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密关系中的那点事儿,你弄明白了吗?

 大蔓 2016-11-05

作者简介:帅妈


前几天,好朋友六神无主的给我打了电话,开头就是对生活无常的不解和对婚姻多舛的唏嘘。我以为是她的婚姻出了问题,没想到她是为曾经一起工作过、犹如妈妈般的财务总监鸣不公。


事情是这样的:好朋友曾经一起工作的女财总近花甲之年,与自己的先生已经一起走过了30年,育有一女也已经为人父母。就在大家认为是happyending时,年近六旬的老头子不再买账强势的女财总老婆,非要和她离婚。一时间大家都乱了阵脚,不知道如何是好。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个在事业上叱姹风云的女人,如果回到家中不切换角色,仍然以领导的身份和口吻与自己的先生进行沟通,那这个在家庭生活中被“管理”30年的员工提出辞职也真的是情有可原了。


唏嘘、惋惜、感叹、无奈之余,老两口离婚的事情也深深反应了中国家庭夫妻不畅的沟通模式和对立的沟通姿态。


1、中国家庭的死穴:沟通模式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表明上看,很多家庭是因为出现的问题、矛盾而吵架、冷战,实则是如何看待这些家庭问题进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模式或沟通姿态后而产生的新问题。


丈夫:“我的手机找不到了,你给我打个电话,找找。”


妻子放下手边的事情,有些不耐烦:“我这还有事儿呢,你就不能自己找找?


丈夫:“就帮我打一个找找呗。”


妻子不情愿的打了电话。


丈夫找到手机,说:“找个电话也不高兴。”


表面上看,这就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夫妻之间帮个忙而已,用不着不高兴、不耐烦,但找电话的“冰山系统”下却藏着不同的诉求和期待。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里,冰山系统用来隐喻每个人沟通背后的心理诉求。


萨提亚内在冰山隐喻认为,要到达每一个人行为的原点,探索出行为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需要经过七个步骤,即外在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层次越深,越接近行为的原点,对自我就会有越深入的认知。



使用萨提亚内在冰山隐喻,再来看一看双方的真实诉求和龃龉之处。


丈夫


外在行为:找手机

应对方式:要求

感受:着急

观点(知觉):一个小事情,你可以帮我

期待:被帮助

渴望:被爱


妻子


外在行为:不想找手机

应对方式:指责

感受:不高兴、不情愿

观点(知觉):我手边还有事情,你可以自己找

期待:分担

渴望:被爱


夫妻双方都渴望被爱,但丈夫的期待是被帮助,而妻子的期待是分担压力。这份期待,可能是现在的,也有可能是过往经历的阴影。


因为曾经需要帮助和分担压力的期待没有被满足,就在那一刻,勾起了曾经未被实现期望的情绪体验。


事情原本简简单单:丈夫只是想让妻子找电话,最后衍生出妻子认为丈夫不愿意承担责任,总要让她承担,而丈夫觉得妻子不愿意帮忙,有点自私。


这件事自此“结了梁子”,从此,夫妻互相标签化,丈夫认为妻子自私、自我,妻子认为丈夫不独立,不承担责任。以后但凡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个“梁子”便会成为未被满足期待的情绪冰山。


这也是中国婚姻“爱着爱着就淡了,过着过着就散了”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有太多夫妻双方的沟通差强人意,并没有在交汇点上,发出的信息和接受的信息并不对称。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沟通方式是我们过去经验的冰山一角,而这是一个充满了可怕认定、自动化和习惯化的过去。


那这些可怕认定、自动化和习惯化的过去源自哪里?我们也不得不再次请出我们的原生家庭。


一个孩子,从小就经常被指责和批评、不被认可,长大后,TA会习惯性的将外界的建议和意见对立化,也许对方只是单纯的建议或帮助,而TA的解读就是否定。为了博得注意和认可,Ta也习惯性的采用讨好的方式来取悦外界。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亲或者母亲,遇到意见不合或者沟通冲突时,采取的沟通姿态是指责,那孩子将在以后的沟通模式里,特别是亲密关系中会延续指责的方式。同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当一个人最基本的爱和被爱的渴望受到威胁时,TA也许会去讨好、责备、超理智或是打岔,从而维持一段关系。


第一段让我们每个人努力维持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和养育者之间的关系。直到成年,我们中的很多人依旧沿袭这个不变的生存反应。


在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里,由不一致的生存反应,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沟通姿态。


2、四种应对姿态


讨好姿态:以使对方不至于发怒。


指责姿态:以使他人认为你是坚强的(如果他人走开了,那过错就在他的身上,而不是自己的身上)。


超理智姿态:将一切事件理性化,使个体能在应对威胁时好像那威胁时无害的,将自己的自尊心很好的隐藏在大话和充满智慧的词藻下。不表现出任何个人感受。


打岔姿态:可以忽略威胁的存在,表现得好像威胁并不存在一样(倘若一个人长期使用这种方式,可能威胁确实不复存在了)。


妻子一天的工作并不顺利,一路堵车终于到家,看到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没有做饭。


讨好姿态:老公,你回来了啊,累了吧?我一会做饭吧。


指责姿态:你就知道看手机,回来早也不知道做饭,白天上班,晚上伺候你,想累死我啊?


超理智姿态:老公,你回来的早,应该把饭先做了。


打岔姿态:老公,你啥时候回来的?今天好堵啊,你看啥呢?


这四种不一致的应对都没能把自己、他人和情境一致地连接起来,指责姿态关注的是自己和情境,忽略他人的感受;讨好姿态只关注他人和情境,轻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超理智姿态关注的是情境,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他们通常被说成“冷血”,在家里总是按道理办事。而打岔姿态忽略自己、他人和情境,他们认为,只要可以从任何有压力的话题上转移开,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


那一致性的沟通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致性的沟通要尊重自我,他人,情境,做到表里一致的沟通。


仍然是上面的例子:


一致性的沟通应该是:老公,今天上班我遇到好多麻烦事,路上还堵车,我很累,你也饿了吧,冰箱里有菜,要不你先做一点,我休息一会就来和你一起做?


在一致性的沟通中,自己、他人和情境都有被很好的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和需求的表达、语言的使用都是一致的,没有掺杂指责的情绪和那些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家庭中有了对和错的对立,应该与不应该的要求,日子必然剪不断理还乱。


3、沟通姿态就是我们的生命姿态


在一致性的沟通即一致性的生命姿态里,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也能从当前的情境的角度上,对问题作出回应。


一个朋友,央企的大干部,在亲密关系中感叹:一个搞不定的大boss都被我捋顺的条条是道,怎么家里一个大学毕业的老婆搞不定呢?


在工作环境里,我们很容易切换到超理智或讨好的沟通姿态,工作交流中,你关注他人和事件,隐藏自己的感受(工作中我们就事论事提倡不掺杂个人情感),对方与你很容易产生共识。但在家庭生活中,感受与情绪完全释放,过多的关注自己和事件,而忽略对方的感受,所以,中国的夫妻以指责型沟通居多。


这也是携手三十年的老两口离婚的真实原因,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同是问题,看待角度不同,采取的沟通模式也会不同。在情境里,关注自己的冰山,再走过他人的冰山,然后,就冰释前嫌了。


亲爱的,你愿意陪我穿过这生命的冰山吗?


作者简介:帅妈(微信公众号:帅妈手记),英国UniversityofBradfordMBA,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指导师,萨提亚家庭治疗践行者。曾任某教育上市公司VP,热爱心理学,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也愿与需要个人成长的父母一同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