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动物做朋友,他们成了“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

 荆楚赤子鑫 2016-11-05




因为一对8块钱的虾,齐白石名扬京城



今天我们都知道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去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有着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


但是当他默默无闻时,可是没有这么一次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受到冷落,被挤到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当徐悲鸿在展厅内看到齐白石的作品《虾趣》时,心中暗喜道:“真是一幅妙趣横生的佳作啊!”他立即找来展厅的负责人,把《虾趣》放在展厅中央,与他的作品并列在一起,并将《虾趣》的标价8元改为80元,而自己的那幅 《奔马》标价为70元;他还在《虾趣》下面注明“徐悲鸿标价”字样。此事引起轰动,齐白石也由此名扬京城。


和驴的一场“恋爱”,他举世闻名



黄胄被誉为世界闻名的“画驴大师”。看着他一幅幅作品如“少女赶驴图”、“老汉牧驴图”、“双驴图”、“三驴图”、“四驴图”、“五驴图”、“六驴图”、“七驴图”、“八驴图”、“九驴图”、“群驴图”……为之赞叹,叫绝叫好。


黄胄与驴“结缘”,不能不提及“文革”。当时黄胄成了批判的对象,造反派说他是“驴贩子”,画的驴子和女人都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将他下放到北京莲花池劳改基地改造。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磨豆腐、卖豆腐,这时,他喂了一头小毛驴。黄胄卖完豆腐之后,常常到一个小酒馆要上二两老酒,饮完之后,再赶着毛驴回家。时间长了,小毛驴对黄胄经常喝酒的小酒馆也熟悉了。


有一天,黄胄卖完豆腐回来,因太累了,在小驴车上迷迷糊糊睡着了。走到小酒馆的时候,毛驴便停下了脚步,看到黄胄还在熟睡,就在他的耳边叫了几声,黄胄一看又到了小酒馆,驴子自己已经停了下来,便用手捋捋小驴子,又和它亲了亲,进店喝酒去了。


黄胄先生画驴出名后,“驴价”接连暴涨,其实黄胄画人物和其它题材功力都极深,而朋友多点名要驴,黄胄则一一应之。后来,要一头驴不行,一定两头以上,黄胄依然以一笑应之。但是,索画者越来越多,黄胄应酬不了,累病了,自称欠了朋友不少“驴债”。有的还立下字据以示郑重。


不甘被老外鄙视,他终修炼成骏马




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据说有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炮火中与牛同居,终以牛画蜚声画坛




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李可染以牛为创作对象,也以“牛画”而蜚声画坛,更以牛的吃苦精神感动同行。他为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师牛堂”。


他曾在画作《五牛图》上题字道:“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爱牛之心跃然纸上。


李可染画牛,始于四十年代初。1942年,他蛰居重庆金刚坡下的一户农家,睡房挨着牛棚,他和一只水牛天天见面,看它吃草、挤奶,终日劳作。到了晚上,牛的喘息声、反刍声、搔痒声常常使人夜不能寐。于是他挑灯起床,对牛作画。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


白石的虾,黄胄的驴,悲鸿的马,可染的牛,并称“20世界中国水墨四绝”,画品如人品,他们的画和人都深深印在了那个时代,经久不衰。


文字转载,如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