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最有诗意的桥——廊桥

 唐继舜 2016-11-04
  说到廊桥,不能不让人们想到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美国经典爱情影片《廊桥遗梦》。这部以美国的一座叫麦迪逊廊桥为背景的影片,曾在我国风靡一时,连同其原著都着实火了一把。为此这部电影成为了美国当今100部经典影片之一。影片的故事当然精美绝伦,令观众难以忘怀,可是作为故事背景的麦迪逊廊桥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尤其在中国,无论是它的单孔跨度、外观造型、结构形式,还是历史文化内涵、与景观协调程度都完全不能和中国的廊桥相提并论。


  《廊桥遗梦》电影片段


  作为故事背景的麦迪逊廊桥成为旅游景点。


  中国的廊桥历史比较久远,分布也比较广泛。这些廊桥以其巧妙的结构形式和精美的建造工艺而举世闻名,同时又以建造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结构而让人流连忘返。

  中国的廊桥众多,美不胜收。大乔君看到通讯员选送过来的这些精美桥梁图片时,反正是已经惊叹到了。好东西不能独享,大乔君特意挑选了部分美图,供大家欣赏。


浙江泰顺刘宅桥

刘阳春 摄


  浙江泰顺县共有22座屋式木平桥,一般都建在溪面并不宽阔的溪流之上,其中刘宅桥的年代为最久远的。刘宅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先后经历了三次大修,模样依旧。


广西三江风雨桥人行桥面


         陈金 摄


    三江风雨桥,位于柳州侗族自治县浔江河上,桥拱为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集侗族特色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全桥长368米,宽16米,于2010年12月建成。

  

    
 不同的地域人们对廊桥都有着不同的称谓。在民间,廊桥一般称为“屋桥”、“亭桥”、“瓦桥”,主要指桥面上建有顶棚或桥上面建有房屋的桥梁。在广西侗族地区长廊式木梁桥因可避风雨,当地称为“风雨桥”,又因其桥上建筑华丽、内部装饰考究,人们也把它称为“花桥”,也有的地方称为“风水桥”。在寿宁称为“厝桥”,泰顺称为“蜈蚣桥”,周宁称为“虾姑桥”,庆元称为“鹊巢桥”,松溪称为“饭筷桥”等。这些都是当地人们对身边的廊桥,呈现的不同结构和样式的形象概括。


三江程阳风雨桥

陈金 摄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是广西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中国的廊桥一般建造在乡村的村口,是人们出行和经常聚集的地方,它不仅仅具有出行交通、遮挡风雨的功能,往往还具备了居民交往、地区标志、旅游观赏和宗教祭祀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和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廊桥,有的不仅建有一排排木凳供人休息、交流,甚至在楼上还设有供客人住宿的房间;有的在桥廊两边建有整齐的铺面,供一般商贩使用,方便村民和行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有的作为一种景观标志,建造得十分雄伟高大,对所处的方位方向、自然环境和风水布置都十分讲究,往往能给过往的人们和周围的居民,有一个指示区域和方位的功能;有的为了表现这个村庄或者一个家族的富有和兴旺,着重于廊桥的艺术价值,巧妙地结合了桥、廊、楼、亭的建筑形式,并配以彩绘、雕刻的等艺术手段,把廊桥建造得精美华丽,美轮美奂;有的廊桥甚至与宗教信仰相结合,把神龛就设在廊桥的楼阁上,供来往的香客和居民拜祭祈福。


浙江泰顺毓文桥

刘阳春 摄


  泰顺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横跨两山之中。建廊屋七间,三层楼阁式,屋面重檐悬山式,屋脊有葫芦顶,四翼角高翘,造型别致。1986年村民自筹资金重修。


浙江泰顺仙居桥


    刘阳春 摄


  泰顺仙居桥位于仙居村,距罗阳县城二十公里,是泰顺现存的木拱桥中跨径最大的。 

  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历史上多次被洪水冲毁,也多次重建。现存仙居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浙江泰顺溪东桥

     刘阳春 摄


  溪东桥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因其横跨东溪水而得名。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单孔跨径25.7米。宫殿式,飞檐翘角,中央有主檐阁楼,极为雄伟美观。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垒筑于两岸山崖之上。


重庆濯水风雨桥

刘建中 摄


  重庆黔江区濯水古镇的风雨廊桥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供行人小憩。建成于2012年1月。  


江西婺源彩虹桥

刘阳春 摄


  婺源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可使用,是古徽州地区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婺源彩虹桥建在最宽的河面上,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为分解洪水冲击力,桥墩设计为半船形。 


 湖北恩施风雨桥

刘阳春 摄


  湖北恩施清江风雨桥建成于2005年,每年恩施土家族女儿会都在这里举行。


都江堰南桥

员林 摄


  南桥位于都江堰市南门外,横跨内江,建桥以前,行人受内江阻隔,往来十分不便。清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大修都江堰,一年后,一座木结构、瓦盖房廊、飞檐翘角的“通济桥”在内江上建成了。通济桥“雁齿凌空,直指南道”,于是人们便称它为“南桥”。从此,南来北往的行人脚下有了一条平稳的道路。 

