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桃夹子2.作品赏析

 龙潭今语 2016-11-06

胡桃夹子(2)
Ivan Vsevolozhsky's original costume designs for Mother Gigogne and her Polichinelle children, 1892.

 

 

 

2.作品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Casse Noisette,英文:The Nutcracker)是一部抒情、奇妙、富于感染力的童话芭蕾。它和《天鹅湖》(Swan Lake)、《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一起常被世人赞誉为"杰出的三大俄罗斯芭蕾舞剧",它们众所瞻目、相映生辉,都是能与最优秀的歌剧媲美的芭蕾舞剧。这是柴可夫斯基芭蕾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胡桃夹子》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它描绘了一副幸福家庭的生活图景,展现出儿童想象中的高尚品德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

自1890年的《睡美人》创作成功后,帝国剧院(Imperial Theatres)院长伊万·弗谢沃洛日斯基(Ivan Vsevolozhsky),委托柴可夫斯基谱写了二部作品即歌剧《约兰塔》(Iolanta)和芭蕾舞剧。柴可夫斯基将再次与他合作《睡美人》马里乌斯·佩蒂帕(Marius Peptipa)联手,原始资料是由佩蒂帕提供的一部,由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 1802——1870年)的改编自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E.T.A.Hoffmann,1776-1822)的童话《胡桃夹子囊与鼠王》(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的《胡桃夹子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Nutcracker),非常适合简化改编为两幕芭蕾舞剧。霍夫曼的故事包含一个长长倒叙,其故事中的主要部分是说明胡桃夹子如何变成王子,其它部分为了芭蕾舞剧不得不被删除。

佩蒂帕给柴可夫斯基作曲提供了一份极其详细每一段音乐的组成、节奏和长度的说明。创作被中断了一段时间,当时,柴可夫斯基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5天访问,在卡内基音乐厅指挥开幕式音乐会。后来,柴可夫斯基在法国鲁昂用了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作品《胡桃夹子》。

1892年12月18日(儒略历12月6日)芭蕾舞剧与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歌剧《约兰塔》(Iolanta)一起,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帝国玛丽娅剧院(Mariinsky Theatre)举行了首演,其剧本由佩蒂帕创作,无可争辩的作品是由佩蒂帕最先精心设计编导的。佩蒂帕的编排工作始于1892年8月,然而,因疾病让他无法编导完成并放置了7年,使得让他的助手列夫·伊万诺夫来完成作品。虽然伊万诺夫往往是作为作品的编导,但一些当代资料记录归于佩蒂帕。演出有里卡尔多· 德里戈(Riccardo Drigo)指挥,安托涅塔·德尔厄拉(Antonietta dell'Era)饰演糖梅仙子糖梅仙子,尼古拉·古斯塔沃维奇·莱加特(Nicolai Gustavovich Legat)饰演王子,斯塔尼斯拉夫·贝琳丝卡雅(Stanislava Belinskaya)饰演克拉拉,奥尔加·普列奥布拉延斯卡娅(Olga Preobrajenskaya)饰演科隆比纳娃娃,谢尔盖·莱加特(Sergei Legat)饰演胡桃夹子王子和蒂莫费伊·斯图科金(Timofey Stukolkin)饰演斯特尔鲍姆,孩子们的角色,不像后来上演的许多作品是真正的儿童演员,而不是成人(贝琳丝卡雅饰演克拉拉和瓦西里·斯图科金(Vassily Stukolkin)饰演弗里茨)他们是圣彼得帝国芭蕾舞学校的学生。

这部芭蕾舞剧首演前,芭蕾舞剧配乐比舞蹈本身受到了更热烈的欢迎,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胡桃夹子》音乐是一部著名的作品,尤其是选自芭蕾舞剧中的二十分钟音乐,编成的《胡桃夹子》组曲,进行了演出。除去之外,他在作品的配器当中,首先使用了钢片琴这一特色乐器,为作品增色不少,并应用在其后大家熟知的交响民谣《市长》(The Voyevoda)中。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结构本身即被认为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场演出被视为并不成功。 给舞者本身代来负面的影响。虽然一些评论家称赞安托涅塔·德尔厄拉饰演的糖梅仙子(据称,她得到了五次喝彩) ,一位评论家称她的体型过于“肥胖” 。

