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坏习惯统统狗带——《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夜幕骑行客 2016-11-03

先看张概要图,解一下本书概要


前几天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对日本夫妇有朋友来访,为了更好的迎接客人,妻子就让老公上楼换条领带。等了半天男主人都没有下来,女主人上楼一看,男主人已经钻到被子里睡着了。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太累,而是因为日本人的生活非常的固定和程式化,当他摘下领带的时候就去脱衬衣,然后脱裤子,脱完衣服就去洗漱,最后就钻被窝里睡着了。本来只是换个领带,却引发了一系列的习惯产生。这恰似说明了我们的人生只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罢了。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习惯决定命运。那么习惯究竟是怎样左右我们人生的呢?

本期就给大家解读这本《习惯的力量》。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曾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2009年普利策奖等众多奖项。他也经常为《美国生活》、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新闻时刻》栏目以及《前线》撰稿。


推 荐 理 由

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它将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本书在美国出版后,随即成为一本疯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它融合了目前最顶级的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顶尖企业家和优秀市场营销人员关于习惯的最新认知,同时综合了国际一流企业:宝洁、谷歌、微软和世界顶尖大学:哈佛、耶鲁、剑桥关于“习惯的力量”的最新研究结果!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本书!

你想知道的所有关于“改变习惯的秘”,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将为你揭示习惯的惊人力量,让你利用这股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进而改变我们的工作,我们所在的群体以及自己的生活。

1 


个体的习惯

美国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的活动中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习惯就像鱼对水的感觉一样,你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

     习惯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早上起来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怎么和你的孩子交流的?你坐到办公室时,是先和同事聊天,还是先做一天的工作计划呢?

威廉.詹姆斯在1892年曾这样写道:“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



为什么当我们学会了走路、说话、骑自行车,就算很久不用却也忘不了呢?

      原因是:习惯就储藏在大脑的基底核中。

      书中写到:一个患了健忘症的病人,虽然已经记不起来包括年龄在内的一切事物,却依然可以自己煎鸡蛋,找到回家的路,并保留了年轻时的所有习惯。

       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脊柱和大脑结合的位置,有个叫做基底核的组织,它控制着我们的自动行为,比如呼吸和吞咽;另外,它还存储着我们后天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甚至在大脑其他部分沉睡时,基底核都还依然在储存。这个过程被称为“模块化”,就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这也是习惯形成的基础。

        我们拿开车来举例,刚学会开车时,你一定是全神贯注思考的:调好座位,系上安全带,插钥匙,调一调后视镜,等等一系列步骤。而当你熟悉了之后,你每次开车的时候,几乎都不用去细想。此刻,这种惯常的活动以习惯的形式发生了。每天有千百万人,不假思索的在做这种复杂的活动,因为你一把车钥匙掏出来,我们的基底核就开始工作,找出我们存储在大脑中所有相关的习惯。

         因为一旦发现我们的某项活动是种习惯时,大脑便交由基底核处理,而基底核就去套用已经储存好的解决模式,让我们自动处理某项活动。



习惯是如何运作的呢?

我们大脑中习惯运作的过程,是一个三步组成的回路

   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就像开关一样。

    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就是习惯而经常性的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就象一条习惯的路径一样。

    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比如说抽烟,有的人抽烟是因为在一个地方坐下来,觉得无聊。当你感到无聊的时候,就给了自己一种暗示。然后拿出一根烟抽,抽烟就是惯常行为。抽完烟,把烟头扔掉,一看表,半个小时过去了,无聊的时间过去了,心里感到了一种奖赏,至少这段时间我没有虚度,我还抽了一根烟。奖赏听起来很虚幻,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抽烟这件事抵掉了无聊的时间,这样一个完整的回路就建立起来了。下次感到无聊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拿起烟抽。

      吃零食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感到无聊或是压力大的时候,你就会找一些东西吃。这种饱腹感使得心理上的得到了一种奖赏。

       当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找到新的惯常行为,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想着今天的工作安排。

       习惯从来都不会消失,它们已经被嵌入了大脑的结构中,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优势,因为如果我们每次放完假后,都要重新学习如何开车,那可就太恐怖了。但问题是你的大脑无法分别好习惯和坏习惯,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会一直潜伏在你的大脑内,等待正确的暗示和奖赏的出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难创造出锻炼或者早睡的习惯。一旦你养成了长时间坐在沙发上而不是跑步的习惯,那这些行为模式就永远留在了大脑内。但是如果我们学会控制习惯回路的话,就可以压制住坏的习惯,一旦新的模式诞生,那么跑步锻炼或者早睡早起,就会像其他习惯一样变成自然而然的活动。

