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喜欢这个能当饭吃吗?”这句话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孩子

 秋之古月1pal5b 2016-11-04

你好,我是丹妈

10年童书编辑   儿童心理咨询师

- 文 = 丹妈 -


我发现,

“这喜欢这个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真的是父母最爱说的话之一。


“我喜欢画画。”

“画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我喜欢和她玩,她是我的朋友。”

“不要和差生玩,交这种朋友有什么用?”


“妈妈,我想出去旅行。”

“旅行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


似乎在某些父母的眼里,

以“成绩”为标准,以“钱权名”为标准,

世上的人与事都可以分为“有用”和“没用”,

有用则宠之,无用则弃之。


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

不仅根植于我们成年人的交往中,

更蔓延进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




昨日的“无用”,今日的“有用”


丹妈一个高中同学,

初中开始就是个日漫迷,

班主任办公室都堆着一摞,

从他手里收缴上来的漫画书。


对日漫的极度兴趣,

使得他断断续续的学上了日语,

他一个理工男,

就这样利用业余时间,

考了个与工作完全无关的日语证书。


前几年公司正好要派人去日本,

虽然他只是个三本毕业没背景的小职员,

可他那部门当时就他会日语,

还了解日本文化,

一面试对方公司就要了,

现在在那边发展的不错,准备定居日本了。


还有一个闺蜜,

超迷美剧,

整天言行举止装外国人,

以前我总觉得她装逼浮夸的很。

前几天朋友告诉我,

她现在可发达了!

她因为喜欢美剧,

迷到经常模仿剧中的发音,

毕业以后随便考了次雅思,

口语竟然得了7.5!

之后她把自己业余自学也能把口语讲溜的方法,

总结了一下,

在网上教起了英语!

吸引了一大批和她一样

没钱出国又想学好口语的人。


再说说我自己

只要感兴趣的事,

不管有用还是没用,

我都会去研究。

两年前开公众号,

凭着对推广亲子阅读与家庭教育的热爱,

悠悠哉哉地在家看书写文章

大半年毫无收入靠老公养着


当初婆婆还迷惑:

我儿子天天忙得跟陀螺一样,

为啥儿媳能这样“没用”的悠闲淡定?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用方得从容

没想到最初“无用”的坚持

现在公号也慢慢积攒了几十万读者。


周围很多人只觉得丹妈运气好

赶上了公号发展的好时机

可谁又之后这背后有多少“无用”的积累?

大学选修美术设计,

所以我现在除了写东西,还是个兼职设计师;

大学业余时间大量研究童书,

终于获得心目中的那个童书编辑岗位;

曾迷恋电影,

所以我能向你和孩子推荐上百部电影;

在报社杂志社疯狂学习,

所以我现在能迅速整合资料写出文章

……


当初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爱好,

突然就成了事业上的大跳板,

这都是最初的我,完全没想到的事。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很触动我:

“所有做过的事,读过的书,

都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

帮助孩子慢慢地成长,变得壮阔、深远。

你怎么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让黄河成为黄河,

让长江成为长江?”


那些“无用”的体验,

往往决定了孩子一辈子的心胸与视野。

那些“无用”的努力,

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

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也许你也在教育孩子

要多学一门外语,多有一门技能,

但当这种引导若是出于功利,

孩子去做必不是出于本心,

而是出于压力。

他只是当作任务,

又如何享受其中、钻研其中?

比起有用,

有趣、热爱的事才更容易成为孩子一生的坚持。



做“无用之事”,才是最好的休息


著名儿童发展专家迈克·内格尔经过多年研究证实:

童年有机会多跑多动、

多发呆、

多做白日梦、

多在自然环境中随意玩耍的孩子,

在青春期的另一个大脑发育关键期中,

反而会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爆发式的学习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有用、高效的时代,

但其实放松时,右脑才会运转起来。

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重大突破,

都发生在一些看似不能的地方.

不管是阿基米得的澡盆,

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

还是谷歌办公室里放置的乒乓球台,

所谓的创造力,正是做“无用之事”后的后遗症。


学习其实和吃饭差不多,

总要留点时间去消化和吸收。


我们中国画的技法中也很讲究留白,

那部分什么都不画的空间,

也许恰恰能让人更好地欣赏到

所要突出表达的主题。


不做,有时是为了更好地做。

适当地浪费点时间,

做点无用的事,

可能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所认为的“玩物丧志”

可能只是因为目光短浅


高晓松曾说:

允许孩子做些没用的事情,

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

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

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

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房,

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如今身为母亲,

丹妈最享受的,也是与孩子那些“无用”的瞬间:

静静的看着叮当熟睡的小脸

看着他光洁的皮肤、皮肤上细细的绒;

不讲故事,不说英语,什么也不做,

在草地上和孩子玩一场没有目的的游戏,

不期待教会孩子什么,

而是期待孩子会带给我什么;

我知道,

这些带着爱意的“无用”瞬间,

会默默滋养着孩子的一生,

会是我与孩子之间最温馨的回忆。


人生,本来就不是拿来用的。

比起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更希望孩子能成为:

一个有趣的人,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一个能在或平淡或匆忙的生活缝隙中,

停下来享受生活的人。


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我们做梦也无法想象的明天。

父母不能以自己今天的经验,

去决定孩子该长成一颗怎样的果实,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注重身教!


尽己所能,

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广阔:

接触最丰富最美妙的

文字、音乐、艺术、电影、大自然……


尊重孩子的选择,

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包容的土壤和空气。


别再用“无用”来衡量孩子的教育,

因为你永远多不知道那些看似无用的小事,

会在人生的哪个关键时刻帮孩子一把。



- End -

你好,我是丹妈

资深童书编辑   儿童心理咨询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