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来势凶猛,语文该怎么备考?

 昵称37407156 2016-11-06

2017年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来势凶猛,语文该怎么备考?

北京大教育考... 10-12 10:29

最近一则消息惊爆教育圈,内容是这样的:

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对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进行了发布。

主要修订内容: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完善考核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调整考试内容。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语文学科修订内容: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未来高考对语文学科的考查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加强对语文能力的运用。

简单来说,要考试得高分,不仅仅是做语文试题那么一个简单的概念,因为如果缺乏语文学科素养,你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连试卷都读不完,这绝不开玩笑。

第一,什么叫“更高级的思维能力”?

目前,高考语文的考查层级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六个能力层级。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就意味着命题会在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应对古诗词阅读,掌握答题技巧和表达手法等,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以后的试题可能加大考查容量和难度,比如借鉴北京卷的出题方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16年北京卷)

如果你的阅读积累太少,平时也不注重思维训练,理解起来也很吃力,那么你就很难在两者之间比较异同。

“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训练,特别是对经典作品的琢磨和体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既要讲究量,也要注重质。

第二,什么叫“信息时代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信息垃圾,这些垃圾围绕在我们身边,充塞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让我们难辨真相。这就是信息时代生存的困境,看起来丰富的资讯,有时候却成为一种负担,甚至对我们造成伤害。

此外,在电子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已是一种阅读现实。100多字的微信、微博成为很多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偷懒”式的阅读,对象直接提供结论,读者不用思考,只需动动拇指点赞支持或骂人鄙视即可。所以,有人说,网上只有两种观点:支持和反对。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逐渐丧失思考能力,丧失个人立场,失去个人意志,沦为信息时代的“难民”。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无脑的鸡汤和激进的煽风点火,就知道思考能力的丧失会让人变得多么的疯狂。

有网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智慧“生存策略”:

大多数人不会有意识地分辨信息来源,他们不知道——当垃圾信息进入大脑时,它不仅仅会占据你的心智空间,更可能对人生形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咪蒙,她是一位成功的文化商人,但如果你长期地听取她的言论,并把她的文章作为行事准则,生活很有可能会渐渐走偏。她把所有看不顺眼的人都用粗鄙的字眼问候一通,“去你妈的”,“婊”,听着很解恨,但文章的价值观和逻辑却一塌糊涂。

在各式各样的壁垒被渐渐打破的时代,人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认知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吸收高质量的信息,并用大脑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输出,就能不断地提升认识世界、理解人性的思维层次,并在现实中做出有利的选择。

我曾参与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的命题工作,其中高中组试卷的第一题,就是让学生从五六千字的信息中,用一句话概括文本的内容。有一些孩子看到五六千字的试卷直接“头晕”,心浮气躁,无法阅读;有一些孩子无法抓住要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内容。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些孩子在快速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上的缺失,而这两种能力却是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在未来的考试中,学生将面对各种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信息文本,能不能快速阅读、有效概括和筛选,将是检验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低的有效手段。

第三,取消“选考模式”意味着什么?

选考取消,意味着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都要考查,你别无选择。试卷容量将直接增加到9000字左右,和之前的相比,整整多了将近2000字。语感差的、阅读速度慢的孩子将遭遇痛苦的煎熬。(当然不排除其他试题类型的调整,这还有待于观察)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不会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意味着我们平时就要加强积累,通过阅读古文,灵活掌握,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命题者会增加试题的灵活度,让临时抱佛脚者投机不成。

面对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我们别无选择,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耐心通读经典,培养自己质疑思辨的能力;积极关注社会新闻,透过现象思考本质;通过阅读古诗文,在积累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审美和欣赏的能力。

课堂内外系列期刊

手机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在网上订阅

从小学到高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写作阅读问题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彭老师的创意写作课

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