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推了一篇名为《震惊!朋友圈了1000多万,携妻女亡命天涯》的文章,有些留言没有精选出来。一者是不想让你们看了不开熏。二者是大家的困窘都是相同的困窘,她姐看着除了心疼也是有心无力。道理一直在讲,人生路还得你自己走。 失败的人生总是惊人的相似,而成功的人生却有各自的精彩。每天在她理财社区游荡时,总是看到差不多的人在抱怨生活困窘,也总是能看到很多已经算得上是人生赢家的财蜜们仍在拼命努力,活得充实丰盈,丝毫不敢懈怠。抱怨的人终日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敢做出一点点改变。积极的人,却大刀阔斧,一步一步跑得更远。等她们回头,这些人已经了无踪影。 我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你这样活着多累,轻松一点活着多好。靠靠男人,靠靠父母兄弟姐妹,你没必要这么拼的,何必为难自己? 但你不知道的是, 你从来不愿为难自己, 难怪成功总要为难你 01 10月30日是奥克兰的一年一度的马拉松,我们单位以公司名义报名了此次活动。我也跟着去凑了凑热闹,跑了5千米(其实是走了5千米)。这次活动中,最快的同事用了3小时39分07秒跑完了全马,而最慢的那位同事用了6小时14分06秒跑完了全程。 第二天上班见到这位“6小时同事”时,她已经不能正常的直立行走了。虽然她的成绩是最慢的,但是她跑全马的决心、勇气和坚持,却让每一个人都很钦佩。 有人不由地对她发出感慨:你何必这样为难自己呢?她说,不为难自己,就无法成就自己啊。如今,我能拍着胸脯说,老娘已经是跑过全马的人了。 02 奥克兰读书文化节时,我去见了自己的偶像杨熹文,她是《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这本书的作者。 当天熹文的读者见面会上,有17岁刚落地新西兰一个月的男生,也有来自香港的在新西兰生活了22年的阿姨。一群外乡人坐在一起,免不了要谈谈自己当初为何要离开舒适的环境,在陌生的国土从头开始。 就拿杨熹文来说,她这一路走来的艰辛经历:以独家打工签证落地新西兰,同时打三份工赚钱支付自己读书的费用,最后才有机会在本地工作、拿到居民权。现如今她已经能够自豪地以写字为生,同时打理着自己的小生意。 而跟现场依然在校的留学生聊几句,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在许多“留学生”的光环下,其实掩盖着的是不为人知的孤独、迷茫,甚至还有黑暗的抑郁时光。 那为何大家还要如此为难自己呢? 因为每一段为难自己的经历,都是打磨自己心性的最佳方式。我们出生后,不过都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只有那些历经打磨的石头,才有机会变成鹅卵石,变成珍珠,变成宝玉。 03 咪蒙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在《独唱团》发表那篇著名的文章“好疼的金圣叹”的经历。她在第一稿中,用尽写作招数与技巧,结果却因为太过花哨而被退稿。 终于她静下心来,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阅读关于金圣叹的资料,做了大量读书笔记,每时每刻都在脑中构思文章。这一段行进缓慢且艰难的经历,最终结成现在我们读到的《好疼的金圣叹》,并且首次给“咪蒙”这个名字带来了大规模的关注人气。 迷蒙自己总结说,正因为这一次的艰难与缓慢,她才有机会掌握住写历史人物的技能与诀窍。 看着慢,实际上却是进步最大的时候。 写作如此,阅读也是如此。 大学毕业后,许多人都不再有时间与精力去阅读。而好不容易坚持继续阅读的人,可能选择的都是自己能轻松读懂的书,都是观点与自己相近或类似的书。 如果我们一直这样下去,不肯在阅读中为难自己,那么阅读便无法拓展我们的视野,挑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而那些读起来很慢,甚至是完全看不太懂的书中所蕴藏着的宝石,或许暂时不懂,但是终将能够点缀我们的人生。 04 蔡康永说的这句话广为流传:
如果我们不为难自己,将来就可能会被自己的人生为难。 总结一下可学习借鉴的要点:
留言说说, 你曾为了_人生目标/梦想_, 做过哪些为难自己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