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英国男孩,博伊斯(BOYS)Mk I反坦克枪

 dongchang 2016-11-04
1934年10月,在英国轻武器委员会的努力下,研制反坦克步枪的设计小组成立,博伊斯反坦克步枪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项目代号“支柱”。设计指标并不复杂:枪体要尽量轻,便于携行,威力要足够击穿当时坦克的装甲。该枪命名为“博伊斯”是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恩菲尔德兵工厂著名设计师、时任反坦克枪项目小组设计总监助理的博伊斯(H.C.Boys)上尉。博伊斯反坦克枪于1936年进行了广泛的综合测试,并于1937年11月24日正式被英军采用,由伯明翰轻武器公司投入批量生产。

  博伊斯Mk I反坦克枪


  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出品的13.9毫米口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与7.7毫米口径4号李·恩菲尔德步枪外形尺寸比对。

  博伊斯反坦克枪以李·恩菲尔德步枪为蓝本进行放大,融合了美制勃朗宁M2重机枪的部分设计特点,从外形上看更像一支放大的布伦轻机枪。该枪在设计之初曾计划采用12.7毫米口径,但测试中发现12.7毫米子弹穿甲性能欠佳,所以口径最终扩大为13.9毫米。博伊斯反坦克枪仍然采用手动拉栓抵肩射击的操作方式,全重16.2千克,采用顶部5发插入式弹匣供弹,准星和照门全部偏向步枪左侧。照门表尺有效设定距离为274米至457米。枪身全长1 . 6 2 6 米,中部装有单脚支架(Mark I早期型)或两脚架(Mark I后期型,或称作Mark I*、1942年生产型),射击时展开支撑,携行时可以折叠。枪身后部的枪托抵肩添设了缓冲垫,枪托上部安装了小油壶,枪托左侧设置有一块木质贴腮板。枪体前部枪管处安装有制退器, Mark I早期样式为圆环形,Mark I*后期样式为侧面多孔的长方形(口琴形)。枪托下侧安装有肩托握把,其样式与布伦防空机枪非常相似。


  博伊斯Mark I型反坦克枪(部分资料直接称作Mark I早期型)。

  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被称为13.9×99 毫米反坦克步枪弹,或13.9毫米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弹,该弹与博伊斯Mark I型反坦克步枪同时开发,是英军当时最具威力的枪弹,具有口径大、初速高等优点,不过,由于子弹底部采用带有台阶状的底带式瓶形弹壳,加工比较困难。


  博伊斯Mark I*型反坦克枪(部分资料直接称作Mark I后期型)


  专门为博伊斯反坦克枪配套设计的MkI型枪机护套

  每支博伊斯反坦克步枪通常配发200 发子弹,其中40发装填到8个5发弹匣内,弹匣存放在弹匣箱内,其余的160发子弹则分别放入16个布制弹袋内,每个弹袋可以携带两个5发装桥夹。此外,每个子弹袋都配备有与普通步枪子弹袋一样的布背带,弹袋上部缝制有布盖由纽扣扎紧。博伊斯反坦克枪可以发射13.9毫米Mark I型钢芯穿甲子弹以及Mark Ⅱ型钨芯穿甲子弹,1940年之前英国人只生产了钢芯弹,之后采用碳化钨芯弹直到20世纪60年代。子弹为尖头、平底,采用铅套、白铜或黄铜被甲弹头,弹壳为黄铜制,伯尔丹式底火。博伊斯枪另外有两种类型的普通训练弹,即1937年设计的Mark I式铅芯子弹和1938年设计的Mark Ⅱ型铝芯子弹。钨芯穿甲子弹实际重60克,略高于技术资料上面的47.6克,子弹枪口初速为990米/秒。而Mark I型铅芯弹重60.2克,枪口初速为526.7米/秒;Mark Ⅱ型铝芯子弹重27.54 克,枪口初速为805.2米/秒。


  博伊斯反坦克枪细节零件拆解:

  a. 枪机组件(包括枪机拉杆、开锁和抛壳器);b. 弹匣; c. 撞针连接杆; d. 撞针接环; e. 撞针; f. 13.9毫米子弹; g. 枪管左侧耳轴螺栓; h. 枪管耳轴; i. 枪管右侧耳轴螺栓; j. 枪管; k. 准星; l. 圆环形枪口制退器(Mark I用); m. 口琴形枪口制退器(Mark I*用);n. 肩托处润滑液刷; o. 肩托; p. 撞针簧; q. 肩托固定螺栓; r. 缓冲管螺栓; s. 缓冲管簧; t. 缓冲管; u. 木质贴腮板; v. 托架; w. 面颊贴壁固定螺栓、缓冲管螺母; x. 扳机握柄及固定螺栓; y. 单脚支架用固定螺栓及垫环(Mark I用); z. 单脚支架。


  博伊斯反坦克枪专用的10发两组装布制子弹弹袋。

  博伊斯Mk I反坦克枪穿深数据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