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读书谈一场终生的恋爱

 昵称33542116 2016-11-06

我们常说,中国有煌煌五千年的文明史,从竹简到丝帛再到宣纸…各种形态的书籍都传承和演绎了我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而且,我们中国人历来即有读书的传统习惯和良好家风。譬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一个人出身书香门第,就自然会被别人高看一眼,所以就有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以及耕读传家、读书明理的古训。更不消说那些脍炙人口的“孟母三迁”、“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的劝学故事了。可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读书,也是勤于读书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达,国人的读书传统似乎慢慢在丧失。君不见,飞机、高铁、居家喝茶,书墨香已被手机、电视、平板取而代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显示,2015年国人年均读书不到5本,而同时期的数据则是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64本。而根据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调查表明,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了整整的100倍之多。

为什么国人的读书世风日下会如此之快?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譬如:一是价值观层面的读书无用论,许多读书不多但凭胆大、眼活而发财的商人们刺激了社会的功利主义和浮躁风气;二是技术层面的替代性,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代表的IT技术已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仅以文字面貌出现的书籍在融合声色俱全、时新互动的多媒体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三是社会机制层面的压迫性,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体制压抑了许多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时间和兴趣。

那么是不是我们已经进化到了一个不再需要读书的时代了?如果不是,呼吁读书的意义又何在?

还是针对上面的三个理由,对读书无用论者来说,想必最近感觉到了“钱越来越来不好挣”的阵阵寒意,一大波互联网+的创意和技术已经在驱赶你原始野蛮的商业形态了,假如你不读书、不学习,恐怕生存都会有问题;假使你说钱已经赚够了,收手了,请铭记“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对于那些本本该爱上读书而被“手机小三”上位的人们,我要做一回孙大圣,帮你立现“小三”的丑陋白骨。小三之美在于“轻、情、惑”,且看第一棒,你之所以爱上“短而即时”的轻文章,无非是图个舒服,人生已经够累了,何苦为难自己再去啃大部头呢,但你可知这些碎片化的轻资料,又能承载起什么有分量的思想呢?不信的话你摇身一变成那个小编,想想这样的文章又有何难?第二棒,所有的轻文章倘若能吸引你,肯定是要打一把“感情”牌,无数个逗你泪腺喷涌的故事和套路在等着你呢,随便搜搜有多少让你涕泪不已的文章竟然全是水分。第三棒,倘若“无分量”和“烂煽情”你已然有所洞察,那么功力最好的“惑”就抛来了,“似是而非”、“半真半假”、“假扮权威”是她们最好的化妆品,一读之下,太有道理了,倘若我早知道,我的人生就是李嘉诚和马云啊,……,捧稳了脑袋,可能吗?我这三棒功夫,你可认清了“小三”的真实面目。

现实里的小三毁你幸福,阅读中的小三毁你智商!厚重的书虽然读来艰苦,乃至晦涩,宛若现实的那个“黄脸婆”。但倘若你还能记得起年少时曾读过的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的场景,那时的你能沉浸其中,如醉如痴,饭不知味,慨叹不已;那时的你宛若在与好书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管你现在还能记得多少,但都变成了成长的养分,“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知识的链条、优美的文辞、缜密的逻辑都变成了你需要的另一种养分——学养。

要知道现在不是她(书)变了,是你变了,你爱上“垃圾快餐”,所以你学识的养分就日渐枯萎,你成了精神世界的“死胖子”——缺乏常识、人云亦云,你为人一遭的精神敢言独立吗?

至于为高考所困的学子们,即使国家的指挥棒不改变,你们也要知道,超级学霸没有不爱读书的,超级成功者也没有不爱读书的,这才是共同点!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题海中,既提高不了多少分数,更提不高你在未来社会中的成功率。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增长学养,百利而无一弊!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而又不可替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我认为最好能把握四“因”四“点”:读书要因人而异、因时而调、因趣而读和因利而读,并坚持读久点、读杂点、读深点和多想点。

就读书而言,人生不同阶段因掌握语言文字水平、身心成熟程度、兴趣爱好变化、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家庭环境影响的差异,故对读书的喜好、选择、习惯和目的的影响都会很大。而同时,一个人的个性以及成长经历也会对自身的读书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譬如,小孩子多喜欢看漫画书,最好与课本内容无关;事业心强的人爱读名人传记、励志类书籍;感情丰富的人爱读情感小说和艺术类书籍,这都无可厚非。

但无论如何,青少年时期如果在家里营造良好的看书环境,家长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从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努力培育读书行为;同时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能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安排读书交流活动,那么对于他们今后牢固树立终身读书理念和读书习惯会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础。就我而言,小时候家境普通,但正好遇到回归重视教育的时代,而且也逐渐意识到读书是我最好的出路,于是潜藏着这种小功利思想,拼命学习读书。买不起书,就跑到书店去泡着看;太厚重太深奥的经典名著没时间看、也看不懂,就向家境好的同学借图文并茂的简装版来看,了解个大意。其实,回头想想,发现自己曾经读过的文学作品几乎多没读懂,但又有何妨,毕竟逐步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对于青少年学生,能够通过制定目标激励和营造氛围引导自觉去读书的当然最好,即使用一点奖惩并举的手段去“逼迫”、“诱导”他们看书,也是利在远方。

对于成人而言,随着身心阅历的丰富成熟,以及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读书不仅应该成为工作的手段,而且更应该成为生活的方式和精神的源泉。因此,我们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去选择一些书籍作品去阅读,无论是在路上、在家里,还是在异地。而书籍的主题则宜广泛一些,既可以是经史子集等经典名著,也可以是小品散文或游记杂文,更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境外的。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是为读而读,更希望在点滴阅读的同时能独立思考,还要与人多交流读书心得,又碰巧在现实生活中或历史记忆中找到共鸣或发现新意。如此,阅读就会变成悦读,悦读又变成悦度。读书虽然不能让你的人生变长,但可以正三观,活出质量,拓展宽度和高度,倘若人生终要以“体积”为计,读书会让你更有分量!

常说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更要阅无数人。读书可以提升你欣赏一路风光的眼界,读书也帮你在阅人中直达内心!

人因读书而了解世界,因交流而认识自身,人生因此而更精彩!

—————————

文/Wallace

杭州资深公务员

爱读书、嗜思辩、正三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