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死三国名将张郃的是诸葛亮

 等待MYLOVE 2016-11-06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也是“五子良将”中死得最晚的一位,关于他的死,一直以来存在许多的猜测。

一:让刘备最忌禅的对手

曹魏的“五子良将”分别指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这并非小说家之言,在正史里有明确记载,《三国志》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五子良将”各有特点,《三国志》总结说于禁“最号毅重”,乐进“以骁果显名”,而说到张郃,《三国志》认为他“以巧变为称”,具体说就是懂得战术变化,擅于安营布阵,能根据地形情况布置战略战术,战场上没有他预料不到的。

善于利用地形地势是张郃作战的一大特点,最著名的当然是街亭之战,马谡率蜀军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势,但被张郃一眼识破其无法持久的弱点,来个守而不攻,结果蜀军自乱。

街亭之战是张郃的巅峰之战,却不是他的成名战,张郃出道以来,破公孙瓒、战官渡、征乌桓、败马超、降张鲁,经常充当曹军的先锋,刘备最忌禅的魏将就是他。

汉中之战时,刘备指挥蜀军杀死了曹魏负责汉中方面的总指挥夏侯渊,刘备却并不满意,对大家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杀就杀张郃,杀个夏侯渊有什么用?

二:名将陨落木门道

到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继位时,“五子良将”纷纷凋落,最后只剩下张郃硕果仅存,魏明帝对张郃很器重,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升任张郃为车骑将军,这是“五子良将”获得的最高军职。

当时曹魏军职最高的是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曹丕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担任,其下是骠骑将军,由仍健在的曹洪担任,再往下就是车骑将军了,曹洪和张郃的地位都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但曹洪只是荣誉性职务,张郃实际上相当于魏军中的二号人物。

曹魏太和五年(231)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陇右,司马懿、张郃率兵迎敌,由于蜀军后勤补给困难,诸葛亮撤军。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指挥人马趁势出击,取得大胜,“俘斩万计”。

但这纯属瞎扯,事实上司马懿派兵去追了,却遭受惨败,损失的严重程度,堪称夏侯渊战败被杀以来最厉害的一次,因为比夏侯渊生前军职还要高的张郃,在此战中丧生了。

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撤军,司马懿下令追击,张郃提出反对:“兵法说,围城一定要给个出口,撤退的敌人不要追击。”《孙子兵法》的确说过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等8条原则,张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司马懿不听,坚持派兵去追,而且点名让张郃率队。张郃无奈,他是一名职业军人,可以不懂政治,不懂权术和阴谋,但他懂得服从命令,于是领兵追击。

追到木门道,果然中了蜀军的埋伏。木门道俗称峡门,《汉末传》说它在天水郡青封县境内,《方舆纪要》说它又叫木门谷,在秦州西南方向九十里。其现在的位置,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南八十里的木门村附近,是一条古道,东西两面雄山壁立千仞,中间一线空谷,宛若门户,称其为峡谷也没错。

在这条峡谷之中有一条稠泥河自北向南流入汉水,峡谷有一段五十多米的极窄处,可谓一将当关,万夫莫开。在这样的地方设埋伏,不用动手,只需要弓弩招呼就行。

弓弩,那正是蜀军的强项。《魏略》说“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三国志》说“飞矢中郃右膝”。不管射在了什么地方、伤得重不重,反正一代名将张郃就这样死了。

三:诸葛亮计杀张郃?

木门道之战被视为诸葛亮精彩指挥艺术的代表战役之一,对诸葛亮来说,这一仗足以报了几年前街亭大败的耻辱。

关于这一战更多的细节《三国志》等书没有记载,在《太平御览》里引了一本叫《汉末传》的书,里面有更细致的描述,说诸葛亮见张郃追过来,让蜀军停下来,把路边一棵大树削了皮,上面题写“张郃死此树下”,然而命蜀军两侧设伏,总安排了数千张强弩等着张郃到来。张郃追到此处,看到树上写的字,如飞蝗一般的箭雨也到了,结果被射死。

综合以上各种记载可以看出,要了张郃命的是蜀军的弓弩,在当时这是一种可以联发的“高科技”武器,也许不用几千名弓弩手,只需要埋伏几百名就足以让敌军付出惨重代价,而具体射中张郃的哪个部位也不重要,因为蜀军有经过改良的弩矢,上面涂有毒药,一旦被射中,在无法立即有效医治的野外,张郃必然丧命。

四:司马懿逼死了张郃?