我们有可能对所学的课程、所做的决定,在毫无记忆的情况下,做出无意识的选择。我们也许都不记得自己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但它一旦形成,就会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行为。

举个例子,所有的麦当劳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麦当劳刻意将店铺的设计标准化,并统一了员工对顾客的说辞,所有的东西都有一致性的暗示,能够触发顾客的惯常行为。

有些快餐店的食物经过特别加工,要的就是能够向顾客送出即时的奖赏,像薯条就被设计成能够尽快地让你尝到盐和油脂的味道,让你的快感中心启动;让大脑沉溺在这一行为模式中。这些都有利于让习惯回路更紧凑。

如何创造新的习惯?

 19世纪初,随着国家的富足,人们开始大量购买含糖量高的食品,牙齿健康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而人们却没有刷牙的习惯。于是,“白速得”牙膏的营销者就找到一种暗示:当你用舌头舔一下牙齿,会发现上面有一层垢膜,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牙菌斑。这会另牙齿颜色不佳并产生蛀牙,用牙膏消除掉垢膜后,牙齿会变得更加洁白,口气清新。

       那怎样才能让顾客每天坚持使用呢?就是往牙膏里注入可食用的柠檬酸、薄荷油等,能产生凉丝丝刺激感的化学物质,当你没有这种清凉的感觉时,就会觉得口腔不干净。现在每天晚上,千百万人在刷牙,只是为了获得那种刺激感。于是刷牙变成了一种习惯。尽管当时牙科权威指出:牙膏对于消除垢膜并没有任何作用。

同样的,泡沫也是一种巨大的奖赏,我们日常所用的牙膏、洗发水、沐浴露里都添加了起泡剂,这会让使用牙膏的人在嘴的周围出现泡沫时,会有更好的感觉,一旦顾客开始期待泡沫的产生,习惯就形成了。

这些例子很好的为我们阐述了,习惯是怎样产生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对刺激的渴求,驱动这一回路。吸烟就是这样,烟民看到暗示,比如一包中华烟,那么烟民的大脑就会开始预期尼古丁的味道。单是看到香烟就足够让大脑产生对尼古丁渴求的冲动。如果没有抽到烟,这种渴求就会一直增长,直到不经思考拿起烟为止。

 科学家研究了烟民、酗酒者、暴饮暴食者的大脑,随着渴求的根深蒂固,在习惯特别强时会让人出现上瘾一样的反应。而要控制这种习惯,必须找出驱动行为的渴求是哪种。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大脑可能出现的这种预期,就会被那些看不见的力量主宰着。

       习惯始于一个行为的无数次的重复固化;成于持续坚持的行为动作养成。所以培养习惯关键是行动和坚持。你把时间花在不同的地方,就培养了不同的习惯。把时间放在牌场,成就了赌鬼;把时间放在学习上,成就了智慧。时间是公平的,时间在哪,收获就在哪,所以,时间就是重要性的分配。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当你在床上赖着不想起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完成了晨跑、打坐、读书等一系列的事情。

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

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就是在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的情况下,只是改变惯常行为,而养成新的习惯。海盗队曾是美国橄榄球队中最差的球队,从未赢过一场比赛,但当遇到教练邓吉后,球队最终成为一支常胜之队。他通过改变球员打球时的习惯而获得了冠军。邓吉的战术并不复杂,而且易被人识别。他坚持让球员对几种常用战术进行训练,直至习惯成自然。当这几种训练模式成为球员的习惯时,球员的速度变得无人能比,而且注意力也能十分集中,整个团队最终实现了逆袭。

而这一切源于邓吉善于运用习惯原理进行训练,他在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的同时,只将“惯常行为”这一中间步骤进行调整。

我们在之前13期《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本书的解读里讲过,除掉地里杂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上鲜花。习惯是不容易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能成功改掉坏习惯,往往是因为人们找到了驱动他们行为的暗示、渴求和奖赏,然后想办法用健康的惯常行为替代原来的恶习。

科学家通过实验调查长期坚持晨跑的人群,人在运动时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神经化学物质,这会使人感觉很好,有一种成就感。如果你想在每天早上起来晨跑,就得选择一个简单且明显的“暗示”,比如把运动衣和跑鞋放在床边,当你起床看到后,会立马穿上去晨跑。