《胡桃夹子》原作在1892年上演时,其剧本被批评为“偏颇” 和不被忠实原作《霍夫曼的故事》。许多批评集中在其芭蕾舞剧有如此显著的儿童特色,多数观众感叹芭蕾舞女首席在第二幕结束时没有跳“大古典双人舞”( Grand Pas de Deux)(哪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在午夜时演出节目),一些人发现在第一场的凡尘世界和第二幕的梦幻世界之间的过渡中有点太唐突了。但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评价较高。一些评论家认为“在详细的灵感之下,音乐令人惊喜的丰富”和“从开始到结束,是美丽、悠扬、独创和有特性的。”但即使这样也有不同的意见,一些批评家发现部分场景“沉闷”和“大古典双人舞”淡而无味” 。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性并不很强,第一幕的剧情和舞蹈都没有什么特色,尽管初演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却因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绚烂瑰丽及芭蕾舞剧第二幕中舞蹈者们有争相显出本领的机会,让这些不乏精彩舞段被保留了下来。这部抒情,奇妙。富于感染力的童话芭蕾曾广泛上演。由于它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幸福家庭的美好图景,从而深得观众的喜爱。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芭蕾舞团都要连续上演几十场着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今天有许多地方把观看《胡桃夹子》,作为人们欢度圣诞节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胡桃夹子》享有巨大的普及和被现在无数的芭蕾舞团演出,主要是圣诞节来临前与后这一段时间,让家长和孩子们都看得很高兴,于是它就成为屡演不衰的圣诞节目,尤其是在美国,美国芭蕾舞团全年的票房总收入约有40 %来自上演的《胡桃夹子》。

德国幻想小说作家霍夫曼的著作,时时会因其想入非非甚至近乎荒诞的构思,一再激起芭蕾舞剧作家们的创作冲动。芭蕾史上着名的芭蕾舞剧《葛蓓莉娅》(Coppelia)及《胡桃夹子》就是这种"灵感"的产物。《胡桃夹子》所依据的故事情节原十分繁杂,在将它改编成芭蕾舞剧的过程中,编导不得不对之作了精心的删节,最后才形成了由两个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情趣的独立部分组成的芭蕾作品。

芭蕾舞剧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家庭里的儿童生活场面,实际上已包含了这个芭蕾的寓意。小女孩克拉拉的生活十分幸福。圣诞节又来到了,她从疼爱自己的亲友手里得到了许多礼物。当女孩子躺在圣诞树下进入梦乡以后,忽然发觉自己钟爱的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他率领玩具士兵同耗子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就在最紧要的时刻,靠着克拉拉的帮助,丑陋无比的敌人终于被打的落花流水......在这里,现实生活——孩子们平时喜爱玩的纯朴游戏与尖锐的讽刺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了。于是,芭蕾舞剧的中心思想:善战胜了恶的主题便在一片儿童的幻觉天地里被鲜明地折射出来。芭蕾舞剧的第二部分写小女孩由王子带领到一个奇妙的地方——糖果王国作了一次游历。她在那里看到的一切居然都会以甜食——巧克力、咖啡、杏仁等形象出现,真是琳琅满目,甜蜜迷人。对此,一位芭蕾舞剧评论家曾写道:舞台上仿佛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式的乐园,作者从孩子们的眼光和想象出发,造出了一个"清彻见底、天真朴实"的理想王国,尽管这个美丽文明的国度也许永远只可能在一部童话芭蕾舞剧里边呈现。

芭蕾舞剧以音乐序曲作为开头。它表现的是无忧无虑的儿童世界。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金色童年,以便与紧接着转入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斗争与考验作一个形象的对比。