但是,更多的人没有把这笔帐算到诸葛亮的头上,他们认为张郃之死司马懿应负主要责任。正如上面所说,张郃是反对追击的,司马懿却坚持要追,既然这样,你司马懿带头去追好了,又让张郃去,所以张郃死得有些冤。

元人胡三省看到这里评论说:“懿实畏亮,又以尝张郃再拒亮,名著关右,不欲从其计。”按照他的说法,司马懿内心里害怕诸葛亮,而张郃曾战败过诸葛亮,司马懿认为张郃高他一头,由此忌讳,对张郃内心里生出了成见。

司马懿是几个月前才来到西线战场的,他原来负责曹魏的中线战场,也就是荆州方向,负责西线战场的是曹真,但他后来伐蜀失利,心里想不通,竟然一病不起,最后病死了,考虑到西线战场最为重要,魏明帝才把司马懿调了过来。

司马懿来了以后,发现西线战场的众位将领对他并不服气,他每次提出作战方案,众将都有不同意见,其中张郃更多次带头反对。针对蜀军善于守弱于攻的特点,司马懿提出避而不战,被众将认为是怯战,贾栩、魏平等将领甚至当面讥讽他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司马懿强忍怒火,坚持让魏军主力退入祁山堡,之后“登山掘营,不肯战”,张郃认为应当出击,而“诸将咸请战”,这一下问题更严重了,因为大家站都到了张郃的一边,这肯定让司马懿很厌恶,也很紧张。

司马懿是什么人?此人深不可测,既有霹雳的手段,也有装傻卖萌的手法,对付张郃这样的人他不用正面迎击,只需要来个借刀杀人就行了。

五:魏明帝有没有责任?

表面上张郃死于诸葛亮的计谋,其实死于司马懿在后面的算计,这已成为大家通常的看法,但是再往深处想一想,还有没有人要对张郃的死负责呢?

应该说魏明帝也有责任,张郃固然是被司马懿逼死的,而逼着司马懿动杀心的,也许正是魏明帝本人。

曹真死后谁来继任西线战场总指挥,魏明帝颇费了一番脑筋,开始他想派别人,考虑的人选中甚至有时任司空的陈群,这一点,从他与刚刚由河北返回朝廷任职的吴质的一次谈话中,就可以看出来。

吴质、陈群、司马懿当年同为曹丕的“太子四友”,关系亲密且知根知底,魏明帝问吴质,陈群和司马懿谁更胜一筹?吴质说“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而陈群只是一个从容之士,“处重任而不亲事”。对于这样的评价魏明帝也许有些失望,但也不得不承认吴质说得对。

司马懿的势力不断上升,而这个人让魏明帝又不放心,魏明帝不会认为司马懿真是曹魏的忠臣,但得承认他是个能人,而陈群虽然忠诚却能力一般,对付诸葛亮还得司马懿去。

就这样,魏明帝下诏将司马懿升为大将军,让他坐镇关中,负责西线战场,但同时魏明帝又升任一直在西线战场的张郃为车骑将军,归司马懿节制。

这是一项很有问题的人事安排,让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挤在一个战区里,本意或许是表示对该战区的重视,但也势必造成人事上的掣肘,司马懿到任后张郃与其发生了矛盾,而张郃的背后显然还有一帮支持者,一场内斗不可避免。

魏明帝要么让张郃负责西线战场,夏侯渊战死定军山时,张郃就曾被众将推举为临时代理人,他在军中有足够的威望,论军职是左将军,不用再升也能负责一个方面。

如果考虑到用张郃对付诸葛亮稍弱一些,非得司马懿不可,那么就应该将张郃调离,最合适的安排是让他到宛县负责中线战场,也就是跟司马懿来个对调,此时曹魏的三大战场中,东线战场由满宠负责,而中线战场暂时没有合适人选,张郃即使不及司马懿,与满宠比自然不在其下,让他负责中线战场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但魏明帝没这么做,反而升了张郃了职,造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

对张郃的死,魏明帝损失最大,他牵制司马懿的努力又一次遇挫,消息传到洛阳时魏明帝正跟陈群谈事,震惊之余悲从心来,魏明帝对陈群哀叹说:“蜀未平而郃死,将若之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