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急危重症护理学 重点
2016-11-06 | 阅:  转:  |  分享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4、ICU:由受到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急救措施对各种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5、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6、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对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亦称分流。

7、心脏骤停SCA: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8、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9、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1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1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

13、热衰竭:多见于老年、儿童和患有慢性病者。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疼等。孕妇等热调节能力较差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神志恍惚等。

14、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起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临床上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

15、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二造成组织、器官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危及生命。

16、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少数患者如甲胺磷,敌敌畏,乐果,敌百虫中毒,在急性中毒或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可出现感觉型和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烧灼,疼痛麻木以及下肢无力,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

17、中间型综合征:是指急性中毒有机磷杀虫药,如甲胺磷,敌敌畏,乐果,久效磷中毒所引起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

18、中毒后“反跳”:某些有机杀虫药如乐果和马拉硫磷口服中毒,经急救临床症状好转后,可在数日至一周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再次出现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昏迷,肺水肿或突然死亡,此为中毒后“反跳”现象,其死亡率占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者的7%~8%。

19、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是指人和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四个标准:a、呼吸增快,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32mmHg。b、心率增快>90次/min。c、体温异常,体温>38℃或<36℃。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或分类异常,白细胞计数>12乘以10的9次/L或<4乘以10的9次/L,或未成熟粒细胞>10%。

20、脓毒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与全身性感染同义,其诊断标准为符合SIRS诊断标准,同时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以感染灶。

21、严重脓毒症:指脓毒症引起组织低灌注或器官功能障碍,如低血压、乳酸性酸中毒、少尿或急性意识障碍等。

22、脓毒症性休克:又称感染性休克,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即收缩压<90mmHg(12kPa)或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40mmHg(5.3kPa),伴有组织低灌注或器官功能障碍。

2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衰竭。



【基础生命支持BLS】紧急供氧和建立人工循环(心脏挤压)为目标【采取合适体位的原则】1.患者尽量采取正侧位,头部侧向易于引流2.体位应该稳定3.避免胸部受压,以免影响呼吸4.侧向易于检查颈部脊髓损伤并易使患者恢复仰卧位5.易于观察通气情况和气道管理6.体位本身不应造成进一步损伤【开胸心脏按压】开胸术中心搏骤停者;胸腹腔手术,外伤大出血,心包填塞心脏骤停者;低温下的心脏骤停者;大面积肺梗死;胸廓或脊柱手术后、畸形;正确胸外心脏按压10~15分钟无效者

简述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①连接好胸腔闭式引流装置②搬动患者时,应夹闭引流管,并妥善固定③更换引流装置时需夹闭引流管,注意无菌操作④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穿刺口有无渗血。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随时给予更换敷料⑤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促进胸腔内气体排出。

简述高血压危象的症状和体征

①突然性血压急剧升高。②有急性靶器官损伤表现:前庭耳蜗内小动脉痉挛,可出现耳鸣、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视网膜动脉痉挛,可发生视网膜视力障碍、偏盲、黑蒙、短暂失明;肠系膜小动脉痉挛,可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心绞痛、心梗;脑部小动脉痉挛,可出现短暂性局部缺血症状,持续而严重的痉挛引起的高血压脑病;肾小球动脉痉挛时尿少、尿频、排尿困难。③病变有可逆性。

简述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①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②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④面色苍白或发绀⑤瞳孔散大、固定

心脏骤停的诊断和诊断注意事项

1.意识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3.心音消失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5.瞳孔散大6、面色苍白、青紫

试述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措施

1.维持血压: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的血压,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2.低温:体温降至32—34℃,维持12—24小时。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①脱水②促进早期脑血流量灌注③高压氧治疗

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1深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2自主呼吸停止3脑干反射全部消失4阿托品实验阴5脑电图呈等电位简述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①面色转为红润②瞳孔由大变小③能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大于或等于60mmHg④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

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

①将患者置于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②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③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④开放静脉通路⑤按医嘱描记心电图,留取动脉血气、脑钠肽、血常规、血糖等各种血标本⑥协助患者接受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多发伤临床特点有哪些?

①伤情重且变化快,死亡率高②休克发生率高③低氧血症发生率高④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⑤感染发生率高⑥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⑦伤情复杂,处理矛盾多,治疗困难⑧并发症发生率高

多发伤重点评估的内容有哪些?1.颅脑外伤:①意识状态②瞳孔③头面部体征④肢体运动、感觉情况⑤辅助检查如CT、MRI等2.颈部外伤3.胸部外伤4.腹部外伤5.泌尿系统损伤6.盆骨骨折7.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8.四肢损伤的评估:①局部情况②血管损伤③周围神经损伤④筋膜间隔综合征⑤脂肪栓塞综合征

简述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

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②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③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④使用相应的特殊解毒剂⑤对症治疗

简述急性CO中毒按程度分级表现

①轻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为10%—20%,病人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或短暂昏厥等症状。②中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为30%—40%,除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速、多汗、运动失调、嗜睡等,口唇黏膜可呈樱桃红色,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可迟钝。③重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大于50%,患者迅速出现昏迷、呼吸抑制、肺水肿、心力衰竭,各种反射消失,可呈去大脑皮质状态。

急救中心院外急救的任务有哪些?①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普及急救知识

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①先排险后施救②先重伤后轻伤,先复苏后固定③先止血后包扎④先救治后运送⑤急救与呼救并重,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⑥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简述阿托品化的指标

①瞳孔较前扩大后不再缩小②颜面潮红③皮肤干燥和口干④肺部湿罗音消失⑤心率加快

“生命链”包括哪5个环节?

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休克患者病情观察的内容有那些?1.意识与表情:了解脑组织的灌流情况2.皮肤色泽,温度,湿度;评估体表的灌流情况3.尿量:了解肾脏血液灌流及组织器官血液管路情况4.血压及脉搏:了解微循环变化5.脉搏:观察脉率变化,如脉细束提示休克加重6.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等。























献花(0)
+1
(本文系summer禾win...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