大幕拉开后,舞美设计先把我们带到大雪纷飞的圣诞之夜。灯光效果把雪花打到一块纱幕上。一组组客人冒着鹅毛大雪去参加女主人翁克拉拉家的圣诞晚会。每组客人的舞蹈形象都有它们自己的特征,同时每组客人中的小孩与大人的动作也有明显的区别。这样一开场就向我们展示出一幅生动鲜明的舞蹈交响画:有大人拖着正在吵架的女孩子;有贵妇人毫无表情地跟在几个正兴高采烈地"骑马"的男孩子后面;有几个长舌妇一边走一边咬耳朵搬弄是非;有大腹便便的老头用碎步紧跟着自己那高傲的夫人;有骑士风度的男人迈着鹤步伴随着他们那缓缓行走着的丰满的妇人……。最后一个神秘的人物上场,他身穿黑色燕尾服,手里抱着一个红色的木偶娃娃——胡桃夹子。原来他是克拉拉家的老朋友,也是一个玩具制造大师。他叫杜塞梅尔。顷刻间就突出了杜塞梅尔的形象,同时又强调了他的神秘性与多面性。杜塞梅尔虽然是芭蕾舞剧中继克拉拉与胡桃夹子之后的第三个主要人物,他很善良,也很爱克拉拉,但绝不去溺爱她、宠她,相反给她设置许多障碍、困境和考验,有意让克拉拉经风雨、见世面,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去赢得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杜塞梅尔给中国的许多望子成龙,整天围着"小皇帝"转的父母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纱幕起后,人们看到克拉拉家的客厅。客人——大人和孩子们逐渐站满了整个舞台,兴奋地等待着圣诞晚会的开始。这时第二道纱幕拉开,舞台后区的正中树立着一棵圣诞树。

圣诞晚会正式开始了。先有男孩子们手握马刀,"骑"着马跳一段舞蹈,然后女孩子们抱着洋娃娃跳一段轮舞。克拉拉始终与自己的小朋友们在一起欢跳、玩耍,最后,她在女孩子群舞的伴奏下跳起一段独舞。接着大人们上场,在克拉拉父母的带领下跳起小步舞曲。此时杜塞梅尔打扮成一个魔术师的模样——头戴高帽,脸上加了一个假面具突然来到客厅。

音乐主题形象及其各种节奏、音色的变化,使杜塞梅尔的舞蹈显得更加神秘,更加怪诞,更加令人恐惧,形成一种孩子们又好奇、又不敢接近他,同时又不得不顺从他的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这时杜塞梅尔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出一个木偶屏风,并开始表演木偶戏。然后他又变出两个真人大小的男木偶,给他们上弦,让他们舞起来,而他自己不时地给他们纠正移动的方向。木偶的舞蹈结束后杜塞梅尔走到了屏风后面。这时两只红色的胳膊像火苗一样从屏风后面伸出,接着两个穿红黑相间的紧身衣服的男女小鬼从幕后跳出来,开始跳他们的一段鬼舞。编导用侧滚翻、旋转和跳跃的动作塑造了男女小鬼互相挑逗玩耍的形象。第一对玩具木偶的舞蹈暗示着杜塞梅尔制作玩具的职业,男女小鬼的舞蹈则表现了他的神秘、极富魔力的性格特征。

接着音乐中出现了柔和、温馨的旋律。杜塞梅尔摘下假面具,变成了一个善良、可亲的人。克拉拉和她的弟弟弗兰兹拽着杜塞梅尔的袖子请求他继续变魔术。杜塞梅尔拗不过他们,于是把他带来的胡桃夹子玩具送给克拉拉玩。这个玩具又丑又笨,以致当他跳舞时,杜塞梅尔还得扶他一把,否则他就要倒地。然而克拉拉一点也不嫌弃他的丑和笨,相反,很同情、喜欢他。克拉拉、弟弟、胡桃夹子和杜塞梅尔一起跳四人舞,形成一个完整的、复调性的情节舞:杜塞梅尔向孩子们展示胡桃夹子并不断地扶着他,给他纠正动作;胡桃夹子此时只是毫无表情地跳木偶式的舞蹈;弟弟在一边学着胡桃夹子那笨手笨脚的动作讽刺他;而克拉拉却对他爱不释手,高兴地围着他转来转去玩个不停。但是调皮的弟弟最终把胡桃夹子给搞坏了。杜塞梅尔揪着弟弟的耳朵把他赶走,克拉拉却跪在胡桃夹子身旁伤心落泪。在温柔动听的摇篮曲旋律中克拉拉与杜塞梅尔把胡桃夹子抬到沙发上开始给他"治病"。这时弟弟又领着几个孩子戴上假面具来吓唬克拉拉。这里编导有意在克拉拉与弟弟之间进行对比:姐姐由衷地喜欢外表丑陋的胡桃夹子,弟弟却讨厌并耻笑他;姐姐可怜同情被弄坏的胡桃夹子。弟弟却幸灾乐祸地继续搞他的恶作剧。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女主人翁善良、仁爱的性格特征。

