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俊随笔】

 约瑟芬很勇敢 2016-11-03
谈“学以致用”(一) 文/叶俊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到底怎样学习才可以学会那些重要的武功呢?到底怎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武功真正变得更厉害呢?比如情绪调整,两性关系,领导力,行销,公众演说,有效沟通,交际,投资学,逻辑学等等。 这些事情对于创业者而言,都很重要,但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一件是可以轻松达成的。我自己知道距离“高手”两个字还差十万八千里,但也知道在很多人看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记得亚洲小天后蔡依林有部纪录片叫做《地才》。里面记录了蔡依林为了追求艺术的更高峰而刻苦训练的诸多情节。在片子里,蔡依林说“Jolin不是天才,Jolin是地才”。我想,这句话其实适用于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 事实上,不少人听课时都挺认真,也有收获,但回去以后常常“用不好”。很多人对学习是有很大的误区的。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导致了他们上过很多课,却发现自己始终没有真正的改变,大到企业没有提升业绩,团队没有改变状态,家庭没有变的更和谐;小到自己的脸上,不好看的表情并没有变少,笑容也没有变多。于是这类人就在内心得出结论说学习是没用的。但很显然,不是学习没有用,而是错误的学习方法对提升自己没有用。不仅没有用,甚至还有害! 在新纪录的学习平台,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有4种人学习以后最有用,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通过学习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事业创造了全新的高度、家庭变得更和谐,内心也变得更阳光了、笑容也天天挂在脸上。到底是哪4种人呢? 第一种是本身文化功底扎实,社会阅历丰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极强的高手级企业家。他们听完课后稍加疏理就能融汇贯通,回去以后运用起来自然也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北京八月照相馆的沈东磊、珂兰钻石潘瑞祺等属于这类学以致用的高手。 第二种是本身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最多也只能算中等,但听课时认真专注,回去后又喜欢天天琢磨,一有灵感就翻开笔记对照思考、静心沉淀的人。这类学员虽底子普通,但方法也是正确的。最朴素的解释是“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毕竟有些观念、技巧对于大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接受和消化起来是要一定时间的。比如说我叶俊,去年(2013年)8月我赴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去学习世界第一名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的《DWD》课程,当时里面有大量内容也让我听得云里雾里。好在我并没有因此排斥或者否定这些内容,而是选择不管懂不懂都先记录下来再说。回国后我时常就去翻着笔记并反复思考、参悟。很多时候我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突然联想到安东尼·罗宾课上说的那些令我一知半解的知识点,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噢!原来老师说的那句话指的是这个意思!太好了!终于通了!”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实在是很妙的。如此竟然整整复习、参悟了一年,直到今年8月份,当时我没有搞懂的知识点终于近乎掌握了。我想,继续复习和领悟,一定还会有更妙更高的领悟。《论语》说“温故而知新”,诚不我欺也! 第三种人,自身学历算不得太高,一个人经常自动复习、参悟的兴趣和能力也不能说有很大优势,但他们懂得巧妙地“借力”——为自己编织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他们带动身边的企业高管、本地关系密切的其他公司企业家,甚至有的人会带上自己的全家人来共同学习。