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好小学生,家长得做足这三件事

 阳光明媚花香 2016-11-04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学习大挑战;

这个阶段,爸妈怎么帮孩子更有效?

今天,应光老师继续与您探讨家庭教育,

为你奉上小学生“养成秘籍”!

点击音频,直接收听应光老师的分享


幼升小,这个阶段,爸妈怎么帮孩子更有效?


应光老师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在幼升小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1.学习习惯

协助孩子度过适应期


建立学习习惯方面,家长需要协助孩子一起完成适应的过程,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和不适应。举个例子,很多孩子在6岁左右这个阶段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这时家长就可以做一些工作,比如说选择笔。自动铅笔太滑,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太好握住,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先用一种专用的三角形的笔,这种形状的笔杆比较便于孩子握住,之后再过渡到用六角形、菱形的铅笔。有的孩子甚至还需要握笔器帮助他完成握笔的姿势。

 

从小学开始,一堂课就是40分钟了,所以我们得教会孩子等待。同时,因为一个班上有那么多小朋友,我们也需要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排队。




2.生活习惯

开门扫地都要细心示范教导


在生活方面,我建议家长从一些细微的小事上入手。比如说一个开门的动作,怎么开门能做到不打扰别人?在这些细节上,有意识地在家多练习,多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你上小学以后,要做值日,而幼儿园阶段,孩子不怎么做值日,甚至是没做过。孩子上小学前,就可以在家里先多做一些值日的练习和准备,教会孩子怎么拿扫把,应该怎么使劲,怎么去拧湿抹布等。


另外,在上学之前,上学之后,全家人都要去配合孩子,比如说是不是到了孩子应该睡觉的时间,全家就应该早一点休息。我的孩子幼升小的时候是这么处理的:因为我经常会带工作回家,所以我基本上会把厅里的灯调得很暗,甚至关掉了,卧室打开灯,营造出一种“到睡觉时间了”的氛围。我会陪孩子一起读会儿书,然后陪孩子睡,之后等她睡着了,我再起来。这对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是非常有帮助的。


3.融入新团体

孩子发生小冲突 家长千万别过度介入


孩子上小学以后还有一个需要适应的地方,就是融入新的团体。这时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点小技巧,比如说可以通过主动帮别人的忙,或者经常有礼貌地对别人微笑等方式结交新朋友。


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比如说互相之间有一点小冲突,我特别建议家长宽容处理一下。我们很多时候会注意到,现在很多家长太重视孩子、太心疼孩子了,总会过度介入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些小冲突。其实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家长还在较劲,孩子早就和好了。


家长过度介入也容易造成孩子在学校被孤立。成人世界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可能在孩子那里不是问题,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只听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特别是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宽容一点。家长宽容处理问题,孩子在家长身上也学会了宽容。




不能缺的一堂课


教会孩子表达需求


家长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上课中途想上厕所,用举手示意等合适的方式告诉老师,通常情况下老师也会理解孩子。


这是我们特别缺的一堂课,我们的很多孩子都很需要学习。如果从小不会表达自我的需求,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影响。有的孩子出国读到了硕士、博士,在学习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教授给安排特别繁重的工作时,我们的孩子都不懂得去表达自己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一些特别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


让孩子尽快地爱上学,需要爸妈不断夸学校


让孩子爱上这所小学其实有一个窍门,就是“夸学校、夸老师”,父母不断地跟孩子讲一些好话,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正向情感。


“夸学校”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对于上学这件事的负面情绪。比如说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你上学以后可以交到更多的新朋友;你不是曾经问过妈妈什么问题吗,你上学以后就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图书馆的故事书比幼儿园多多了;上学以后跟幼儿园还有不同,上一会儿课你就可以出去玩一会儿,上幼儿园恐怕不太容易到楼外面去,等你上小学以后,就有机会去操场上玩;还可以跟小朋友一起上学、回家,也可以学到很多很厉害的知识。”等等。


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东西一定不能是说教,其实在平时聊天当中,家长就可以把这些好话轻松地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对学校有更多更好的期待,让孩子更愉悦。

应答


【应答】为了解答家长在育儿路上遇到的困惑、陪伴父母一起学习,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特推出此栏目。如果您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一些问题,欢迎和我们互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