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彼此青春模样

 苏迷 2016-11-06
那天,学校挂出了横幅:“即使你远走千里,母校始终在这里等你”、“擦肩而过人万千,偏偏曾在这里遇见你”,我心中默默地说:“我来了!我们又来了!”
彼此青春模样
  胡锡成

  “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声老哥(老姐),热泪盈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这句话,说得我心里满满的、暖暖的。今年10月22日,苏州十中在举办110周年校庆时,我有幸见到了许多日思夜梦的同学,他们个个都把愉快与激动绽放在脸上。一杯热茶,是年轻的校友递上来的;一句关照语:“天雨路滑,走得慢些!”这是在金秋的雨蒙蒙中,我与同学一起到西花园去走走看看,一位年轻的校友,在对我们这些“青春已逝,年华已老”的老校友说的。
  又一次来到曾经度过五年时光的学校,什么都是新鲜与亲切的。一进校门,我问负责签到的年轻人:“你是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学生吗?”“不,我是老师。”我说:“好年轻啊,我还以为你是学生。”他说:“我28岁,是体育老师。”眼前的老师,是擅长乒乓球项目的体育老师,他应我之邀与我合影了一张,作为我永久的纪念。
  那天,学校挂出了横幅:“即使你远走千里,母校始终在这里等你”、“擦肩而过人万千,偏偏曾在这里遇见你”,我心中默默地说:“我来了!我们又来了!”我还要说,我已在外当兵、炼钢、动笔、敲健盘等,走过近一个甲子,但回到母校身边,就觉得特别年轻。走进曾经读书的教室,浮现出我们当年那六个班的所有的同学,一起背着书包走进校门、坐在课堂,在花园里看书、到操场上练单杠双杠。我们试点班的同学,是从苏州市区与苏州地区各小学招来的。我呢,是被胥江中心小学校二院保送进校的,跟许多保送的人一样,十分幸运。二三百个同学从城内外来,先在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就读近两年,然后并到附中。起初定在六年的学业五年完成,后来改成五年完成初高中学业,与六年制中学一起参加高考。我大致记得,我们学校有徐校长、周教导,我们二班的班主任先后有查楠冠、周敏等,俄语老师其中有奚文琴。那时,有的老师还是青年人呢!
  我们这些同学已多次回校看看,情况次次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每一次,我们仿佛都 能看到彼次青春的模样。学校110周年生日这次,我看到了金祖铭、徐承详、孙士芳、杨怀进、卞学顺、居建中、刘云燕、赵文娟、淡巧珍、周志鑫、钟华民、李光仰、王胜兆等同学,我的心情十分高兴,唐家其也来的,他有事先离开了。别班的徐白、徐清泉、汪泉根等同学还与我说了话。我们
  这些同学,在七旬左右,但内心依然年轻。
  谈笑间,大家都提起了有些有事未能来的同学,表示今后有机会约他们找一个地方聚聚,或有空组织几个同学去登门看望一下。
  人们说,人都会变老,但我们不怕变老。可怕的是,人老了,某些感情的要素也渐斩衰老了。我们需要亲情、友情,也需要同学情、师生情。也许我们期望这几个要素互补,但更期望通过各种渠道的沟通,让我们的心情更愉悦,我们的生活的质量提高得更快更好。
  十中110周年校庆那天,“心愿幕墙”吸引了我的视线,那片片“银杏叶”状的彩纸上,我看到:“我爱您,附中”、“在这个日子里,遇见你,是我幸福的开始”、“祝福母校110周年华诞”、“回家的感觉真好”。正在留下心愿的,有我所认识的老同学,也有许多陌生的但和善、可亲的新校友,大家争把最美好的祝愿贴在墙上。
  当我离开学校而回忆我所看到的一幕幕时,那就是:“有同学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