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谈京剧小生——于万增

 cxag 2016-11-03

于万增
国家京剧院小生演员
师承:姜妙香、陈盛泰
阎庆林、黄定、茹绍荃、
刘玉麟等前辈。
代表剧目:《玉门关》《监酒令》《黄鹤楼》《初出茅庐》等剧目。


笔谈京剧小生
于万增

借《中国京剧》一块宝地,我谈一谈有关京剧小生的一些常识性问题。另外再根据多年学习京剧小生的体会谈一下京剧小生的唱、念、做等方面的要求和要领。有些是自己学习的心得,有些是我父亲和老师告诉我的,可能有些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望朋友和同仁本着对京剧事业负责的精神,给我提出指正,共同研究,以免误人子弟。


小生演员的基本条件

 “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理解:生旦净末丑,是说京剧行当大的分类;狮子老虎狗,讲的是一个演员要演什么像什么。说起来简单,真要做到演什么像什么是非常难的。 “生”,大家都知道包括老生、武生、小生,这只是概括起来说,具体分来,生有文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做派老生等,武生有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等。我们在这里着重说小生,有雉尾生(如周瑜、吕布、陆文龙等)、扇子生(如傅朋、潘必正、侯朝宗等)、官生(如王金龙、赵宠等)、穷生(如莫稽、陈大官等)。这当中像陆文龙又可算武小生,分得细就和雉尾生分开,现在已不太分得清了。介于武生、小生之间,有些可以武生演也可以小生演的戏,除陆文龙外,还有《石秀探庄》的石秀、《狮子楼》的西门庆、《伐子都》的子都、《雅观楼》的李存孝等。很多戏现在都是武生演,这也是我们小生行当的遗憾。作为一个小生演员,根据自身条件,可能有的人擅长雉尾生,有的人擅长扇子生,或官生、穷生。但一个合格的小生演员.打基础开始就必须都要学,特别是武小生的戏, 像《石秀探庄》、《八大锤》。这些都是打基础的戏。至于今后擅长演什么,那要通过多年的演出实践,才能发现自己到底更适合演哪类角色。没有武的底子,穿蟒就撑不起来,穿箭衣就不挺拔;没有扇子生的基础,穿褶子就不潇洒;没有穷生的基础, 演莫稽、陈大官就懈不下来。即使有条好嗓子能唱, 但《飞虎山》就唱不了,《玉门关》还有开打呢, 当然胆大的什么都敢演, 但绝不可能演好。作为一名京剧演员,哪一个行当都不容易。而我觉得最难的是小生这一行,它要求得太全面,而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小生实在是不可多得。挑选一名能演小生的演员,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演员的五官这是最先要看的,起码要五官端正。其实大部分人的五官都是端正的,但对一名演员所说的端正就和一般人的要求不同了,小生演员更是如此。一个老生演员嘴有一点缺点,有髯口可以挡一下,一个旦角如果鬓角有一点疤痕,一贴片子就可以遮起来,而小生演员不行,既不带髯口,不贴片子,又没有任何可以遮丑的东西。一出场观众最直接看到的就是扮相好不好看,如扮相不好看,你演这一晚上戏就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还会影响到同台的演员,特别是合作演出的旦角演员也不好表演。所以,大部分好的旦角演员在挑选同台合作的小生搭档时都很慎重。能否给自己的演出添彩,小生演员的好坏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玉门关》
于万增饰班超

