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9元保30万的「夸克联盟」们,能不能买?

 dayipawx 2016-11-07

今天来聊聊夸克联盟这样的互助保险,问的人很多。

这些“互助计划”的规则很简单,充值几块钱成为会员,谁得病了,大家一起出钱,凑齐几十万治病,一人有难、八方支援。

听起来又简单、又便宜。

但越女一直有一个疑问,这么好的互助形式,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搞?

同样是赔30万,商业保险一年最便宜也要上千元,这个互助联盟,凭什么只要9块钱?

互联网金融再颠覆、再革命,也要符合常识吧...基本逻辑也是要有的吧...

越女咨询了一位非常专业的朋友,他曾用精算的方式测算过,像夸克联盟这些互助计划,费用根本不足以覆盖赔偿,很快就会收不抵支。

想要长久的运营下去,只有下面几种方式:

一是每次赔偿完,会员都拿出更多的钱来补充到池子里,保证现金流的充足,但这样每个人花的钱,就不是8.8元、9元了,而是变成了无底洞。

二是不断的发展新会员,吸收新鲜血液,以新血养旧血,这样容易走进庞氏骗局的死胡同...

三是拿融资,烧投资人的钱,给大家看病用。但投资人又不是做慈善的,凭什么呢?

除了基本逻辑有问题之外,保险作为最复杂的金融产品之一,也有非常高的门槛:

找人投保只是第一步,这背后一系列的参保资格审查、费用核算、产品风险、理赔程序......都是非常复杂而且专业化的东西。

专业的事要专业的人来做,互助精神是解决不了的。现在很多互助平台都模糊了这些东西,反正普通人也看不懂...

朋友说,说白了,这些所谓互助联盟,就是保险最初的雏形。

保险诞生之后,先后有了精算、有了再保险、有了投资分红....花了六、七百年的时间,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现在一下子就要返璞归真,回到原始了?难道几百年的进化都是徒劳么?

那么,互助保险是不是不能搞?

并不是,现在世界前50名保险公司里,有9家是相互保险公司,这类保险大概覆盖了10亿人。

但相互保险公司≠互助计划,这些公司有精算、有严谨的管理结构,并不是“把钱扔锅里,谁用谁来拿”这么简单。

国外不说,我们就看看保监会规定的,相互保险公司门槛吧:

这条件一下子干掉了现在全部的互助平台,没有一家达标的。

你说保监会滋次不滋次?明显不滋次嘛...相反,去年到现在,已经至少三次警告过风险了:

我摘取几段,有兴趣的自己搜索一下全文:

近期,我会发现有关人员编造虚假相互保险公司筹建项目,试图通过承诺高额回报方式吸引社会公众出资加盟,涉嫌严重误导社会公众,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可能给相关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2015年4月)

......

现有“互助计划”经营主体没有纳入保险监管范畴,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且个人信息保密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会员纠纷,蕴含一定潜在风险。(2015年10月)

并在最近的《建议关注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中,点名批评了夸克联盟:

“夸克联盟”所在公司通过收取社会公众交纳的会员费,在内部建立资金池来应对未来赔付,其持续经营能力、赔付的可靠性、资金的安全性存疑,存在可能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风险。

最后多说几句:

越女并不反对新鲜事物,但尝鲜可以,不要期待太多,更不要指望它颠覆商业保险,差得远呢。

其次,我对打着公益旗号吸金的机构,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在商言商,你说清楚商业逻辑、保障好参与者的利益,公开透明、做好增信,未来还是很光明的。

硬要扯什么大爱无疆、人性本善、抱团取暖之类的鬼话...

就让人看不上了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