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马”身上的历史温度

 青梅煮茶 2016-11-04


 

        3000多年来,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每个汉字都是有温度的,它们承担并记载着我们中华文明的进展过程,附着在一个字身上的内涵是无穷的。

  “马”字的演化过程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


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马头朝上,眼睛炯炯有神,马背朝右,右部的几画表示马鬃,前后蹄朝左,意在行走,马尾在下部。

甲骨文

甲骨文“马”字,特别像一匹仰天长啸的骏马,这是最初的“马”字,距今已经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

 

经历过甲骨文的文字特征,“马”字的金文表述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形状上简洁且相似。大家可以看看它的形状,比甲骨文的“马”字更清晰。


金文?

对金文的描述,有关记载中是这样说的: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文,“马”字的演变更为具体,已经有了繁体“马”字的模样。

所谓篆文,分为大篆和小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使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小篆

 

“马”字从篆文继续发展下去,相继历经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隶书在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


隶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

  

       可以说“马”字的演变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直到最后彻底符号化,笔画由早期的直笔圆笔逐渐变得笔画匀称、线条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