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江西赣州龍南燕翼圍(下)【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05
 
        燕翼围距今历史已有320多年,由龙南县杨村先辈赖上拔始建。当年,为抵御外来掠徒,赖上拔倾其所有,筑建了一座坚固高耸的围堡,以护卫家人财产。燕翼围这一名字是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的“燕翼”二字,有深谋远虑、荣昌子孙的意思。
 
 
 
        赖上拔,字福之,幼豁达,有智略。及长,好读书,贯穿经受,为文直抒己见,下笔千言立就。不投有司所好,屡试不得志。以邑者生终”。创建围屋的缘起是:“先是闻贼余孽杨细徕聚众作乱,扰杨村,欲胁居民为助。时上拔年十三,大呼曰:乱臣贼子,力不能诛,何复从之耶。居人壮其言,悉力拒之得免。清顺治丙戌(1646)丁亥刻,山寇猖撅,劫掠无虚日,上拔皆弟上赠、上脯,奉其父郁华避乱黄牛石。寇灭,奉父归庐舍,己为灰烬矣,阂井萧索,鸡犬不闻,乃请于父筑楼,以保家计,是时宗族逃亡者,亦稍稍渐复,乃相率共守焉。”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简介
 
        对此,围内的遗老遗少们则相传,祟帧年间,赖上拔因做生意家道殷实,附近的土匪意欲打劫,上拔闻讯后便躲避在黄塘村亲戚廖子敬的围子里,不料廖也见财忘义,图谋派人刺杀他。赖上拔觉察后,便与贴身长工“孝牯仔”互换衣服,结果廖误杀长工,赖则得以逃脱。经此事故,上拔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的古训,使萌生了回村建围的构想。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角楼
        杨村在历史上曾被称作“太平堡”。虽然名为“太平”,实际却并非如此,是一个匪患横行之地。当地曾经有句谚语:“太平堡太平,天下太平。”意思是,假如太平堡太平了,天下就太平了。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外景
 
        燕翼围最初也是在一个不太平的地方建造的,目的就是保护族人平安生活。围屋在建造之初就处处体现着防御的姿态。赖上拔为了保卫族人的安全,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邀请了当时江西最有名的建筑师着手设计围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的小巷
 
        为了使围屋固若金汤,当年施工时,赖上拔要求建造师将地基深挖八尺,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垒砌,就连地面上也要用坚硬的花岗岩筑出八尺高的墙基。据说,当年燕翼围仅地基一项所花费的银元便可用“斗”来计量。建造燕翼围不仅十分“烧钱”,而且十分费时。如此庞大的工程,自1650年始建到1677年完工,总共耗时27年。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内景
 
        燕翼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空中俯瞰,整体呈一个“口”字形。据考证,燕翼围主要是受中原城堡式建筑的影响,融合了民间山寨村围以及闽粤土楼和围拢屋的建筑风格。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与现代建筑相比,燕翼围也毫不逊色
 
        规模宏大的燕翼围,一共分为四层。每层的高度大约为15米,且每层都固定有32个房间。为了居住在围屋内的客家居民保持团结性和协作性,围屋的每层除了房间之外,还穿插建有过道、回廊、楼梯等建筑结构。每层均筑有相通的“走马廊”,且层与层之间也能相互连通。围屋共4层,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围屋的第一层是膳食处,专门负责屋内人吃饭以及动物饲养等;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居住区,围屋内的男女老少都在这里居住;第四层则是战楼。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高墙上的瞭望、射击孔
 
        燕翼围只有一扇围门,朝西北方向开。门头饰有门罩,上额匾刻“燕翼围”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据悉,这是清代道光年间殿试钦点探花周玉衡所书。整个围屋的设计十分巧妙,围门就是其中的一处。围门共有三重,第一重是包铁皮的厚重板门,门顶上留有一个防火攻的漏水眼;第二重则是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闸门;第三重才是平时使用的生活便门。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前面的正门
 
        燕翼围对外是不设窗户的,偌大一座围屋,只有一个入口,只有一个木板楼梯可供上下,并且只能到三楼。因为四楼是军事据点,如果敌人冲进围屋,可将通向四楼的爬梯口守住,这样就可以延长战时以待援兵。为防止久围长困,在围屋的四角还构建了排污通道,可从此排泄粪便污水。由此可见,燕翼围的建造设计十分精巧周密。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门额,传为时任赣州知府的殿试钦点探花周玉涵所题
        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有一群人打劫燕翼围。他们包围高墙,用尽火攻、断粮、断水等招数,一连攻了五天也没能攻破。反而,赖氏族人有序地抵御外敌,通过围堡的枪眼时不时给贼人以重创。贼人在久攻不下、粮草断绝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却。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一侧
        燕翼围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的防御性,除了它的建筑结构固若金汤之外,里面还有一处可以用来食用的内墙。这堵内墙是由制成砖块状的红薯粉砌成的,宽约0.3米,与围屋最高处的外墙融为一体,从外形上看与其它墙体并没有分别。一旦围屋因被困时间长而缺粮时,即可将这些特殊储备的粮食取来应急。这种特殊方式储藏的粮食可供围内人食用半年以上。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小巷
       
        围屋内的食物除了这堵可以煮着吃的内墙外,还有粮食贮藏在暗井之中。围屋内有两口暗井,一口是水井,另一口是埋藏万余斤木炭和蕨粉伪造的旱井。旱井平时填土封闭,战时遇到困危时刻才掘井自救,井中有水、火、粮可用。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小巷
 
    1937年秋,刚任国民党赣南行政公署专员不久的蒋经国先生也慕名来到杨村燕翼围,并在围里住了三天,他对300多年前能在深山里建起如此高大壮观的民居倍加赞美,并对杨村淳朴的客家风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国民党中将叶肇率军,特临围登古楼赏览,赞不绝口。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燕翼围旁边的小围
 
         1999年和2000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教授茂林计一郎、片山和俊先生先后两次带领中日专家和研究生考察赣南围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尺度、大空间、大容量集居住、城堡、宗教信仰、议事厅和中心广场于一体,如此宏伟多功能的民居为世之罕见,它几乎包涵了人类的所有,看了围屋,就像读了一本建筑教科书”。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燕翼围内悠闲的鸭子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江西龙南县(清.国五)(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