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福建福州烏塔(下)【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05
 
        唐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九四一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图片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临,九十年代又经修缮,已焕然一新。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该塔在鼓楼区乌石山东麓下殿里。前身为“无垢净光塔”,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观察使柳冕建、庾承宣撰塔铭勒碑以志。乾符六年(879年)塔毁于兵乱,碑存。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王延曦在净光塔遗址,用花岗石重建,名“崇妙保圣坚牢塔”。重建的石塔,高35米,8角、7层楼阁式。采取迭涩四跳出檐法,用赤泥作粘合原料。立面造型古朴典雅,线条优美。塔基台为须弥座,座脚雕刻兽类、花卉,转角处有大若常人佛像。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第一层塔身周长27.2米,墙厚3.4米,由下而上逐层缩小,顶层周长21.2米,墙厚2.6米。一、七两层一面开门、七面设龛,其余各层二面开门、六面设龛。龛中共浮雕石佛像46尊,作工精美,是五代时期福建石雕艺术精品。五至七层塔壁上嵌有塔名碑、建塔记、祈福题名碑等。塔内有折式阶梯,每层15级。塔外有环廊,廊沿设石栏杆、护板,塔刹饰铜制葫芦。明嘉靖年间,塔旁寺产因遭兵燹,久为民居,塔仅存。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洪士英的《登塔寺》云:“寺废塔犹存,经年不启门。邻梯间借上,石磴始能扪。鸡犬烟中市,桑麻雨外村。残碑虽剥蚀,仿佛是贞元。”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曹学佺《石塔点灯》诗:“浮图初建自贞元,埋没人间废址存。石室尚镌朱仲晦,碑文曾读庾承宣。百枝灯火悬空界,四顾河山绕郭门。漫属老僧勤课诵,向来兴复若谁论。” 国朝龚景瀚《观伪闽石塔碑刻》诗:“光州铁骑如豕突,节度开门领闽越。凭依山海虎一隅,左右泉漳兔三窟。钧鹏嗣位稍凌夷,纪纲毁裂自延曦。拜官乃勒皇后贡,报怨犹裂王倓尸。七层叠起嵯峨石,大小君臣纪勋绩。五州民力曾几何,括尽膏脂作功德。狗尾羊头无处着,鱼游釜中燕巢幕。小男爱女保平安,自谓千年永欢乐。岂知咫尺生风波,佛力不奈朱连何。夫妻子母骈首死,富贵瞥若浮云过。骑马来时骑马去,对此茫茫感今古。小西湖上水晶宫,芙蓉岭下胭脂上。”又《考伪闽永隆石塔碑记》诗:“咫尺人心悔已迟,鸟飞绕树竟无枝。九原长痛宣陵誓,千载犹传石塔碑。当日堂廉如厝火,盈庭傀儡尽牵丝。空怜强谏陈光逸,不向烟波学子皮。”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风,塔身稍有倾斜。民国时期,无人管理,曾因石栏板倒塌,死伤十余人。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1957年政府拨款重修,采用混凝土灌浆,钢筋紧箍加固,在塔顶安装避雷器。“文化大革命”期间,塔上精美浮雕佛像被破坏。1978年重修,在塔周围设护围石栏杆,重建塔碑亭。亭内《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
 
福州乌塔(五代.国五)(下)
         石塔建造年久,外表已呈黑色,俗称乌塔。它与于山白塔成犄角之势,三山两塔成为福州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