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 | 从官方喉舌到时政映像——近代中国官报勃兴掠影

 木头1018 2016-11-03


文明不断演进,每临变革节点,总有些力量如疾风骤雨,催促着改天换地。

就在那离我们不算太久远的时期,中国正蹒跚着摸索着从传统走入现代,一种看似有悠远传统却趁新旧交替之际被赋予现代精神而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或者说公共表达方式,方兴未艾——报纸杂志等公众媒体蓬勃兴起了!



传统中国一直有“邸报”,在不同时期也称“朝报”、“杂报”、“条报”、“京报”等。何谓“邸”?《史记·封禅书》载:“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汉书注》写道:“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由此,邸是郡国(地方)在都城(中央)的办事机构,邸报是抄录皇帝谕旨、地方奏议的存在,即朝廷内部的新闻文抄。“邸报”在传抄完成后,会张贴于宫门,以作公示,故而还有“宫门抄”、“辕门抄”的别称。但不论名称如何改换,在传统社会里,它传达政务消息的使命是一直存在的。


馆藏《光绪谕折汇存》

传统的“邸报”具有报刊特质,但是毕竟只是朝廷内部的通报公示,并没有现代意义上报刊媒体的功用,未能因此而培育公共讨论和公众参与。直到清末,变法思潮不断,用于宣传变革思想的报刊顺势而起。点击l链接可查看《新民丛报》、《时务报》创办发展的来龙去脉《新民丛报》:曾启万民心智 却无奈没落收场他手里的一支笔,惊醒了许多人的迷梦


馆藏《光绪二十四年京报全录》(1985年)

在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原有的邸报模式显然也同迟暮的王朝一般,走到了尽头。只不过清廷尚有犹疑挣扎的空间,邸报为新式报刊所替换似乎就是瞬间了。


馆藏《北京新闻汇报》

1900年“庚子之变”后,举国震动,清廷内部为求存而试图变革。各省开始出版官报,报道西方科学技术,探讨政治改革。地方创办《北洋官报》、《南洋官报》等。


馆藏《北洋官报》,创刊于1901年


馆藏《南洋官报》,创刊于1904年


馆藏《政治官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近代我国以国家名义创办的第一份报刊。
至宣统三年(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改为《内阁官报》。


《内阁官报》于1912年为袁世凯时期的《临时公报》取代。




雜·書舘 独有书癖不可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