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宗盛和他的《山丘》:一个调唱尽一辈子

 无尘山鹰 2016-11-05

来源:搜狐娱乐

李宗盛和他的《山丘》
李宗盛和他的《山丘

【导读】:你有没有和我一样,这些天不断听人提起这首歌——《山丘》。它来自李宗盛,只是首单曲,没有辅以大量的炒作,调子似乎跟他以前所有的歌无甚区别,但就这么唱进了很多人的心底。在我们这个时代,还好,还有一个能这样创作的李宗盛。

  (肖旋/文)李宗盛的新歌《山丘》,这几天刷了好多人的屏。有趣的是,这首歌发布的同一天,林忆莲的专辑《盖亚》获得了台湾金曲奖的肯定。一个即将迎来自己55岁生日的老男人和他的前妻,不约而同地证明了,这不仅仅是“小时代”的时代。乐坛也不是有了“好声音”就能轻易改朝换代的。没有“好作品”,一切都是零。


  罗大佑曾经说过,在李宗盛的作品中“男人真正像个男人,女人也真正像个女人”,说的就是李宗盛写歌的这种独特视角。他写的是日常生活,但并不局限于小情小爱,他对人心的洞察,对情绪的捕捉都非常准,经常是几个字,一个情景和氛围的描述就勾勒出了直观的画面。最难得的是,他用的还是平行的视角,并没有从上往下看的姿态,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身边娓娓道来,有很强的带入感。某些层面上说,李宗盛有些像前些年的冯小刚,接地气,不傲娇。流行音乐是时代曲,在注重歌词的华语乐坛,更是如此。每一句切中彼时社会心态的歌词,均会成为人们对一个时代的最佳记忆。而李宗盛,或许是最擅长将都市人的细微情绪捕捉并表达的词作者。从早年的《阿宗三件事》《和自己赛跑的人》《寂寞难耐》到后期给莫文蔚写的《阴天》《12楼》,李宗盛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入词,凝结成了一首首经典。

  李宗盛的这种表述方式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的。在新竹私立电机专科求学的阶段,应该是他人生最有挫折感的一段日子。那时的他成绩不好,对家人也充满歉疚。幸而和好朋友共同组成的木吉他合唱团能够聊以慰藉。他虽然签约了宝丽金唱片公司,音乐之路也没有更清晰。在上通告的同时,他还得在家里的瓦斯行帮忙,经常光脚穿着拖鞋就飞奔去演出或者参加节目录制。后来,他写了《阿宗三件事》纪念这段岁月:“我是一个瓦斯行老板之子,在还没证实我有独立赚钱的本事以前,我的父亲要我在家里帮着送瓦斯;我必须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后,在新社区的电线杆上绑上电话的牌子,我必须扛着瓦斯穿过臭水四溢的夜市……”

  1982年,李宗盛走入幕后,为郑怡制作了专辑《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正是这张台湾百佳唱片为他后来的制作道路奠定了基础。他给薛岳制作的《摇滚舞台》,为张艾嘉制作的《忙与盲》和《爱的代价》,为潘越云制作的《旧爱新欢》,为陈淑桦制作的《梦醒时分》等都成为华语乐坛的经典佳作。1986年1月,李宗盛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用《开场白》、《生命中的精灵》、《没有人知道》、《寂寞难耐》、《17岁女生的温柔》等歌曲,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他的这种思考从青年步入到了现在,想必还会持续到老年。前两年,李宗盛在纵贯线推出了《给自己的歌》,刀刀见血的歌词引无数歌迷唏嘘感叹。本以为这样的创作是十年一剑,没想到这次的《山丘》,依然保持了他句句戳心的特色。“还没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几句话刚下来,就让人听到泪奔。

  这么多年,李宗盛的音乐没什么大的改变,没有追寻时髦的编曲,唱法也差不多,核心关注点仍是我写我心态。那些在《山丘》中找到共鸣的人,大多是浑浑噩噩人已中年,暮然回首一片迷茫。所以,“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这样的歌词能引起这些70后、85前的共鸣。在时代的变革中,为了适应社会,他们跑得太快,却忘了成长,以至于躲在身体角落的年轻灵魂,只能顶着逐渐衰老的外表和莫名而染的沧桑,身肩重负的一奔到底。

  有朋友感慨道:“这样的歌,写一首就要少活十年。”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练,平视众生,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均被他巧妙的融汇一起,同样的个人心绪,他知道如何唱出最能引发大众共鸣。

  在《山丘》发布的第二天,一个做了十年唱片宣传的从业人员在微博感叹,什么营销,花样再翻新,也不如高质量的内容引发的自发传播有爆发力。而“好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稀缺过。这两年,各种选秀层出不穷,各种“好声音”也一个个登上荧屏,成为了新的“明星”。但没有好作品的支撑,失去了节目曝光的支持,他们又迅速成为了流星。

      《山丘》和中年的李宗盛,让音乐圈的这种尴尬显得非常刺眼。

  说尴尬都说烦了,为什么乐坛总是这些面孔?对比影视行业的新人更迭,华语乐坛的新陈代谢显得力不从心。好内容卖不出好价钱,无心创作的从业者纷纷自寻出路。年轻的创作者选择业余玩票,缺乏持续积累,早已功成名就的创作人则纷纷以评委或歌者身份走穴赚钱——很多跟李宗盛同年龄层的制作人和音乐人选择放下姿态掘金,甚至有些人早就跟“自费歌手”打成一片——大家总要生存。

      还好,我们还有一个能创作的李宗盛,依然有这样一个愿意把自己每个阶段的人生体验,通过音乐与我们分享的歌者。歌手再多,明星再耀眼,那都是浮华一瞬,而有歌走心,有人同行,则是三生有幸。

     这些年,李宗盛把工作重心移到了内陆,并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纯手工吉他。在北京的798艺术区,某个文化展览上,或是某个小胡同,经常有朋友声称偶遇了他。那般悠闲自在,随意淡然,不复当年对台湾乐坛痛心疾首的批评,也没有“音乐人皆变商人”的抱怨。享受现在,写我状态,让他魅力十足。据说,现在有很多小姑娘想生扑他,我很相信,也很想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