解决完了。校园暴力是个社会问题,学校里所有人都应当引起注意。你可以和孩子的老师探讨一下想法。
 
倘若你怀疑自家孩子是校园恶霸,那他可能需要帮助以学会理解并控制自己的冲动。鼓励他讨论自己的感受,然后帮助他相处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法。最重要的是,明确告诉他欺凌他人是绝不容许的。
 
14.妥善选择电视节目

预看一遍孩子要看的节目。 很多面向学龄前儿童的节目都能促进社交行为的正面发展,而且能对学龄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例如,看完《芝麻街》选段,学龄前儿童和玩伴儿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所增加。

Muppet Wiki )

然而, 有些节目则似乎是在纵容无礼行为。 例如,《米奇妙妙屋》,唐老鸭不小心把黛丝撞倒了,结果黛丝挑衅回应道,“嘿!唐老鸭!有何高见?!” 那些冲着大孩子来的节目,并不怎么好。很多这样的节目都在极力美化好挖苦人的、浅薄的儿童形象,这样的节目对成人的价值都有待估量,更不用说幼儿了。
 
15.认识到分享不易

家长们总觉得乐于分享是学龄前儿童社会技能里最重要之一。但是,做到分享很困难 ——即便成年人也是如此。这对幼儿而言就更难了,因为他们只能看到眼前发生的事情。玩具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这里的,对此,他们理解起来有困难。而且,说句公道话,有时候他们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儿,是真的要不回来的!

多数幼儿在分享这方面做得都不太好,而且一过幼儿期,孩子们就不可能与他人分享了。 因此,当你鼓励孩子乐于分享时,耐心点儿,努力尽可能地让氛围和缓些。例如,不要坚持让孩子把自己的新玩具或是最喜欢的玩具和玩伴儿共享。 朋友拜访前就把这些放好,省得引起矛盾。
 
16.别对号入座

好莱坞塑造的儿童形象,并没有掌握精密复杂的“心智理论”。实验表明,4岁以下的孩子还理解不了不同人可能相信不同的事物——即便有些事物从客观意义上讲是不正确的。

如此看来,孩子们在理解“谎言”这个概念上也存在困难就不足为奇了。 例如,幼儿往往会把所有错误的言论归为谎言——即便是某位说话人相信这是真的。

然后,当他们明白了撒谎是不好的,他们也做不到像大孩子一样,预料一下自己的言辞将会令他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谎言的影响及其正当性是他们必须要学的东西。

倘若你家的学龄前儿童对你说了些无理且伤人的话,别觉得是针对你来的。但也别视而不见。抓住这个机会向孩子解释清楚言语是怎样伤害我们的感情的 。当你家孩子看透语言的力量时,她的社会技能也就提升了。

 

翻译:金玉璨

翻译自:作者个人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