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车身位置,车间距感觉

 垄头云 2016-11-06

车身位置感觉指的是在车内感知车身的大小体积,判断车身与外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只有具备良好的车身位置感觉,才能安全驾驶。新手驾驶技术尚不娴熟,对车身位置的感觉也很差。这有可能导致下述问题的发生:

·驻车所需时间长,并容易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经过较窄的高架道路时总会剐蹭道路两侧护栏。

·不善于躲避道路上的石子和小水坑。

·不能正确掌握与旁边车道或车辆的距离。

·无法准确进入洗车场或停车场等场所。

·不自信,没勇气在窄巷中驾驶。

在驾驶过程中,几乎没有不需要确认车身位里的时候。车身位置感觉会因驾驶员的不同坐姿和车辆的不同种类而发生变化,所以固定的公式是没有用的。掌握车身位置感最好的方法是在车身上设定一些基本参照点,然后确认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道路标线和道路边缘与这些参照点的对应状态。只有这样不断确认车辆状态,培养车身位置感觉,才能人车合一,在任何道路都能自如行驶。

确定车身参照点的方法

为培养车身位置感觉,应该首先在车身上找些适合作为基准点的位置,然后逐一确认这些基准点与道路标线或障碍物的距离,熟悉相应感觉。这里所说的参照点和数值是以特定车辆和特定驾驶员为例得出的结果,大家在练习时应该根据自己车辆的特点,找到合适

的参照点来确认相关距离。

如何培养车身位置,车间距感觉

1、左侧窗框底角

当左侧窗框底角与左侧车道线重合时,确认左侧车道线与车身间的距离。一般距离为1m左右,该距离会随驾驶员的坐高不同而略有变化。

2、左侧清洗液喷口

前面曾经讲过将右脚向前对准道路中央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车身左侧清洗液喷口对准道路中央。但要注意,由于车型不同,有些车辆的清洗液喷口可能设置在其他位置,或者由于驾驶员坐得过低而看不到清洗液喷口。

3、右侧刮水器螺栓

右侧刮水器螺栓与右侧车道线重合时,车身与右侧车道线距离约为lm。

如何培养车身位置,车间距感觉

另外的一些网友经验办法,也可以参考,方法方式多样

如何培养车身位置,车间距感觉

一、如何判车车辆行驶在行车道中心位置

在行车中,我们如何来判断左右车轮行驶轨迹呢?车轮行驶轨迹有利于司机朋友们能够尽量避开路面上小的沟沟坎坎,减少车辆颠簸。同样也能避免在行车中跨着到分道线行驶,或压着黄实线行驶,这样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若是发生刮蹭,主要责任也是有您来承担。如何判车车辆行驶在行车道中心位置呢?其实在车内也能够找到车道中心位置。

通过观察左右外后视镜,可以观察到车辆距左右分道线距离,进行调整车辆位置。也可通过中控台或发动机盖上的标志物来查看左右车距。观察左侧分道线时,一般可以通过将左侧车灯边缘沿左侧分道线行驶,此时车辆已经在车道中心位置。也可通过查看中控台右侧位置,以中控台中心点略靠右侧位置,沿分道线行驶,也可将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心位置。

二、并线观察后车距离

在行车时免不了需要左右并线超车,此时就需要观察后车距离,从而安全并线,以免发生意外的发生。在并线时,需要观察后视镜,当车辆占满整个后视镜时,您与后车距离只有大约3-5米,此时不建议并线。后车占后视镜的1/2时,您与后车距离大约7-10米。当后车占后视镜的1/3时,您与后车距离大约在10米以上距离。但也建议您发现距离足够并线时也不要令后车感到压力,最佳的方式是略微观察1-2秒钟左右,感觉后车并没有急于加速时再进行变道。

三、如何判断与前车距离

在行车中难免遇到等待红灯的时候,这时怎样观察与前车距离呢?以保险杠为观察的中心点目标,当看不到前车后保险杠时,请您不要再靠近,此时车辆距前车也只有0.3米的距离。建议不要离的如此之近,即便您不怕起步撞到前车,您就不怕前车会溜车么。

当观察视线能与前车后保险杠上端重叠时,此时车辆距离前车约有1米的距离。在等待红灯时保持这样的车距,既能防止前车溜车可鸣笛给前车反应时间,也可防止两侧车辆见缝插针击到您前方。

在视线能观察到前车后轮下端接近时,与前车距离约为3米。

四、右侧靠边停车

如何保证右侧靠边停车时,既不会过近蹭到路肩,而又不会距离过远。这也是很难掌握的。同样也可以通过后视镜来查看车辆与路边距离,以免压到路肩,也防止过近擦伤轮毂。

在车内同样也可观察车辆与路肩距离,观察点需要以中控台中心点略向右侧移动10厘米为目标点,与路肩重叠即可,此时车轮与路肩距离大约是20厘米。

如何正确掌握车辆与周围距离还需要您亲身体会一下,我们并不能将所有车型一一讲解,这也是因为车辆尺寸大小、驾驶员的身材、驾驶习惯等原因,还需要自己再做一些调整。如果还是不能正确掌握,您还可以再他人的帮助下在中控台上贴个注视点位。

经验是死的,实践才是活的,多摸索,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实用办法

新手考驾照通关技巧微信号:omkkj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