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冷漠围观者

 智能人做超人 2016-11-04
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冷漠围观者

来源:未来网    作者:程世杰    2016-11-03    www.k618.cn

  “这次拒录等于否定了我整个的奋斗方向。”2015年 12月,王克(化名)报名参加江西上饶市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虽然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但因在体检环节中查出HIV 抗体阳性,王克被拒录。

  笔试面试综合第一的成绩,却因艾滋被挡在事业单位的门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甘心,于是他选择将人社局告上法庭。可这一举动并没有给他带来理解,反而招致更多的冷眼和嘲讽,狭隘和偏见再次凌驾于道德和法律之上,给了当事人更多的绝望。

  那些所谓的人社局领导没能做到的,一些极端网民做到了。在道德层面遭受的不公,选择用法律的手段来寻求公正,追求平等对待是基本权利。追求权利不难,难的是一直难以消解的分裂态度和根深蒂固的思想偏见。很多人都渴望被理解,却常常不会理解别人,相比于理解,显然很多人更愿意呈口舌之快。

  几乎同样是不治之症,刘伶利得到的是普遍同情,而他遭受的却是嘲讽。分裂的态度呈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本应是谴责用人单位同情弱者的事件却变成对当事人的吐槽。

  我们常说,对待弱势群体和传染病患者要给予充分的宽容,鼓励其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歧视和偏见,但实际上却是另外一种方式与它们进行群体割裂。很多人都会陷入这种分裂态度中,这其中有人性的弱点,也有现实问题的困扰,可必须要承认的是,不仅是艾滋,很多特殊群体都没有被我们接受。

  我们口中说着要为弱势群体发声,却在做着相反的事,不能说这种行为就一定是错的,但着实让人心寒。自己辛苦奋斗的“一生”没有彻底毁在艾滋上,却因为人言可畏导致举步维艰,更重要的是谁都知道这是错的,却没有人能克服恐慌。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称为文明,一个重要的价值便是承认理解别人的不文明。

  我们难以一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人们有自己的辨识度、免疫力和筛选意识,可以选择宽容,也可以选择不宽容。但我们仍要呼吁,请给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已经被集体抛弃的个体不能再被社会漠视了。一纸诉状将人社局告上法庭,不单是个体维权的戏码,背后是整个弱势群体的反抗和呐喊。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而我们享有的权利,不能说剥夺就剥夺,社会需要这种较真式的文明。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艾滋病是最不光彩的一个,它的潜在意义是这个人的道德存在问题。这种人为设立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难免会陷入的陷阱,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艾滋病的公益广告播了很多年,却始终停留在电视上,人们的心中还是高高的围墙。

  有没有道德问题和是否艾滋病患者不能等同,但人们往往忽视道德而只谈问题,无论道德有没有问题,谁都不想做艾滋病人,谁都想健康安稳地活下去。真正的敌人不是受害者,而是艾滋病毒,和比病毒更可怕的带着狭隘态度和偏见目光的围观者。

  (未来网评论员 程世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