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钱币 | 津巴布韦纸币上的三块石头

 红豆居士 2016-11-05

世人都知道,2007年津巴布韦发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大面值纸币,100,000,000,000,000津巴布韦元(100万亿元),通货膨胀令人震惊。

其它且不说,单看纸币图案,你知道津巴布韦纸币上为什么要印上三块石头吗?

[国别] 津巴布韦

[年份] 2007年

[面值] 100000000000000津巴布韦元

[规格] 148mm×74mm

[正面] 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部埃普沃斯(Epwort)地区的平衡石“三叠石”

[背面] 维多利亚瀑布和水牛


纸币上这三块石头,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部埃普沃斯(Epwort)地区的平衡石“三叠石”。


津巴布韦的超级通货膨胀带来的唯一好处,大概就是让这块三合一的平衡石“三叠石”变得举世闻名。津巴布韦盛产平衡石(两块或两块以上巨型石块组成天然稳定结构),在首都哈拉雷以南的地区就有大量分布,“三叠石”并非其中最著名的,比它更奇妙的石头不止一处。


而津巴布韦国家储备银行之所以把“三叠石”作为自己的象征,是因为它代表稳定、平衡——现在看来,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件事。以平衡石作为中央银行的标志,这一传统来自于津巴布韦的前身罗德西亚共和国(Republic of Rhodesia),一个在全世界都不被承认的国家。


一国的纸币是一本生动的国家史,想要了解罗德西亚这个国家的历史,可以用一下4张纸币来说明:

第一张是英属罗德西亚纸币(1964年版)

1965年前,罗德西亚是英国殖民地,它的纸币是殖民政府印刷的,这张纸币的印制商就是英国的BWC(Bradbury,Wilkinson & Co.)印钞公司,上面有英国女王的头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浪潮,罗德西亚也被卷入其中。作为罗德西亚的宗主国,英国希望在自己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留下一个稳定的政权,所以,英国提出罗德西亚的独立条件是建立一个“多数人作主的国家”,换句话说,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掌权的国家。这引起了罗德西亚白人的不满,他们人数虽然少,但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掌握着政府、军队和警察,怎能轻易交出权力?为了防止英国把政权交给黑人,1965年,南罗德西亚(也就是今天的津巴布韦)的白人抢先宣布独立,驱逐了英国总督。有鉴于此,伦敦拒绝再向南罗德西亚提供纸币,但令人吃惊的是,仅有不到700万人口的南罗德西亚,竟然在独立后很短时间就印出了自己的纸币,而且质量不亚于英国本土的产品,这就是第二张纸币。

第二张是罗德西亚自治领纸币(1966年版)

虽然罗德西亚白人驱逐了英国总督,但祖先来自大不列颠的他们仍然奉英王为元首(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并不承认),而真正的治国者则是白人们自己选出来的总理,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伊恩·史密斯(Ian Smith)。在纸币上,我们可以看到伊丽莎白女王高贵的头像仍然被保留了。由于罗德西亚是在未经英国同意的情况下自行独立的,所以一直没有哪个国家给予承认。伊恩的政府奉女王为元首,主要目的是希望英国能认可罗德西亚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像加拿大或澳大利亚那样的国家。但英国不领这个情,而且在谈判中提出,要想获得承认,必须由黑人在国家占主导地位,伊恩愤怒的回应道:“我不相信黑人能治理罗德西亚!哪怕再过一千年!”


见伊恩的政府没有妥协的意思,英国开始联合国际社会一起对罗德西亚实行经济制裁。而看到同宗同源的英国人翻脸不认人,以伊恩为首的罗德西亚白人很受伤,1970年,他们决定干脆彻底脱离大不列颠的影响,不再自认为英国的自治领,而是自立为国,这就是罗德西亚共和国。


第三张便是罗德西亚共和国纸币(1973年版)

