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它们诞生在新西兰?(高清萌图来袭!)

 户外探险杂志 2020-01-10
在以百分百纯净原生态闻名的新西兰
孕育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生物
冬季去新西兰探寻这些神秘的小精灵
绝对是一次奇幻的自然探索之旅


呆萌的新西兰国宝

经过12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的飞机终于降落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正值南半球的初夏,气候宜人,到处绿意盎然,让人格外舒心。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向往已久的奥克兰动物园(Auckland Zoo)。奥克兰动物园建于1922年,是新西兰最大的动物园。漫步其间能深切感受到奥克兰动物园在环境设计上的用心,园方针对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惯都设计了相应的舒适环境,我们见不到传统的高大围栏,动物们生活得悠然自得。


奥克兰动物园的新西兰特有动物展区很值得一看。在岛屿区我们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斑点楔齿蜥(Tuatara),这家伙正懒洋洋地享受日光浴,面对围观群众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斑点楔齿蜥是蜥蜴中的活化石,是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的爬行动物,它们的平均寿命可达100多岁,真可谓蜥蜴中的长寿将军。


斑点楔齿蜥

岛屿区还生活着憨态可掬的小蓝企鹅(Little Blue Penguin)和古灵精怪的啄羊鹦鹉(Kea)。生活在高山上的啄羊鹦鹉生性顽皮,它最爱干的事就是用嘴拆掉汽车上裸露的小零件,这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成为名副其实的“破坏王”。



啄羊鹦鹉

在新西兰动物展区最吸引我们的无疑是国宝几维鸟(Kiwi),在夜行动物区才能发现它们。由于几维鸟生性害羞,又在夜间活动,所以想在野外遇到它们非常困难,去动物园一睹它的风采是不错的选择。但进入馆内的瞬间我们就傻眼了,里面一片漆黑,只有一丝微光。怕几维鸟受到惊吓,所以馆内严禁使用灯光,无奈我们只能用超大光圈镜头配合相机高感光来拍摄。


新西兰国鸟:几维鸟

好动的几维鸟在昏暗的环境里实在不利于我们捕捉它们的影像,在拍虚了几百张后才终于清晰记录到新西兰国宝的身影。几维鸟模样相当呆萌,圆滚滚的身子却长了一张细长的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新西兰人非常热爱他们的国宝,无论是街头店铺上的图案、各种玩具,还是书籍、邮票甚至货币上都能见到几维鸟。由于新西兰独特的生存环境,几维鸟在野外没有天敌,翅膀逐渐退化,失去了鸟儿与生俱来的飞翔本领。

虽然不能享受蓝天,但它们过得倒也悠哉,地面生境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更有意思的是,几维鸟像兔子一样住在地洞里,细长的嘴是很好的挖掘工具,据研究,一对几维鸟夫妇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建造100多个巢穴,超强的挖洞能力不得不让人赞叹。

真正的鸟类王国

新西兰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由于岛屿的孤立化,岛上除了蝙蝠以外没有任何哺乳动物,鸟类没有天敌,食物又非常丰富,它们就在此安居繁衍了。在奥克兰附近著名的Muriwai海滩,拥有迷人的黑沙滩和壮观的悬崖,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30大美景之一。我们并非为了美景,而是想一睹壮观的澳洲鲣鸟(Australian Gannet)繁殖盛会。每年春夏这里都会聚集成千上万的鲣鸟,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鸟岛”。


一路驱车沿崎岖的海岸线前行,约两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Muriwai海滩,还没往“鸟岛”走就已

经感受到鸟声震天。顶着海风翻过一座小山,我们顿时被鲣鸟包围,目力所及海边的悬崖和高地上满是白色的鲣鸟。

我们的运气真不错,此时正值鲣鸟的求偶季节,一对对鲣鸟不时跳起浪漫的求偶舞蹈,更多鲣鸟则乘风在大海波涛间翱翔,此情此景犹如亲临自然纪录大片。


澳洲鲣鸟

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虽然鲣鸟数量众多,但每对鲣鸟都按秩序排列得整齐有序,让人称奇。鲣鸟是捕鱼高手,渔民经常跟着它们追捕鱼群,并亲切地将它们称为“导航鸟”,每年春季它们都会随鱼群来到新西兰,并在此繁衍,到了夏末待小鲣鸟羽翼丰满就一起返回澳大利亚。

在观察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已有小鸟诞生,小家伙应该出生不久,身上的白色绒毛还没长好,它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好奇地打量周遭世界。见证了鲣鸟们伟大的生命礼赞,我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鸟岛”,不知何时衣服和相机都沾了鸟粪,对此我们会心一笑,欣然接受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为了观赏更多有趣的鸟,我们乘船前往提里提里玛塔基岛(Tiritiri Matangi Island)。这是一个专为鸟类设置的保护区。岛上浓荫密布,鸟声此起彼伏,沿步道搜索,不一会儿便有所收获。聒噪的簇胸吸蜜鸟(Tui)是岛上最多、胆子最大的鸟,它们经常飞到人类身边好奇地打量你。这种鸟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还能像八哥一样学习人语。



新西兰蜜雀

经过一片林间空地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闪动的身影,原来是一只正在觅食的灰扇尾(Fantail),这小家伙模样超级有趣,圆滚滚的身子后面是一条扇形的大尾巴,它那俏皮的尾巴不时开合,还真像一把小小的折扇。


灰扇尾

其实我们此行最大的目标是濒危的南秧鸡(Takahe)。在岛上各处寻觅,却始终未见芳踪,就在我们打算放弃的时候,终于神奇地与它在山顶邂逅。这只南秧鸡羞涩地躲在草丛中,我们强忍住心中的兴奋小心翼翼与其保持距离,生怕打搅了它。