一个小生演员的五官要求,首先是鼻梁最好高一些、直一些。我们行内管鼻子叫“挑大梁的”,这主要应理解为它在人面部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这样的鼻梁戴上各种盔头才会好看。再一个最主要的是眼睛,这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大小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要有神。当然除了天生的条件外,很大程度上是要练的,雉尾生要有英武气,扇子生要会传神、传情,这就要学会如何用眼睛。我们这里只是从挑选小生演员的外形条件来说的,也有的小伙子双眼皮、大眼睛,很漂亮,但如果不会用,就会显得有些女人气了,这样是不行的。
再说身材,身材的高矮不是绝对的,因为小生这个行当要经常为老生,特别是旦角配戏,能和同台的演员搭配,高矮合适就是标准。一个小生演员不知会遇到什么样的合作演员,特别是旦角演员(因多是恋爱的戏),因此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身材范围。我认为应该在1.65 至1.75 米之间最为合适,特殊情况除外(因为小生绝大部分的戏都穿厚底靴)。我这个观点不见得正确,只是说一般的规律,这样的小生比较容易找合作者,也是为了说明挑选一个小生演员有多难。
对于小生演员的脸型也是有要求的,我认为最为理想的是长方形的脸,这当然不是绝对的,只要观众认为好看就行。我是从普遍规律、专业角度来说的,要能戴紫金冠,也能戴纱帽、桥梁巾、文生巾、武生巾、高方巾、学士巾等等,才会都好看。脸太胖,紫金冠勉强可以遮丑,但戴高方巾就不好看;脸太瘦太窄,扮穷生可以,戴紫金冠又不太好看。
综上所说,这只是从外形上看,挑选一名京剧小生演员的条件就如此苛刻,还不说演员的其他方面,如嗓子好、音色好、素质好等等。而小生这一行当在京剧这个剧种中,和花脸、老旦都属于副行。所谓副行,可能不好理解,有人要问:花脸、老旦、小生不是都有很多主演的戏吗?我在这里所讲的是普遍的规律。历来京剧组班的规律,最早是老生、旦角挑班,后来又发展到旦角、老生挑班。但不管怎么变化,大部分班社,包括我们现在要组成一个行当齐全的京剧团,首先要考虑的是由老生、旦角谁来挑大梁的问题,这是京剧团组成的规律。在我们的传统戏中,老生、旦角的戏非常多,这就是主行。当然,花脸、老旦、小生,虽然是副行,又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这三个副行要求演员的素质、业水平又非常高,甚至要超过挑梁的老生、旦角。所以我们小生演员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千万不能轻视这个行当,而且要特别重视才能学好、演好。

《玉簪记》
于万增饰潘必正

现在缺少好的小生演员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综上所说挑选小生演员的条件要求太高是一方面,另外有些院校和剧团不重视这个行当,认为团里有一个小生能上去就行了,并不去着重培养。再就是我们小生演员自己有时也不太争气。一个小生演员要想唱好,让观众喜欢你,承认你,要拿出比人家老生、青衣、花脸、老旦多几倍的努力才成。有的演员有些条件、嗓子扮相都不错,能唱一出《叫关》或《小宴》,就认为自己行了,是个“角儿”了, 有一些陪旦角、老生的配演就不来了, 这是错误的。其实有很多和旦角、老生配戏的角色都很难演,其难度超过我们小生有些单挑的戏。比如《白蛇传》的许仙,《柳荫记》的梁山伯,特别是《玉簪记》的潘必正,这些角色如能演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一名好的小生演员要必须能演,还必须要演好的。挑选到一名好的小生演员苗子是非常幸运的,而能把苗子培养成才,培养成好演员、好角儿的机率又是很低的。不但要学要练别的行当普遍都要练的基本功,还要练小生行当独有的一些基本功,学戏时除了学小生单头戏,如《辕门射戟》、《罗成叫关》、《岳家庄》等,还要学如《拾玉镯》、《豆汁记》、《红娘》、《穆柯寨》等太多的戏。等打了一些基础,学了一两出戏,并上台实习演出了一些折子戏和角色时,又面临一个演员一生最大的考验——变声, 这是最大的一个坎儿,能不能顺利地过这个坎儿,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除了要保证睡眠,不要多喊多唱、不要太累嗓子之外,只能听天由命了。不少小时候很有条件的演员都是变声后嗓音条件不好了而改行的。在京剧界,一个演员从下决心学戏起,到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演员,一名好的京剧演员,一个著名的京剧演员,真是太不容易了。

《龙凤呈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