还有就是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奖赏,并摆在你能够显而易见的地方比如运动里程数、消耗卡路里数,以此获得成就感。目前很多会员朋友每天都在刷微信运动,除了可以记录我们每天行走的步数,还可以将过万的步数,捐给公益组织,这种奖赏使得本来想窝在沙发里的人,开始站起来到周围去散散步,并随时观察着步数的增长。尤其是捐赠后,一种成就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从而坚定你的信念继续去晨跑、行走。

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偶尔也会想要放弃,那就必须获取坚持下去的力量:

    是形成某个小团体,互相加油打气。知道在这条路上自己不是一个人。当看到别人能坚持时,也能增强自己做到的信心。维书会从9月3号组织了一个晨跑圈,每天早上大家一起相互鼓励督促,坚持晨跑锻炼,这正是大家坚持下来的力量所在。

从信仰中获取力量。如果能将自己的信仰和行为结合起来,那种力量是非常大的。研究人员发现,起作用的其实是信仰本身。一旦人们学会信仰某种东西,这种信仰就会扩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开始相信自己能改变,信仰是将改造过的习惯回路变成永久性行为的要素。

 我们拿睡前阅读来举例,如果你想要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明显暗示,可以把书放在枕头边上;奖励就是可以将读书心得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惯常行为是睡觉前看书,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加入维书会,惯常行为是睡前翻看读书笔记的同时聆听音频解读,成为习惯后,你的人生就开始悄然改变。

       如果你想戒烟,就应培养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使它提供满足香烟在人身上产生的渴求感,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提供帮助的团体,比如一群戒烟的人,或是有助于你相信自己可以戒烟的团体,当你觉得快要忍不住的时候,去寻求他们的帮助。

2    

成功的组织习惯

培养核心习惯

有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来说,在重塑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说明了成功并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这就是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最重要的是自身形成后,会驱动重塑其他行为模式。

       举例来说,当人们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哪怕一周一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早起成为一种习惯后,早睡也成为必然。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我们经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跑后工作效率会更高,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每个组织或者公司都存在组织习惯。美国铝业公司在亏损多年之后,迎来了一个新总裁奥尼尔,他通过调研后,将员工安全作为主抓的问题。当时公司的情况是,员工的受伤率非常高。奥尼尔狠抓美铝公司每一起涉及到安全的个案,甚至是国外分部的一些小事,逐渐促成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上至下各级员工的警觉性和严谨性逐步提升。这番努力的结果是,美铝公司的事故率降到了美国平均水平的1/20,换句话说,在该公司从事金属熔炼等危险工作发生事故的几率,比在软件公司、财务公司坐办公室工作的人还要低。非但如此,美铝公司员工在其他业务工作上也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一线员工非常踊跃的向高层领导提供方方面面的改良建议,让公司业绩得以进一步提升,最终将公司打造成一个安全并市值增长最高的企业。

怎样利用核心习惯进行改变?

1、找到小的成功。

举个例子,营养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就是对于一些想减肥的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记录下一天内所吃东西的内容和数量。很多人在记录的时候,就会惊讶到,原来我吃了那么多东西。然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控制,并促使其他习惯的形成。

大量研究表明,“小成功”在实现胜利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小成功之所以能带来改造性变化,是因为它能将细微的优势,转变为一种模式,一旦一个小成功完成了,就会推动下一个小成功的出现。让人相信更大的胜利即将到来。当跑步很快让你的身体产生变化(变瘦、或精力充沛)时,跑步就会成为你的核心习惯,并对生活的其它方面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

小成功并不会以整齐直接、连续的形式出现,不会每一步都让你确切的感到自己在靠近设定好的目标。但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小的成功开始的。

2、让意志力变成自发意识。

意志力是引导个人走向成功最关键的阶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曾经在4岁的儿童身上,做过一个著名的意志力实验。规则就是,如果你可以忍住不吃第一个棉花糖,过几分钟作为奖励,会再给一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抵制住了吃的诱惑,科学家对这些儿童做了几年的跟踪记录后发现,这些孩子无论是考试分数,还是和周围人相处关系的能力都比同龄人要高。这种自我的约束能力,让他们受益终生。

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愿意起来晨跑,而其他时间却只想赖在沙发上看电视呢?如果说意志力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为什么不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呢?

