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这样学语文,真是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长沙7喜 2016-11-05

看点 抄抄写写,死记硬背,以考代学!一想起当年自己是这样学语文的,外滩君整个人都有点不对了。那么现在的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如何呢?今年5月,外滩教育有幸参与了亲近母语研究院领衔发起的全国范围内的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调查。昨天,调查报告初步研究成果对外发布。看完报告,外滩君实在高兴不起来。

文 | 亲近母语研究院   编辑 | 外滩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作为训练和拓展学生语文技能、检验学生和教师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一方面直接体现着国家、地区和学校语文教育的理念与目的,反过来也对语文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缺乏理解,导致作业和学业测评中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考量不够全面,语文作业量往往偏大,形式呆板,缺乏开放性和区分度,过度倚重机械性和记忆性的知识点训练,学业测评往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全面了解当下中国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的各种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亲近母语联合外滩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并组织了一场广泛深入的调查。


本次调查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案例征集和专业访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现象与观点的定性分析和对数据的定量分析,并参考相关论文和网络、书籍中的部分国内外相关案例,最终形成问题分析和应对策略。


调查结果

一、小学生语文作业测评现状

1. 作业类型单一。一般以书面作业为主,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占比极少,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性作业占比最少。


浙江某家长:跟我们做家长的小时候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以抄写生字、背书、完成课堂作业本为主。

湖北某小学生:我的语文老师一般都是布置抄抄写写、死记硬背之类的作业。我希望老师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

2. 作业内容单一。口头作业以读背课文为主,书面作业以抄写和默写、词句练习为主,实践性作业以阅读书或文章为主。


山西某家长:我对只是抄很多遍的作业不满意,这样就是在磨笔头子,在家里孩子基本不过脑就写完了。

3. 作业量偏大。小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时间大部分在30-60分钟之间,且双休日的作业量明显高于非双休日,需要60分钟及以上时间完成作业的占比近一半;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作业量呈增长趋势。

湖北某家长:每次在考试前孩子的作业量比较大,特别还有考前试卷的练习,有的时候晚上孩子要做到10点多钟才入睡,有的孩子甚至更晚。

4. 作业设计一般来源于教辅资料。教师有自主设计、分层设计作业的意识,但是实践中操作的少;教辅资料广泛使用且使用频次高,一般每个孩子至少有3种教辅资料,多的高达10种;教辅资料选择和使用的主导权,主要归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材编写者所有,三者相加占比93%。


广东某校长:我们区的老师大部分用的是出题机构出的试卷给学生作为平时考试的试卷,出卷者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没有明确的出题目标,都是东拼西凑的,这样的试卷对一线教师的导向作用是非常坏的。

二、小学生语文学业测评现状
 
1. 学业测评频次过高。周考、月考、学期两考的频次之和超过90%。

2. 学业测评的方式极其单一。绝大部分学校均采用书面测试的形式,只采用口头测试的占比极少,采用口头+书面测试形式的也较少。


福建某教师:全部是纸质,就是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比较传统,能力方面的体现比较少。

3. 学业测评的内容机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最常出现的测试内容首先是基础知识,100%必考,包括词句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等;有不少老师认为目前的学业测评不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这样学业测评会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

山西某小学生:我认为没有意义的内容是按原文填空的题目,那么一大段的内容需要平时死记硬背,考试可能只考一小段,但平时就要背许多篇课文和片段,有时候填写的时候还要把字写得正确无误,标点也得写规范,等于是重复记忆,毫无乐趣可言。

4. 阅读测试文本类型单一,以文学类文本为主;文本来源中,教科书中的课文片段占一定比例;文本阅读量总体偏少;阅读能力考查分布不够均衡,未能很好体现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


5. 写作测试命题形式和写作体裁不够丰富。写作内容基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图画,想象故事,且画面展现的故事比较老旧;二是对学校、课外生活的回忆。由此可见,写作内容比较局限,也比较陈旧。
 
总结:学生语文作业的类型、内容、用时与学业测试的方式、内容、频次等呈正相关,彼此间相互影响、制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问题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1. 应试教育的传统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愈演愈烈。
2. 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区域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3. 观念的迷失使得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

青海某教研员:有的校长甚至对统考年级教师提出“你就趴在教室里别出来,好好把成绩抓上去”的偏激要求。
上海某家长:各种课外补习班,教学难度超过学校,使在校外补课的孩子能完成此类题目,促使更多的家长加入补课的行列,许多孩子根本没有双休。