这一张纸币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英国女王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罗德西亚的国徽。而且货币单位也从英国色彩浓厚的“镑”(Pound),成了“元”(Dollar)。还有一个可能被忽视的新事物是,罗德西亚储备银行的标志——“平衡石”第一次出现在纸币上。仔细看看这块平衡石,你会发现它和后来的继承者津巴布韦银行的那块“三叠石”不一样,它显得更厚重稳固,含义是稳定平衡的金融。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伊恩·史密斯,他身后是罗德西亚国旗

虽然成立了共和国,但罗德西亚仍然没有国际地位,在国际制裁下,伊恩和白人们艰难的经营国家。虽然强调白人统治的必要性,但伊恩并非一个纯粹的种族主义者,他认为黑人只是不善于管理国家,在其他方面,他的政策是让黑人和白人一起前进,根据他的计划,未来的国会席位将是黑白各占50%。他致力于改善黑人的素质,在罗德西亚时期,这个国家的识字率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今天津巴布韦的识字率(91.2%)高踞非洲大陆首位,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在经济上,虽然没有任何一国承认罗德西亚,联合国也一直对其进行制裁,但伊恩政府仍然设法与很多同情他们的跨国企业建立了民间商贸往来,在严密封锁中竟然使得国家经济强劲发展。


然而黑人们从未停止争夺政权的战争,在他们的首领穆加贝(也就是今天的津巴布韦总统)的领导下,黑人游击队不断袭击白人的产业,全国硝烟四起。但即便在经济封锁、内战连年的情况下,罗德西亚的币值仍然保持了稳定——最大面值的纸币是10元,仅仅比殖民地时代最大面值的纸币5镑多一倍,而当时1罗德西亚元约等于1.5美元,币值很高。这固然有赖于伊恩政府治国有方,而另一个白人当政的黑非洲国家——南非在背后的鼎力相助也是原因之一。那时,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罗德西亚,唯一报以同情的是南非,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一直在暗中资助。罗德西亚政府军对付黑人武装的庞大军费开销,有很大一部分是南非买单的。


1970年代末期,南非也顶不住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停止了对罗德西亚的援助。而与此同时,穆加贝领导的黑人武装正得到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包括苏联和中国)的大量金钱和武器支持,西方阵营则继续对罗德西亚进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在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很少如此目标一致,几乎是在与全世界为敌的罗德西亚不得不屈服了,1979年,伊恩政府被迫交出权力,罗德西亚灭亡,次年,津巴布韦成立,穆加贝成为新的统治者——这是一个伊恩最不愿意看到的“黑人管理的国家”

第四张是津巴布韦第一版津元纸币(1980年版)。



罗德西亚国家储备银行(左)和津巴布韦国际储备银行的标志都是平衡石

新成立的津巴布韦国家储备银行,它的徽章是“三叠石”,这是承袭罗德西亚储备银行的传统,不过,这个“三叠石”的稳固性,可比罗德西亚的那块平衡石差远了。这张面值为2津元的纸币在它刚诞生时可是身价不菲,因为它以1比1继承了罗德西亚元的币值,所以价值约等于3美元。而15年后,它就只值30美分了。到了2000年,这张纸币只抵得上2美分了。可就在这时候,那个只懂打游击战、治国无方的总统穆加贝,唯恐津巴布韦经济死得不快,又搞起“土改”,把白人农场主的农场没收,分给黑人农民——失去了有效的管理经营者后,这些农场被大批荒废,以农立国的国家经济面临崩溃,恶性通胀的火车头就此鸣笛开动,短短6年后,第一版津元就崩溃了,50万津元才能换1美元,几乎成了废纸。第二版津元比第一版短命得多,两年就完了蛋。紧接着而来的第三代津元更是几个月就一败涂地,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熟悉的那张“100万亿”,成为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金融笑话——幸好这时候去国隐居南非的伊恩已经一命归西,否则的话,看着国家成了这副模样,自己的诅咒化为现实,他是应该为此而高兴,还是应该为祖国罗德西亚而落泪呢?

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部埃普沃斯(Epwort)地区的平衡石“三叠石”

说明:资料引用于寇涅夫银行

钱币圈  钱币爱好者自己的订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