  1958年,岷江发生暴洪,漂木堵塞桥洞,撞毁桥身,重建后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正式更名为“南桥”。“文革”期间桥身受到损坏,1979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骨架与木结构相结合的古廊桥式风景桥。 

  今之南桥,是2009年灾后重建工程,改建后的南桥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南桥共5孔、长54米、宽12米、3层重叠翘飞檐,上盖琉璃瓦。桥头楼阁,飞檐刺空;两端桥亭的圆柱上有书法楹联,左右两廊内壁上还有精工绘制的山水风景和神话传说壁画以及书法楹联作品,屋顶还有“海瑞罢官”、“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的彩塑,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整座桥就是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南桥的适用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是都江堰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


咸宁刘家桥

胡仰先 摄


  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刘家桥村,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该村古民居始建于明崇祯3年,相传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刘交后裔刘元牙始建。

  刘家桥4处居民村落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其建筑规模庞大,古朴秀丽。刘家桥是刘家桥村的标志性建筑。  


枫香坡茶园的风雨桥

成莉玲 摄


  恩施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片片翠绿的茶园掩映着灰墙白瓦、翘脊飞檐的农居,与低吟浅唱的林间小溪相映成趣,其间掩映着白墙灰瓦的特色民居,以风雨桥、鼓楼等壮观的标志性建筑、优美的自然美景及纯朴的乡村风俗气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锦溪十眼长桥

张志友 摄


  苏州锦溪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  


桂林七星公园花桥

董琪 摄


  桂林七星公园花桥是桂林最古老的桥,始建于宋代嘉熙年间。它位于公园正门,横跨在小东江和灵剑溪汇流处之上,全长135米。桥面有风雨长廊,桥亭覆绿色琉璃瓦,桥身为磐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每年春夏,花开烂漫,桥畔繁花似锦,桥两岸遍植桃花、翠竹,小桥掩隐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桥因此而得名。现桥是1965年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桥,青石所砌。桥下,四个半圆的桥孔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个玉盘,状如满月,正如“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诗句中所颂的 “花桥虹影”之美景。 


恩施宣恩风雨桥

肖宜 摄


  宣恩风雨桥于2002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2003年11月30日主体完工,2004年8月全部竣工。该桥为步行桥,长80米,宽10米,高约26米。桥下部为钢混结构,五墩四跨;上部为全木质结构,采用侗族花桥和鼓楼及土家族凉亭桥相结合的建筑风格,22架木排采用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组合结构,榫卯衔接的梁柱体系,亭檐上下均为飞角斗拱,屋脊瓦沿设有古朴装饰,二楼过道设有靠背座板,桥头南北两面有砖石结构的门楼,门楼南北门外分别立有座式麒麟和走式独角兽各一对。


松藩县古松桥


张志友 摄


  四川松藩县古松桥横跨于岷江河上,是连接南街和中街的交通要道,北望“镇羌门”(即北城门)城楼,南看“延薰门”(即南城门)。该桥建于民国初年,解放后修葺一新,为表达民族团结之众望,曾改名“团结桥”,1986年再次重建,恢复原名。修葺后的古松桥,下为石拱,桥上建亭,造型上采用翘角、木雕龙门等古建筑形式,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凤凰虹桥

董琪 摄


  凤凰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这是一座在湘西凤凰县横跨沱江的三拱大桥,全部用花岗石砌成。桥面上形成一条街市,第二层则专门用来迎接重要贵宾和展示一些名人字画。桥的两头壁上镌有黄永玉撰、其弟黄永前书的对联。其一曰:“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华灯楼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映水;照眼春阳,廊桥正午时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如诗。”   

  

扬州五亭桥

成莉玲 摄


  五亭桥,因形似莲花故又名莲花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瘦西湖湖畔,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  


恩施侗族风雨桥

成莉玲 摄


  恩施土司城,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这里的侗族风雨桥是传统侗家建筑智慧的结晶。桥廊两边有朱漆栏杆和长坐板,桥廊两端两座亭子高耸,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精致美观。据说在古时,侗民还在桥上免费置办茶水供人饮用。 


潮州广济桥

张志友  摄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原名康济桥,在潮州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壮丽迷人。广济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二十四对亭台楼阁,还有两只铁牛分东西镇水,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牟尼沟村头桥

张志友 摄


  牟尼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藏传佛教在此与自然美景融合在一起,形成极其独特的韵味。牟尼沟村头桥建于民国初,藏民经过桥头时,手摸转轮,心念佛经,保佑家人一生平安。 

  中国廊桥把中华民族的一些文化因素和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这不能不让人愿意去追寻它的身影,不能不让人远观近抚时都惊叹不已,不能不让人对它留连往返。  


文字:马永红

编辑:马永红 熊旭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