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材料作文“着眼过去还是未来”导写

 凡是的港湾 2016-11-05

  文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写作指导

  材料中普希金的话着眼于“过往”,而黄永玉的话侧重于“未来”。“过往”指向事物的起点,“未来”指向事物的终点,而这两者的联结点是“当下”。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对此,坊间的一个段子颇耐人寻味:“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如果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二者,就能勾画出一条从“过往”通向“未来”的逻辑推进线:“过往”可以为“未来”积累经验,积蓄力量等;而“未来”则可以将“过往”的愿景化为现实,未知化为已知等。只有厘清了二者逻辑上的内在关联,才能连缀出彰显事趣、情趣、理趣之文。

  【参考立意】

  从普希金的话切入:珍惜过往;过去是现实的土壤;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从黄永玉的话切入:心系前方,方可欣赏更多风景;把握当下,走向未来;尽管前方路远坑深,我只顾风雨兼程。

  从两个人的话切入: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心怀过去,志存远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例文

  偶尔回望

  □沈君如

  《徐霞客游记》中有一则游记很有意思,讲徐霞客游历数日,一日上山,下起小雪,他竟在山旁石上呆坐一日。我想徐霞客那日在石头上坐了一整天,一定是在细听簌簌落雪,静观玉树琼枝。但徐霞客在游记中对往日所见美景的回味,更多的是要从中汲取积极的成分,使自我的心境澄澈透明,来欣赏明日更好的美景。所以他后来忆起那日的美景来,只是“偶尔回望”,通篇仅一句“兀坐听雪溜竟日”。也只有这样的徐霞客,才能写出这样流芳千古的《徐霞客游记》。我们回想起记忆中的美好,只需偶尔想起,蓦然回望,静静思之。过往的美好终成前方好景的引路者。那过去的一切,不仅仅是亲切的怀恋,更是催人前行的动力。我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已经经历过那么痛苦的磨难,那么在前行的路上,我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金圣叹在临刑前回首一生,想到的不是自己满腹经纶的学问,亦不是被陷入狱的冤屈,他只让人带两句话出去:“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闻之不禁让人动容。一代文学批评大师回望过去,竟不带丝许利己成分,虽只是些舌尖上的美味,但先生留给世人的美味早已不只在舌尖之上了。人们回忆过去,不是为了沉浸于过去的欢欣苦楚当中,而是这回忆之中有很饱满的精神在,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迟子建曾言:“年轻人回首往事是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人世沧桑,这种回首带有某种浪漫和虚荣的成分。真正尝遍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后,大约是不屑回头遥望的。”迟子建所讲的“不屑回头遥望”,其实恰恰是饱经沧桑的人对回首遥望所汲取的精神的态度,我想,她这一生定是有所遥望的,她只是在告诉我们不要一味遥望,尤其不要在自己空疏浅陋之时沉溺于这种无谓的遥望。

  作为一个常人,我们没有办法作饱经沧桑之态回首遥望一生。那么,偶尔回望吧,不再沉溺过去,蓦然想起过去的欢欣苦楚,只将之化作前行的动力。

  偶尔回望,过去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评点

  此文的写作功力显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立意新颖。对“回望”,推崇者有之,抵制者有之,但作者着一频度副词“偶尔”,顿“言人之所未言”,使立意焕发出新意。

  二是以议带叙。此文选例新鲜,更为难得的是以议带叙。作者以“偶尔回望”为剪打理事例。直击观点者,留之;旁逸斜出者,去之。剪辑后的四则例子,都只剩下非常“骨感”的一句话,这就使得例子皆缘旨而叙,简洁洗练,不蔓不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