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今日话题:伤医女教师“自愿撤销”落户申请,只有圣人才配做上海人?

 yezhu8888 2016-11-06

伤医女教师“自愿撤销”落户申请,只有圣人才配做上海人?

王月兵  

晴耕雨读

0
导语

该让曾打伤医生、疑似“医闹”的女教师缪某落户上海吗?网友为此吵翻了天。11月4日,缪某“自愿撤销”落户申请,但讨论并未终结。“伤医”固然是道德瑕疵,但落户制度该对个人实行道德上的一票否决吗?上海户口什么时候成了“良民证”?…[详细]

从现有信息来看,缪某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医闹”

上海是全国最早尝试积分落户制度的城市之一。一类针对非沪籍应届毕业生,学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外语与计算机能力越强,得分就越高,积分达到72分者即可落户;一类是针对普通劳动者的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累计积分达到“标准分”120分者,其子女可以在上海市参加高考。满足一些条件后可以持《上海市居住证》落户,即“居转户”。上海市市长杨雄曾提供过一个数据,2012年-2015年间,共有1.5万人通过“居转户”落户上海,在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中只占一个非常小的比例。

满足以上条件可以持上海市居住证申请本市户口满足以上条件可以持上海市居住证申请本市户口

户口与福利挂钩。京沪的户口,更意味着真金白银的利益。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双眼睛死死盯着上海“居转户”审批名单。这本是件好事,阳光下的监督能尽力避免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但缪某被网友拽出来的理由是——缪某在2015年曾有过伤医行为。有当地媒体报道称,缪某确为公示中第507号申请人,与2015年大闹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文来中学女教师缪某是同一人。

上海市文来中学校长柏彬关于缪某伤医行为的说明上海市文来中学校长柏彬关于缪某伤医行为的说明

据《东方早报》2015年9月30日的报道,2015年9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接到报警。经民警到场了解,一名女患者在急诊室内就诊时,与女医生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过程中造成双方不同程度受伤。后经验伤,除医生鼻梁骨骨折外,双方无其他较重伤势。有网友爆料称女患者为文来中学语文教师缪某。2015年9月29日晚,上海文来中学校长柏彬发布长微博称,该事件同社会上一些蓄意的伤医事件有本质区别,事件系医患看病过程中因言语矛盾不冷静而引发的一起冲突,属于非故意的偶发事件。

“医闹”通常指用干扰破坏诊疗秩序的手段如打横幅、设灵堂,以期获得巨额赔偿,与普通的医患纠纷有本质区别。近几年,新闻中只要出现“医闹”两个字,就能轻易煽动人们的情绪。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中,就有谣言称被咬伤的女子是职业医闹,当时就引起群嘲,给受害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具体到本次事件,没有证据显示缪某有过实质的医闹行为,但“医闹”的大帽子已经扣上了。

退一步讲,即使缪某真曾“伤医”,也缺乏禁止其落户的依据

如果缪某真有过“伤医行为”,她是否有权利落户上海呢?

按照上海市“居转户”审批指南第五条规定,申请人要“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对公众反映的缪某的问题,主要应该围绕这条进行复核。

目前事件的基本事实是,缪某符合上海“居转户”的条件,也就是说她没有治安管理以上的违法犯罪记录。一个很有可能的猜测是,案件最终通过调解解决,缪某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所谓的“伤医事件”最终是一场普通的医患纠纷。缪某并不符合任何一种“禁入”情形。

打人构成道德上的瑕疵,如果缪某确实有过错的话。但不能因为一个人道德上不够完美,就剥夺其应享受的合法权利,更不应该用户籍这种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东西去限制。否则,迟早有一天,同样的道德审视也会加在有本市户口的人身上。那时有劣迹的上海市民是否也应该被剥夺户籍?

但终究有网友“意难平”,其中沪上某知名作家的观点最为“振聋发聩”——“……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过激行为得不到惩戒,社会就乱了。”首先缪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何种代价,公众是不知情的。其次,刑法的司法实践中有“罪刑相称,罚当其罪”的原则,行政处罚领域也存在“一事不再罚”原则,这说明一个人既不应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付出超过其过错的代价,也不能因为一次过激行为遭受多次惩戒。

为了生活不得不寄希望于“积分落户”,但并不意味着以人口素质甄别落户权是正当合理的

在众多抵制缪某落户的声音中,“素质论”最具代表性。有网友在相关新闻下留言:“(缪某)这种人变成上海常住人口,一方面拉低上海平均人口素质,一方面对高素质的外来人口也是极大的不公平。”

北京地铁官微的这条微博曾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其将垃圾制造者认定为“外地人”北京地铁官微的这条微博曾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其将垃圾制造者认定为“外地人”

类似的话语很耳熟。每当京沪地铁里出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时,就常有明显排外倾向的本地博主上照曝光。本来是个别人的低素质行为,但最后通常都以本地人抱怨外地人素质低而告终,中间还会夹杂着诸如“王德彪”、“硬盘”等京沪土著对外地人的侮辱性称呼。

“只欢迎高素质的外地人”似乎成了京沪上到政府下到本地平民的共识。超大型城市入户一直是个难题。对于本地户籍的人来说,很容易产生外地人“抢资源”的感觉。他们无力拒绝“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外地人进入,所以只能向“低收入低学历低素质”的外地人开炮。

而对于政府来说,“只欢迎高素质的外地人”是控制人口规模、保障城市发展的手段。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对特大城市户籍改革进行了明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既要严控人口规模,又要完善积分落户制度,两项政策的逆行相悖之下,自然只能实行严格的优胜劣汰,给“积分落户”设立极高的标准,把合乎标准的人拉进来,把低于标准的人死死挡在门外。

对于北漂、沪漂来说,积分落户政策无疑是有吸引力的。虽然希望渺茫,但大家都会拼尽全力迈过这个坎,争取成为新北京人、新上海人。但无论能否通过积分落户留在京沪,都不代表要认同这项政策,尤其是以人口素质甄别落户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归根结底,户籍并不是一种恩赐,即使它是京沪户口

京沪户口含金量高是事实。但在政治概念上,户籍并不是一种奖励或惩罚的措施,不应该强化户籍的作用,更不能认为京沪户籍是对高素质者的恩赐。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让每一个外来者看到获得户籍福利的可能。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离开了福利的户籍就是一张白纸。捆绑福利的户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落后的标志。

户籍制度造成过很多悲剧,最悲哀的是常识在不知不觉中被扭曲,人们开始视不正常为正常,歧视、排外才得以盛行。

1.应该允许伤医女教师落户上海吗?

  • 应该

    40.65%(113人)

  • 不应该

    59.35%(165人)

2.你怎么看缪某“自愿撤销”落户申请?

  • 不清楚

    7.43%(15人)

  • 悲哀,全民进行道德审查

    45.05%(91人)

  • 大快人心,正义得到了伸张

    47.52%(96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