最后大人们手里拿着大啤酒杯跳起德国古老的格罗斯法尔舞。圣诞之夜的晚会结束了。纱幕再次落下,外面仍下着鹅毛大雪。客人们又跳着过场舞蹈返回各自的家。此时他们个个显得很疲劳,无精打采。只有走在最前面的杜塞梅尔看上去比较精神,甚至有些得意,因为他知道克拉拉开始长大了,开始懂事了,所以这对音乐中又出现了象征着克拉拉疼爱、同情胡桃夹子的摇篮曲旋律。

紧接着音乐中出现了焦急不安的音调。克拉拉穿着睡衣,手里拿着蜡烛独自来到已经熄灯了的客厅来找她的胡桃夹子,她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好像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这个可怜的娃娃。


 

胡桃夹子(3)


Konstantin Ivanov's original sketch for the set of The Nutcracker (1892)

 

午夜的钟声响了。杜塞梅尔又一次神秘地出现在克拉拉面前。他的舞蹈变得更加怪诞,好像一只大鸟拍打着翅膀,围着抱着胡桃夹子的克拉拉跳来跳去。克拉拉有点害怕地跳到沙发上。这时杜塞梅尔手一挥,那棵圣诞树开始长高、长宽。挂在树上的玩具娃娃纷纷从树上下来,其中有中国、印度、法国、俄国和西班牙的五对娃娃。杜塞梅尔又走到台中弯下腰做了几个神秘的手势,于是从地下喷出冒烟的火光,在烟雾之中出现了鼠王,他头戴王冠,身披紫色斗篷,恶狠狠地跳起舞来,大显淫威。杜塞梅尔又挥手招来一群灰色的老鼠,娃娃们怕被老鼠吃掉,吓得挤成一堆。正在这紧要关头,杜塞梅尔又挥手召来一群身穿铠甲娃娃兵,而他们的指挥官正是胡桃夹子。他率领身穿铠甲娃娃兵投入了战斗,好像要不顾一切地保护克拉拉和各国的娃娃们不受老鼠的伤害。几次交锋后,眼看鼠王和他的队伍就要打败胡桃夹子了,此时的克拉拉终于战胜了恐惧,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将手中的蜡烛掷到鼠王身上,赶跑了老鼠队伍。其实这一切都是杜塞梅尔幕后操纵的,为的是让克拉拉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此时他已达到自己的目的,便终止了战斗。娃娃们围着倒在地上的胡桃夹子。胡桃夹子用双手捂着脸慢慢抬起头来。当他打开双手时面具已经没有了,丑陋的娃娃变成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王子。娃娃们用手指着克拉拉,告诉王子是她救了他。克拉拉经过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好像长大了,成熟了。两个人跳起一段抒情的慢板。胡桃夹子衷心感谢克拉拉的救命之恩,而克拉拉似乎也敬慕王子的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是两位年轻主人翁萌发爱情的双人舞,他们向往着未来,向往着幸福。在他们的双人舞结束时客厅的墙壁突然消失,展示出一幅冬天的风景:白雪茫茫,一片银色的世界,远处有几户人家,舞台中央仍树立着那棵圣诞树,不过它正被皑皑白雪所覆盖,而且变得非常高大。克拉拉、胡桃夹子在娃娃们的陪同下离开了温馨的小家,踏上了新的生活旅途。

音乐中出现了“雪花圆舞曲”美妙动人的旋律。这是一段有克拉拉、胡桃夹子、各国的娃娃们以及雪花群舞参加的大型华尔兹。在广阔的原野上雪花漫天飘落,旋转、飞舞,时而聚集在一起,时而散开成各种奇异的队形。她们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又是两位主人翁内心的写照。音乐中间或出现童声合唱的旋律,克拉拉与胡桃夹子在雪花之中做一些大跳动作表现他们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在杜塞梅尔的魔力指引下,克拉拉与王子乘上停靠在圣诞树上的童话飞船缓慢地升起来,开始了他们沿着圣诞树的旅行,走向新的未来世界,飞向那颗挂在树顶上的闪闪发光的星星……