一则增加了学习乐趣,二则可以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取长补短,三是回到家乡后完全可以自己组织当地的“同课同学”来共同探讨、交流、反省。既增进友谊,又可以有效碰撞智慧。时间久了,甚至还有在当地形成影响力和吸引力,为自己的事业也带来更多商机!永康美时广告、美时相框的吕福荣、江苏茵佳妮女装总代理姚红娟等同学在这一条上的运用上做的非常好。当然,销售也破纪录,家庭也更和美了! 还有第四种人也能通过学习获得巨大的提升。他们既没有高学历教育背景,一个人经常专研的“自娱”能力,亦属中等。身边暂时也没发现有爱学习的企业家愿意同行的,那怎么办?这类学员的方法很简单,他们就是不断不断的往我们课堂里跑,一有空就回来复训,没空就创造“空“回来复训,把自己时常泡在好的学习氛围里面,保证频率、保证次数、保证智慧与能量同样会彻底灌入自己体内。金华超市行业的朱灵敏、兰溪超辉印刷的朱庆升等很多企业家用这个办法已使自己大有收获。 当然,还有很多学员是以上1至4种主要情况的自由组合,那效果就更有保障了。但可惜我们看到也不乏1至4种条件都不具备的一些人,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样的人,学习的开关没有真正打开,对如何“学以致用“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有的急功近利,以为厉害的”武功“是看一遍就会的,一旦学习完就立即想要拥有排山倒海般的变化。虽然心情可以理解,但且不说很难达成,即使是“达成了”,也是不科学、不长久的。还有的人,学完一个课,自己还没吃透,更不用说“运用自如,已有心得”了,就急哄哄地回家“转训”,结果讲的半生不熟,于听者讲者都弊大于利。 更可怕的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兴冲冲讲完“转训会”之后没多久,自己就先带头违犯自己“转训”时所授所讲之内容了。原因是自己根本没有真正吃透,还缺乏沉淀、缺乏自己的理解,他们仅仅只是“知道”了,并没有真正“悟到”,更不用说“已成为自己的新习惯”了。不是自己用心领会了的内容,说着只能用嘴巴讲,目光里面是无神的,也是没有力量的,干巴巴的转告而已,自然没有穿透力。由于自己带头把新武功新观念抛到后脑勺,自然员工们很快也就被打回原形。然后这样几次以后,“领袖”自己也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然后企业开始陷入没有活力的趋势……其实跳出来看时,原因还是比较清晰的。 也有学员说课上听到某些话,很是震撼,可回去后自己“转训”给他人时,他人却并没有自己当初听课时那种触动的表情。我问他说,武林高手一掌拍到墙上,墙倒了,你看了很震撼,觉得这样很爽,也很有用,于是也拍了一掌。结果墙没倒,你则哭着喊着被抬到骨科,请问为什么?他说功力不一样。我说是的,你至少公众演说的武功功力不够。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平时留给团队的“公信力”如何。一个平时积累了威望的领导人,即使演说并不太厉害也能几句话就说通大家;一个平时谋事不周、行事不稳、甚至还时不时耍点小性子的“领导人”即使突然成为演说高手,别人还是会觉得他“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 另外,《老子》说“飘风不终日,骤雨不终朝”。狂风暴雨往往迅猛而不长久,连半天也难坚持。而我们做企业,也不是要做一两天而已的,内功的夯实必是基业长青的重要前提!以往我们不成熟时也会使用“瞬间引爆”之类的广告语,仔细想来,是不妥的,在这里我要为此而向公众致歉!因为,且不说任何真正厉害的武功都不会是“瞬间”就能拥有的;“瞬间”拥有的武功再“厉害”,对手同样也能“瞬间”掌握,所以必定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有些成绩真的是通过“引爆”而“瞬间”得来的,即使表面成功了,也绝非长久之计,绝不可因快速收获而止不住“上瘾”,乃至最后透支企业的“健康”,终究得不偿失。唯有踏踏实实,持续地用心投入经营和学习,才能真正越来越拥有长久的实力。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告诉所有人,学习一门厉害的武功都不可以追求或者满足于“速成”,如果谁这样答应你,我相信他只是想赚你的钱,而不是真的为你的未来考虑。我们所传播的武功,虽然也能帮你的眼前,但更大的优势是一心为你的未来负责! 以上是我的一点关于如何学以致用的心得,供大家借鉴。 9月12日,我们第10期《话术革命》刚结束,今天16日,第03期《精华班》的学员报到日,听风四娘说人数已经超标,并且又冒出多家单位正在报名,恭喜又有好多新朋友即将在这里播下改变的种子!也恭喜自己! 相信这些文字已经给认真阅读的人带去能量! 2014.09.17 叶俊·杭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