       专家又做了一个有关意志力的测试:在桌子上放着两个碗,分别盛放着胡萝卜和饼干。要求一半的大学生只吃胡萝卜,而忽视饼干;另一半则是只吃饼干,忽视掉胡萝卜。

 吃饼干的学生如沐春风。而吃胡萝卜的却是一脸纠结,忽视甜品的诱惑,已经充分动用了他们的意志力。吃完之后让学生们开始解答一个根本无解的谜题。吃饼干的学生一直在认真解题,平均花了19分钟;而吃胡萝卜的学生却满腹抱怨,只坚持了几分钟就退出了,比吃饼干的坚持时间短了60%。

意志力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就如同你手臂和大腿中肌肉的力量,用力过猛会感到疲惫,肌肉剩余的力量就不足以完成其他活动。

当我们把意志力变成一种自发意识,让自律成为习惯,随着我们意志力量的不断加强,良好的习惯也开始渗透到其他方面。当你在体育锻炼上花的时间越长,用来吸烟、喝酒、吃垃圾食品的时间就越短。

一位研究意志力的专家曾说到:“当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时,人们就在进步。我们将学会如何在诱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你形成了意志力锻炼的习惯,你的大脑就会驾轻就熟地帮助你专注于你的目标。”

      英国心理学家为了寻找一个可以激发意志力的方法。发给每个做完骨关节手术的病人,一个康复锻炼计划的小册子,要求每个病人写下具体的康复锻炼计划。为了防止血栓,医生要求病人在手术结束后就开始锻炼,但这种剧烈的痛苦使得一般人都不去执行。但最后实验证明,那些将计划写出并执行的人,康复速度是其他未填写计划病人的3倍。他们在计划中详细记录了如何应付在特定时间到来的疼痛。

其中一位病人,与妻子约好公交站相会,对他而言,最简单的暗示就是3点半了,老婆就在回家的路上。同时他也清晰地定义了奖赏:亲爱的,我在这!

针对各种让人倍感压力、导致人们放弃坚持的诱惑拐点,星巴克为员工准备了很多相应的惯常解决方案。比如当你遇到一个态度不好的客人,应该怎样接待;如何区分单纯需要咖啡的顾客和需要更多贴心服务的顾客。整个培训手册中有数十页的空白,以供员工记录克服重压诱惑拐点的方案。然后让员工反复实践,最终将意志力转化成为自发的意识。

这就是意志力转化为习惯的过程:在困境(诱惑拐点)发生之前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来临时依法处理。

3、赋予员工自主支配的权利。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大学生进入房间时,忽视眼前刚出炉的饼干。一半人受到礼貌的待遇,并解释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一下拒绝诱惑的能力,并对其参与表示感谢;而另一半人只是单纯的被命令,不能吃饼干。5分钟后,要求所有的学生按照要求执行一项特别枯燥简单的动作。结果表明受到礼貌待遇的学生具有更多的意志力。为什么呢?这其中最关键的差异是他们在其是否有掌控感

当人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在这个例子中,所有的学生都忽视了饼干,但当这些学生感觉自己被当成工具对待时,他们的意志力消耗得就会更快。

这个结论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仅仅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

        这也是我在软实力的课堂要求领导在分配工作时,把意义讲清楚,把成就感还给部下的原因所在。让员工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意义而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神圣感这样,就会减少他们意志力的消耗。

企业如何能预测操纵你的习惯

 为什么圣诞老人穿的是红色的衣服,而非绿的、蓝的、白的?

据说最早时候,圣诞老人的衣服其实是绿色的,而在1930年,为了促进饮料淡季的销售,可口可乐开始大规模地在报纸、杂志上投放圣诞广告,并于次年聘请天才广告插画师海顿来创造增强公司形象的圣诞广告画。海顿画出了一个穿着红白两色(可口可乐的招牌颜色)的白胡子白头发的老祖父模样的老人——这也就是今天70亿地球人心目中圣诞老人的形象的由来。原来这些生活中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熟悉得如同空气一般的事物,竟然都是为了一些商业目的,被活生生地创造出来!

 再比如,为什么情人节女生要送喜欢的男生手工巧克力?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概念叫“白色情人节”,需要男生回赠。

1936年,日本神户一家西点商店打出了情人节巧克力的广告,但是没有流行起来。然而到了1958年,日本的玛丽巧克力厂商在百货大厦举行了情人节宣传活动,提倡由女性送给男性。为什么要由女性送给男性呢?这是因为主要的买家都是女性,而且当时日本受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影响,女性想要掌握恋爱的主导权。

