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初学最常见的几个问题

 细探太极静松柔 2016-11-06

河北邯郸,太极之乡,杨武氏太极拳发源地。

taijiyunshui来自班侯直系后人,做最好的太极拳艺及文化推广。

传统杨氏太极拳,健身、养生、娱心、益智。邯郸市长兴太极拳培训中心欢迎您!



 一、“学什么拳好?”
  
  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各拳种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一说。
  
  建议:初学者先不要盲目的马上着手学,先到处去看看,多观察、多留心,判断一下到底哪个拳种较适合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来选择。其实选择什么拳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二、“是不是会的花样越多就证明本事越大?”
  
  初学者一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些队伍花样繁多,拳、剑、刀、扇一应俱全,就觉得如果自己比别人学的少好像就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
  
  建议:“少而精”、“勿贪多”。
  

       三、“是不是我练了太极拳就能百病不侵了?”
  
  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是从内部循序渐进的进行的。它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辅助性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药物。更不能指望用太极拳来作为“保护伞”。
  
  建议:“科学健身”。减少患病机率,增加机体免疫力。


       四、“一时找不到老师,自学能行吗?”

这也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因素有二:
  
  1、周围确实没有练太极拳的;
  
  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
  
  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
  
  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好老师手把手的教。

  

     五、“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
  
  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
  
  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
  


  六、“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
  
  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良师 正确的训练方法 时间 悟性 自身素质。
  
  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
  
  做为太极拳初学者,除了从“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静”
  
  “静”是太极拳初学者首先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
  
  何为“静”?如何“静”?
  
  “静”——作为太极拳的“静”,是一个相对于“动”的概念。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是在躯体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的集中体现。
  
  初学者在行拳过程中,首先要将精神集中,在大脑中只反映出下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位置以及定势时的正确姿势即可。在整个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尽量将每个动作细化、准确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现“静态”。正所谓“动中求静”。
  


  2、“松”“沉”
  
  “松”“沉”是太极拳初学者继“静”之后又要面临的一个较为困惑的问题。
  
  那么,何为“松”“沉”?如何“松”“沉”?又为何总将“松”和“沉”结合在一起说呢?
  
  在此只说明一些作为初学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领:
  
  “松”——即松开。是用意识引导躯体各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种相对于紧张、僵持状态的自身反应。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大脑指挥各肌肉、关节部位别那么紧张,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舒适状态”。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时不能“懈”。“懈”则瘫、软。作为肢体外形上还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
  
  “沉”——即沉下。在解决了“松”的前提下,气血自然下沉,使躯体状态得以稳固,直至有“脚下生根”的感觉,逐渐使躯体达到“上虚下实”。是解决初学者由上肢运动为主而走向下肢运动的一个转折点。
  
  “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只单练一项。


  3、“柔”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刚柔并济”之拳术。“刚”易练,“柔”难求。
  
  我发现在初学者当中,女性相对男性而言较易掌握“柔”。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思想意识有关,由于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击攻防意识弱,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劲、拙劲,便会很快使动作“柔”起来。
  
  何为“柔”?如何“柔”?
  
  “柔”——通俗的讲,是指在行拳过程中,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配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非紧、非僵、非拙的运动状态。给人视觉上有一种舒适、自然之感。
  
  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放松,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静下来,可兼用意识导引动作。大多数拳种讲究弧、圆,可有意识让自己的肢体运动轨迹在弧线及圆中进行。须注意的是,“柔”时勿“软”。
  
  练习的过程可先从上肢开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紧。随时留意各运动轨迹;再者要加强腰部的灵活性练习,在灵活的基础上,使之与四肢运动形成和协。
  
  下肢也讲究“柔”,此柔是由腰胯决定的。其中胯是带动下肢运动的关键部位所在。许多下肢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达到的情况下,所要完成的运动要先让胯“明白了”,许多问题自然解决。下肢要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


  4、“轻灵”
  
  在解决了“静”“松”“沉”“柔”之后,“轻灵”之感自出。
  
  以上四点只是就初学者而言,在基础阶段所应留意的,是一些较简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对喜爱太极拳的初学者有些小小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当然,打好基础后,自然要进一步深入修炼,以后也自有其修炼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