第二幕的开头大幕拉开,一道纱幕上画着树枝和各种装饰彩具。在纱幕后面可以看到克拉拉与胡桃夹子乘坐的飞船悬在空中。先由西班牙、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5对娃娃在舞台前区跳着各自的舞蹈过场,好像他们在追赶两位主人翁乘坐的飞船。这些娃娃的动作虽然也带有机械、木偶的性质,但同时却更富有人性。他们既是圣诞树上复活的木偶娃娃,又是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忠实朋友。接着在舞台上出现了鼠王为首的老鼠队伍。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一直鬼鬼祟祟地跟着主人翁和娃娃们以便寻机进行报复到了高大的圣诞树中段处,娃娃们已经追上了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王子)。正在这时鼠王又指挥着他的队伍向他们发起进攻。娃娃们个个捂着脸四处逃散,胡桃夹子挺身而出,单枪匹马杀入鼠群与鼠王搏斗。他急速的旋转与大跳动作好似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最后他骑在鼠王的背上,与他一起在一团烟雾里消失在地洞之中。克拉拉与娃娃们不知胡桃夹子是死是活,站在洞口旁焦急万分。这时胡桃夹子又从洞中升了起来,他刀上挂着鼠王的紫色斗篷,象征着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爱战胜恨。在第一幕中是鼠王被克拉拉吓跑,在第二幕中则是胡桃夹子战胜了鼠王。至此,两位主人翁都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并在斗争中告别了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进入到更富有挑战性的青年时代……

接着是表现娃娃们欢庆胜利的“木偶组曲”。它由西班牙、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五段舞蹈组成。它们个个都短小精悍,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十分精彩而富有民族特征。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庄重缓慢的印度舞,粗犷豪迈的俄罗斯舞,精巧别致的中国舞和抒情娇柔的法国舞,都从各个侧面补充刻画了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的精神世界与深厚情谊。最后5对娃娃一起跳一段结尾舞蹈,共同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下面是一段大型的群舞。整个大型舞蹈由三个舞蹈"声部"组成:六对男女领舞,穿白色长纱裙的少女各舞以及双手拿着高大烛台的男群舞。格里戈罗维奇以他擅长的交响编导手法创作了绚丽的舞蹈场面。每个舞蹈"声部"有时跳一段自己的片断,有时又与其他"声部"合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像万花筒那样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既概括地塑造了克拉拉与胡桃夹子那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又渲染了他们进行订婚仪式的氛围。

接着是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一段“大古典双人舞”。全部群舞作为克拉拉与胡桃夹子双人舞的伴奏。音乐每次走向高潮时都为男女主人翁设计了一组空中托举的动作,用三维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他们,以免他们被群舞淹没。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双人舞充满了喜悦、幸福与青春的活力,象征着人类战胜黑暗走向光明的美好愿望。最后外国伙伴给克拉拉戴上白色婚纱,给胡桃夹子披上红色斗篷,并一起跳起一段祝福的舞蹈。

正当大家欢庆两位主人翁喜结良缘之时前面落下了一道纱幕,灯光渐暗。克拉拉穿着睡裙出现在纱幕前。随着灯光的熄灭她眼看着王子与欢乐的人群逐渐消失,她感到恋恋不舍,婉惜忧郁。她又回到了空荡荡的客厅,冲到躺在地上的胡桃夹子娃娃身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此时的克拉拉再也不是原来的小女孩子。所发生一切固然只是她的想像而已,但又像是她的亲身经历。女主人翁一夜之间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胡桃夹子》让观众和他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真、善、美的意义,去思考当今的人生哲理。尽管胡桃夹子的外貌确实很丑陋,但是小女孩克拉拉却能透过外表看到他心灵的美。是的,在鼠王眼看就要打垮胡桃夹子时,克拉拉本来可以逃回她的卧室,但她却挺身而出,赶跑了鼠王,保护了胡桃夹子。尽管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有着崇高的理想,有了披荆斩棘的精神,终究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