20世纪70年代,日本巧克力与可可协会,将2月14日定为“巧克力日”,零售业也大力加入了情人节的巧克力销售战。

      作为广告的要素,首先就是“建立标准”。而标准会带来习惯,习惯的力量又是最根深蒂固,最难以改变。而当这种习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识时,品牌不用再花一毛钱,就能持续地享受这种力量带来的回报。任何一个有专业知识的营销者,都不会忽略习惯的重要性,他们会更加敬畏习惯的力量。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也一样,为什么要强调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为了借助这个场景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这两年流行起来的节日和这种观点密切相关。大家一到11月11日,觉得过节了,就可以疯狂购物了,其实我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当然相比来说可能商家更需要这个节日。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有各个商场、超市的会员卡,在我们留下联系方式的时候,就已经不自觉的把个人信息泄露了。商家通过预测分析购物的内容和频率,从而掌握我们的消费习惯。平时在网上购物的朋友都会有体验,当你浏览了一个商品后,在页面的旁边或下边位置,就会出现类似的商品。而且会有各种同类商品推送过来。

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当消费者遭遇到人生的重大事件时,他们的消费习惯就容易发生改变。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生孩子。初为父母者会购买一大堆商品,而且一般在哪家店购买奶粉和尿布,也会在哪购买其他所有商品。这种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在近几年里都不太会改变,会反复在同一家商场采购物品。商家通过消费数据分析,知道哪些是已经怀孕的顾客。因为准妈妈的购物习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就会给她的家庭寄送奶粉、尿布的优惠券,当然为了避免消费者怀疑,也会在奶粉和尿布的广告中间夹杂许多孕妇根本不可能购买的东西,如啤酒、烧烤架等等。


3

社会习惯

弱联系的力量

    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如果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会为朋友挺身而出。这就是通过友谊形成的社会习惯。

想象一下,你是一家大公司有经验的中层管理者,并且工作出色,备受尊敬。你花了很多年在公司里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可以帮你招揽客户、获得建议和业内消息。这时,你接到一位同等实力的朋友的电话,他想在你的公司谋划一个中层管理者职位,需要你向你的老板美言几句,我相信你会很乐意帮忙。那么,如果电话里是一个陌生人呢,相信你不会冒着地位会受影响的风险来帮助他。

 然而,如果打电话的这个人是你不是特别熟悉,只不过是你朋友的朋友,你会选择帮助他么?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格兰诺维特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他发现,当找工作的人需求陌生人帮助时,他们都被拒绝了,而如果他们向朋友求援,就会得到帮助。

       更令人意外的是,正在找工作的人能够从朋友的朋友这些交情不深的人那里得到帮助。格兰诺维特将之称之为“弱联系”,它代表了双方有共同的朋友的联系,但是他们之间本身并没有被朋友关系这种强联系直接关联在一起。实际上,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格兰诺维特发现,弱联系的熟人通常比强联系的朋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弱联系那里,我们能够接触到没有加入过的交际圈。

同伴压力的力量

同伴压力,是我们所处社群或者邻里之间自发建立起来的义务感。是能够督促人们达到团队预期的社会习惯。

同伴压力通常在弱联系的人之间传播,并且在共同的期望之下树立起威信。如果你忽视邻里间的义务感,如果你对社群的既定模式不屑一顾,你很可能失去你的社会地位。你会危及自己获得很多社群福利的资格。

如果你加入一个朋友圈,但你不去遵守这个圈子的规则,你可能就会被别人踢走,就算不被踢走,大家也会知道你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而放弃跟你交往。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向打电话找你帮忙的人伸出援手,他可能会向他的晨跑伙伴抱怨,而他的晨跑伙伴可能会向其他人诉说他的抱怨,恰好那些人就是你想要发掘的客户。然后,这些客户就可能对你的印象大大减分,也许不再回你的电话。

在成年人的生活当中,同伴压力是生意成功和社群自我管理的关键

总结

      习惯是由大脑的基底核所决定。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并由渴求去驱动。养成一种新习惯就是在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惯常行为就可以。寻找到你的核心习惯,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小成功,加入一个团体,拥有一份相信的力量,锻炼你的意志力,在困境出现前做好防范的准备,你要知道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改变就要从当下开始。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

习惯的表白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完全听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会有一半要交给我,因为,我总是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任务。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严加管教。请准确地告诉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几次实习之后,我便会自动完成任务。我是所有伟大人们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

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我不是机器,除了像机器那样精确工作外,我还具备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加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我是谁?我就是习惯。

《习惯的力量》就为大家解读到这里,习惯原来是这样改变我们的命运的,你还在无动于衷吗?赶快行动中,开始给自己列个“养成好习惯“的清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