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哲学之祖——老子

 秦岭之尖 2016-11-06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日聃。任周王朝征藏史,掌管图书,后失去官职,并离开周王朝,到达秦国。过函谷关,应关尹子的请求,撰写了《道德经》。老子建立了以“道”作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他所说的“道”是“非常道”即超越常规常识的道,他主张用这种道对世界做出解释。首先,老子用道表示宇宙原始状态,认为原始宇宙是“有物混成”的没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他在天地形成以前早已产生,独立无所依附。其次,老子用道表示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都从道产生出来的,万物变化没有穷尽,道也没有穷尽。它“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是无限的东西不可能用任何具体事物的形象去比拟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可能给他定什么名称,所以叫它“无”或者“无名”但是道又包涵万象,产生万物,使万物彼此区别,具有质的规定性,正因为道同各种具体事物相联系,所以叫做“有”。从道德有限性这一方面说,它“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因此,道是有和无,实与虚,无限和有限的一种统一体。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和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宇宙到天地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演进和发展的,即:无为自化。这种无为自化的观点对传统的天命神学表示否定,认为超自然的力量是不存在的,世界万物不受天帝或神灵的支配。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指出万物从出生到成长都遵循自身的规律,是一种自化的过程。“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种无为自化的观点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导致积极性的结果。

老子认为万物由道生成后,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否定的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处处强调正中之反,并进而提出反者道之动。'反者'即否定因素是道自身运动的基本力量。这个包涵了三个要点:1.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声的大小、强弱、清浊以及前与后等,这些矛盾的方面既是彼此对立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由于“正”中存在着“反”,所以老子认为世界上不可能出现绝对完美的事物:“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实质上包涵着暗,进道实质上包涵着退,平坦的道实质上包涵着险阻。老子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为祸患与幸福相连,幸福也潜伏着祸患的因素。在老子看来,绝对纯而又纯的,不包含对立面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2.肯定因素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自身,而且在于它的反面即否定因素的存在。肯定因素在否定因素中得到关照和显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就是说作为肯定因素的美与善,他们的价值和本质需要通过他们的否定因素丑与不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老子进一步认为,否定因素不仅表现肯定因素的价值,而且它本身具有肯定因素所没有的独特价值。正式由于它的存在,肯定因素才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后者以前者为条件。没有前者,就不会有后者。余类推。老子还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认为只有主动退到后面,才能最终跃到前面,只有主动把自身置之度外,才能最终保存自身。这实际上是说反面比正面或否定因素比肯定因素更重要。3.物极必反,“正”向“反”转化。老子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与“善”转化为他们的反面“奇”与“妖”。但是老子认为,当事物发展到顶点的时候他就会一落千丈而转化为无即自身的彻底否定:“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物极必反、由盈满而消解为无,只是事物变化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缓慢变动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事物可以长期保持自身的同一,其条件是是防盈戒满:“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与其使它盈满不如就此止步。老子强调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只要“去甚、去奢、去泰”,使事物保持在盈满的界线以下,那就不是“多藏必厚亡”,不会使事物发生激烈变动的转化形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对于激烈变动和缓慢变动这两种形式,老子认为前者应尽量避免,后者则应大力提倡。老子强调“正”中之“反”,提出“正言若反”的原则,这不是一种辩证思维而是一种策略思想。即用反面的手段,达到正面的目的。比如,老子说:“将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这种“微明”之术就是正以反取:为了最终收敛它,却反而要首先去扩张它,为了最终削弱它,却反而要首先去加强它……其他如“曲则全、枉则直、后其身而身先”等等都属于这种正以反取或以反谋正的“微明”之术。这种策略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于保存自己、争取胜利并最终保存已获得的胜利成果。老子不仅从“正”中之“反”提出他的辩证观点和策略观点,而且建立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反”一“弱”,构成了老子思想的基本倾向。但在“反”和“弱”的关系中,“弱”是基础。“弱”固然是一种“反”,即与社会上一直盛行的崇尚刚强的倾向相对立,但“反”以证“弱”,并归结为“弱”。因此,“贵柔”即崇尚柔弱是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根本特点。柔弱是“道”的实际效用,或者说表现形态。老子“贵柔”思想有以下几个要点:1.弱生强死的价值判断。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他认为,柔弱作为一种生气勃勃的力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坚强则与死亡相联系,意味着自身价值的丧失。2.柔弱胜刚强的哲学观点。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3.知雄守雌的人生态度。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4.无为无执的政治主张。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老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受关注。汉代以后,有了道教被尊为教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