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不谈天道和人性

 风过竹笑 2016-11-04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十一章 居家从教

王封臣 著

六、孔子不谈天道和人性

除了怪、力、乱、神及死亡孔子不谈外,他还有两个问题不谈,一个是人性,一个是天道。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5·13)

子贡说:“夫子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我们听得到;但关于天性和天道的言论,我们听不到。”

“夫子之文章”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有争议的。有很多人(比如太史叔明)说是“六艺之书”,也有人(比如杨伯峻先生)说孔子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传播者,这里的“文章”该是指有关古代文献的学问而言。但是,似乎有些说不通,因为这些都不能称为“夫子的文章”。所以,朱熹说是“威仪文辞”。“性”指的是人的本性,自然之性。“天道”可以简单理解为自然或宇宙生命历史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这句话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孔子这个人比较注重实际、注重近处的东西,而不愿意对大题目进行探讨,而比较关注实际的问题。

从各种书籍上来看,孔子也确实是这样的,他对人性、天道讲的比较少,论语中只有一处提到过孔子讲人性。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17·2)

孔子说:“人性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个人认为康有为对这一则的评注值得我们思考,康有为评注说:“后人言性甚多,世硕以为性有善有恶,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皆言性有善有恶,孟子则言性善,荀子则言性恶,告子则言性无善无不善,杨子则方善恶混,皆泥于善恶而言之。孔子则不言善恶,但言远近。”康有为的评注指出了一个真实的孔子,他不去论述人性的善恶,他只考虑对性的塑造、加工。也正是因为孔子认为人性本相近而不是相同,又因环境而导致的习染不同,使得人们在人性上便有所差别,所以,他在教学上才要“因材施教”。

如此,当孔子个人的知识、阅历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地步,又有着要对人性塑造、加工的理想,再加上政治上又不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故此,孔子回到鲁国后决定仍然开办私学,广收门徒。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第一章 夫子家世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怎么回事儿?

第四章 “奋”青孔子

第五章三十而立

第六章 齐国内乱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第八章 孔子适周

第九章 斗鸡之变

第十章 孔子适齐

第十一章 居家从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