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唯我英才 2016-11-07

记得前几期宫殿君给大家介绍了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快雪堂。(如下图)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今天,小君还再想给大家介绍一座北海公园里的书法博物馆,它外观古朴沉静,显得有点不起眼,可却创造了中国的一个“最”——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书法石刻集成。

它是谁呢?就是它: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阅古楼!

阅古?一听这名字好像就有点“追思古代先人”的感觉,它位于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要是你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它。其建于乾隆年间,有意思的是,它整个样子呈半圆形: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整个阅古楼为上下两层结构,左右环抱,同时其楼体前圆后方,中间为纵深的天井,走进院内,古朴典雅,仿佛进入了一间幽静的“书房”。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建它呢?

这事还得从乾隆十二年开始说起。众所周知,乾隆酷爱书法,在位时,他全国各地到处玩,也到处给人题字,留下了一外号:“题字皇帝”。不仅喜欢自己写书法,他也爱收藏别人的书法,尤其是那些名家大家的,比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等等。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据史料记载,1746年,乾隆得到了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作为一个爱书法的人,能得到这三位名家的真迹,我想乾隆一定会激动的每天拿出来瞻仰一百遍。

光瞻仰还不够,按照乾隆的一贯作风,他一定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搞出点动静,啥动静呢?

一个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将这三幅名帖收藏于自己养心殿的书房,并将书房改名为“三希堂”。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另一个就是命人将这三件珍品和内务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法珍品(魏晋至明代名家书法手迹)一起镌刻成一部丛帖,雕成石刻,总计共495方藏于阅古楼中,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想想乾隆也真是壕!又刻又建的,可见他对于书法的喜爱,不过这无形中也为我们保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

如今,当你走进阅古楼,就能欣赏到古时那些大书法家的风采,比如这个: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我们一直在说它很珍贵,其实它只有二十多个字,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其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要是没有阅古楼的这个拓本,估计要看它就只能到台北去了。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还有欧阳询的书法,秀丽但又不失豪气!

北海公园的这个宫殿里藏了一个全国之“最”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中的精品,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