二、教育体制因素
1.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让评价改革裹足不前。
2. 教育部门的行政干预左右着学校教学和评价工作的自主性。
3. 教研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
4. 学校在教师和学生评价方面缺乏一定的认识和行动。
5. 教师培训体系中缺失学业测评的专项内容。

安徽某教研员:一线校长和老师,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级各类检查评估,没有精力关注与作业和测评的研究。
甘肃某家长:学校的评价管理没有与时俱进。由于对“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后怎么办”等问题的认识不到位,考试往往采取低成本、最方便的纸笔考试,命题多依据命题人的个人经验,考后采取分数叠加、成绩排名的方式进行总结。

三、语文学科因素
1. 语文教育观念有失偏颇。
2. 语文学科理论尚未建立。
3. 语文课程建设急需完善。
4. 语文教学观念亟待更新。
5. 语文评价研究步履蹒跚。

江苏某校长:我国的语文教学还缺乏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评工具,尤其是没有建立起学业水平的测评体系,没有以测评支持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机制。
各个时期的学科理论,都是“适应社会变革、回应社会思潮、在既定的历史条件和学术背景下,对语文课程和教学‘应该如何’的意见和方案构想”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建议

根据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的现状,以及我们对问题的分析,特提出关于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真正的教育观

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中所反映的问题,虽然只是整个教育链条上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个冰山一角,也能窥见教育的问题所在。这是关乎教育根子上的问题,也就是教育观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因此,无论是谁,我们眼中首先要有“人”,而且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有思想,有情感,要尊重其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其次也要认识到,我们眼前的这个“人”有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最后,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应该用适切的方式唤醒他们沉睡的内心,引导他们发现自我、确立自我、发展自我,并完善自我。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应该培养完整的人,身心和谐、知行合一。反观我们的教育,孩子们埋头于作业与考试,学习只是为了获取知识,应付考试,所有这一切只会导致一种机械的生活方式,一种心智的模式化,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因此,确立真正的教育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二、加强母语课程建设

鉴于母语课程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均把母语课程改革作为本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我国,中国语文教育遭遇了世纪末的尴尬,由此引发了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


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标的颁布,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母语课程建设的一些问题,为母语教育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1. 明确课程定位:1922年,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中明确提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儿童本位”应是国文教授的出发点。钱理群教授也认为,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应以“立人”为中心。也许我们关于“语文是什么”的讨论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把无谓的争论暂时放下,而回到母语教育的本质上来,真正确立儿童本位的课程理念。

2. 丰富课程形态:建国以来,小学语文课程形态主要表现为一本语文教科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科书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被广泛地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是广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课程资源。很多语文教师抱守着一本语文书,将丰富的资源拒于课程之外。因此,引入更多的适合儿童学习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形态多元并存,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3. 优化课程教学: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大量地写”的现状,而真正从儿童出发,充分认识到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整体性、体验性、感受式的,从而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最终发展儿童的心灵。

4. 改革课程评价:明确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儿童更好地学习母语。在小学生学业评价方面,建议设置多元评价标准,不趋同;拓宽评价内容,不惟课本;改变评价方法,不惟纸笔;研发评价工具,过程与结果并重;丰富评价主体,实现多维评价。
 
三、改革评价机制

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现状,反映的是理念的缺失,撬动的是评价机制的变革。

1. 国家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些局部的探索和研究成果,需要动用各部分力量,建立一套公认的、客观全面的、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这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改革方向。

2. 教育主管部门要简化对学校的考核:给学校松绑,少一些行政的干预,多一些政策的扶持;给学校减压,少一些评比检查,多一些研究指导。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或重要指标,让学校有空间、有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

3. 学校要优化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多元,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在评价的方式上,注重多维,确保评价的全面客观;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上,注重分析与研究,促进人更好的发展。

4. 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由只关注作业是否完成,到关注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由只关注成绩,到关注儿童学习的全过程;由只关注学习,到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看到每个孩子发展的可能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营养。
 
四、每个人都是行动者
在这条变革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行动者。不管你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校长;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你的一点点努力,都会化为每个孩子成长路上幸福的样子。做我们应该做的,做我们能做的,为了孩子。

(文章根据亲近母语研究院执行院长岳乃红女士在2016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所作《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调查报告》摘要发布,完整报告将在点灯人大学平台(www.ddredu.cn)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