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圆舞曲(上)—施特劳斯家族

 xdcd 2016-11-06


圆舞曲想必是中国观众都非常熟悉的古典音乐体裁,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曾经让无数乐迷为之狂欢。这个有着“百年传统”的音乐会,它的选曲范围竟然只在施特劳斯一家人的作品中选择,放眼全球音乐会,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我们可以看出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的确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出维也纳是一个多么传统且保守的城市!闲言少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最有人气的五首圆舞曲作品。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如果只在施特劳斯家族中挑选一首作品,则非此曲莫属,它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细节体现:(1)它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2)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返场必演曲目(一般都是倒数第二首,在《拉德斯基进行曲》之前)。关于曲目旋律如何优美我就不细说了,我想说的是这部作品最开始是以合唱曲的面貌问世的,演了之后反响平平,后来施特劳斯把它改编为管弦乐曲,结果一下火了,把作曲家自己都吓一跳。在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在乐团刚刚奏响圆舞曲的第一个音符时,突然掌声响了起来,这哥们儿灵机一动,转回身说了一段新年贺词,结果从此之后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是这样,形成了传统。


 

 


《春之声》圆舞曲


在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中,此曲是最短小精悍的一部,演出时间大约7分钟左右(其他作品基本是10分钟左右),且充满动感的前奏和飘逸的旋律也让这部作品赚得大把人气。说道它,就不得不提起1987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那是音乐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因为从这一年往后每年要由不同的指挥家来执棒,开始了音乐会“年度指挥”时期。改革后第一位亮相的就是指挥帝王卡拉扬,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近八旬的他少了些年轻时的霸气而多了些晚年的慈祥;在指挥过程中不再闭眼挥拳,而是在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微笑与幽默。这一年还有著名女高音凯瑟琳·巴特尔的友情客串,献上一曲“春之声”,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场有独唱演员加盟的音乐会。为了迎接卡拉扬的到来,乐团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还升级为“三管制”规模(到目前为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均是双管制),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


这也是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做于1867年。看标题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作品是表写一位艺术家的一生……那就错了。本曲是创作是题献给维也纳的艺术家协会,作曲家就取了这个名字,跟生平毫无关系。不过也可以理解成作曲家探索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所有艺术家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整部作品由序奏、六个小舞曲和一个结尾组成,每个舞曲具有不同的不同的调性,表现了不同的色彩。本曲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出现的几率非常高,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演一次,不同的指挥家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这里还是推荐克莱伯1989年维也纳音乐会的演出录像,指挥家卞祖善对于克莱伯评价的八个字“行云流水,儒雅潇洒”,看他的指挥真是一种享受!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本曲和《南国的玫瑰》圆舞曲都是作曲家的代表性圆舞曲作品,两曲气质相似,艺术质量也都很卓越,之所以这里笔者选择前者,不仅是因为篇幅所限,更重要的是在《维也纳森林故事》中,作曲家为了使乐曲更具有乡土气息,在管弦乐队中特意加入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它是奥地利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种民间的拨弦乐器。(现在这种乐器只有奥地利拥有制作权,用上等木材制作,价格昂贵——平均每件均非超过百万人民币——非“土豪”不敢问津)。大家可以通过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视频来认识这种乐器,声音晶莹剔透,非常悦耳。


 


《皇帝》圆舞曲


就笔者自身而言,对于这首作品的喜爱程度超过《蓝色多瑙河》,并不是因为它冠名“皇帝”而喜爱,而是它气质出众——气势恢弘,旋律华丽,风格典雅,全曲充满着“贵族”气质,虽然富丽堂皇,但却丝毫不做作,极易让人接受,真可谓奥地利版的“雅乐”。在整个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中,乃至放眼整个西方音乐史的圆舞曲作品,能达到如此“颜值”的寥寥无几。这部作品虽然以“圆舞曲”冠名,但一开始却有着典礼进行曲(二拍子)的味道,让人耳目一新,随后才出现圆舞曲(三拍子)的主题。整部乐曲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一个尾声构成,规模庞大,每一部分都有独立的音乐形象,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