南秧鸡

南秧鸡是新西兰特有濒危鸟类,和几维鸟一样不会飞翔,但它没有几维鸟那般幸运,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环境变化,这种大鸟一度被认为灭绝,直到1948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据估计现在约有300只南秧鸡处在官方保护之下,能亲眼目睹它的风采,确实非常幸运,愿这些可爱的大鸟一直快乐地生存繁衍,生生不息。

凯库拉:与鲸同行

乘飞机跨越北岛,我们来到了南岛的基督城。驱车一路北上继续我们的自然探索之旅。我们来到了海边小镇凯库拉。凯库拉盛产龙虾,素有新西兰“龙虾之都”的美誉。现在人们远道而来不仅因为鲜美的龙虾,更因为凯库拉是新西兰观赏海洋生物的胜地,从这里出海有很大几率可以看到鲸。

出海观鲸显然对我们有致命的吸引力,不过想顺利观鲸也并非易事。到达凯库拉后我们最不愿遇到的坏天气竟然来了。由于大风,所有船只停航,原本计划的观鲸行程只能泡汤。这实在是让人沮丧,无法出海的我们只能在镇上闲逛,甚至没有心情去品尝龙虾大餐。按计划我们第二天一早便会离开凯库拉,但这实在让人不甘心,我们决定将离开的时间推迟,早上再做最后一次尝试。

海边气候变幻莫测,连续坏天气也时有发生,就这样度过了忐忑的一晚,当一缕明媚的晨光洒下时我们感觉终于被幸运女神眷顾。事实证明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登上观鲸船,在碧海蓝天间航行,头顶不时有信天翁飞过,好像预示着这次出海的好运气。在航行了近40分钟后,幸福来得那么突然,当终于发现鲸鱼的那一刻,全船都沸腾了。是一头抹香鲸(Sperm Whale)!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抹香鲸体长可达18米,重量超过50吨,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潜水冠军,成年抹香鲸可潜入2200米的深海,并能待在水下长达两小时之久。面对这庞然大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并感叹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这头抹香鲸向我们展示了几次帅气的喷水,然后以一个优雅的摆尾动作消失在海洋深处。其实,能顺利看到鲸已让我们非常满足,而更大的惊喜接连而来。

听到船长的呼唤,大家连忙跑上甲板,迎接我们的是由上百只暗色斑纹海豚(Dusky Dolphin)组成的海豚团队。海豚们追逐嬉戏与船同行,这些海洋精灵从飞溅的浪花中跃起,360度空中转体、跃身击浪、乘浪连续跳跃,它们尽情展示着最拿手的空中绝技,欢快跃动的身影与碧海蓝天构成了最美妙的自然图景。



成群的暗色斑纹海豚

观鲸船途经一片海上礁石群,这里的居民是憨态可掬的新西兰海狮(New Zealand Fur Seal),别看它们趴在礁石上一副慵懒的表情,其实都是敏捷、高效的猎手。新西兰海狮一向注重团队合作,这大大提高了觅食的成功率,它们捕食各种鱼类,甚至连狡猾难缠的章鱼也是菜单上的一道美味。



新澳毛皮海狮

新西兰的生态环境是怎么炼成的?

在新西兰自然探索之旅中,除了邂逅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其实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国家为自然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


在提里提里岛和怀托摩(Waitomo),我们都遇到了参加校外教学的学生,由专业的志愿者带领他们进行自然学习和体验。新西兰的校外教学是一种常态,学校不拘泥于让学生们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奥克兰的餐厅,洗手间内装洗手液的盒子上都贴有“此洗手液不含棕榈油成分”的标签。这是为保护热带雨林不被砍伐,鼓励大家使用不含棕榈油的洗护产品。

其实以上两点只不过是我们在新西兰的点滴感受,从自然保护到自然教育,再到全民的环保意识,新西兰已让我们感受颇多,我们相信环保理念已渗透到每个新西兰人的生活中,而这些理念与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学习。

Tips
●在新西兰进行自然摄影的器材推荐:
1.全画幅单反相机优秀的画质让人放心拍摄,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2.镜头最好准备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和微距镜头。广角镜头让你尽收新西兰壮美的风光,长焦镜头能帮你锁定、拍摄那些不易接近的野生动物,微距镜头则记录那些微小的被摄体。
3.带上一只闪光灯,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光。
4.三脚架是非常必要的装备,很多时候需要用到它。

●新西兰野外旅行注意事项:
1.由于新西兰地处地球臭氧空洞区,所以这里的紫外线照射格外强烈,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晒伤,如果晴天去户外做足防晒准备。
2.夏季游览新西兰,在野外可能会遭遇讨厌的沙蝇的骚扰,这是一类会吸血的小飞虫,在野外活动时尽量减少裸露皮肤,在商店购买名为“insect repellent”的防虫喷雾剂来预防。
3.在野外不干扰野生动物的活动,不饲喂野生动物,不要走近动物,与它们保持距离。
4.不影响、不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随意起火、乱扔垃圾,如产生垃圾打包带走。
5.建议至少两人以上旅行,留意电话信号,保持随时能与外界联系,保障安全。

本文作者

荣昕

自然摄影师,博物旅行者

拥有丰富的户外摄影及旅行经验

摄影作品获《中国国家地理》自然影像大赛银奖

著有《昆虫传奇》等科普图书。 

新浪微博:@AK的虚幻空间 

微信:AKVISION

裴爽

自然爱好者,科普撰稿人,

最爱天文科学,多年从事自然环境教育工作。

本文选自2016.11期杂志

即将上架,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