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妙不凡的掇球三变

 古时候 2016-11-04
        让紫砂独具魅力的原因正是因为紫砂的本身造型上艺术感的凸显,以及处于时代发展不断变革的紫砂文化。
  掇球壶作为紫砂茶壶最最经典的造型之一,它的历史发展与变革脱离不了紫砂大环境下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完善的轨迹。
        “掇”有拾取、用手端拿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义,顾名思义,掇球意即球体相连。其壶身就是一大球,壶盖是半个球,盖上面的壶钮又是一个球,犹如三球重叠。
        掇球三变,自上而下分别是:
大亨掇球
友廷掇球
寿珍掇球
— 邵大亨掇球
       掇球壶最早是由清嘉庆年间制壶大家邵大亨首创。
  壶体浑圆硕大,壶嘴短小前冲,线条流畅;壶把舒展飘逸,曲直有度;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其身小于半球,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壶风刚正。
— 邵友廷掇球
        道光至同治年间,与邵大亨同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的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再创作。
  “友廷掇球”在壶身与壶盖的连接部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使得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身略显扁圆,壶口设计放大,壶盖则更显半球状,壶钮球形更圆,壶把更显张力。
  从造型的美学角度来看,整体壶形较之“大亨掇球”更显饱满之气,但是依然秉承了“大亨掇球”壶身势雄气沉的特点。
— 程寿珍掇球
  把掇球壶造型审美效果与壶风气韵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寿珍掇球”。
       程寿珍为邵友廷养子,承其家学,形制尚朴素。他的掇球壶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加以更为精妙的艺术处理:
  壶身更圆更挺拔,壶颈与壶盖再度拉高更显饱满;壶盖与壶口的直径比例并未改变多少,却使得壶口在视觉上变大变宽,从而在空间的视觉感官上处以极度舒适的角度,让壶盖的张力得到充分展开;壶嘴稍微增加曲线的弯度;壶把曲线优美,粗细自上而下,对于提拿沏泡的细节处理极为细腻到位。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结体合理、气势宏伟、神韵高昂、线条圆润丰满、气韵浑厚稳重高雅不俗,使得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真正的三“球”重叠之势,尽显“掇球”之奥义。1915年,程寿珍的掇球壶参加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得金奖,这也是紫砂作品首夺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最高荣誉,其后,这把掇球壶又在各类国际展会上屡获金奖!
 
掇球的三次演变证明了中国人在创作力上实则很有天赋的,能够某种艺术发挥到极致,每一次的改变掇球壶都能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但无论怎么变掇球的精髓仍在,仍是经典的三球叠加!
 
 
纪贤制-掇只
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作者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张燕制-掇只如意
 此壶线条流畅,比例得当,压盖略微浑厚,点线之间见出魅力,子母线口盖温和严密,骨肉亭匀,简练大方,制作颇见功力;弯流嘴胥出,在端头下压,柔美之姿明显,壶柄略微上抬之后优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条圆润饱满的弧线,朴雅大方。原矿段泥全手工制作,色泽朴素清新,加上如意纹线,更添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