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亚病夫”的起源:到底是谁先这样形容中国人的!

 博览众长123 2016-11-07

 非常历史

  中国人“东亚病夫”源自何处?面对这个缠绕在中国人心头一个世纪的词汇,我们有必要追问:日本人真的侮辱过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吗?

 

  清朝末年,国家衰败,吸鸦片者吞云吐雾,小脚女人弱不禁风。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后,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这是中国第一次被当做“病夫”。他主张“鼓民力”,对症下药治疗。遗憾的是,连严复也因吸食鸦片患病而死。


严复

  1896年,英国《伦敦学校岁报》评价甲午战争一文被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译发:“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此评论可谓中肯、深刻。

  1904年,曾朴用“东亚病夫”笔名写小说《孽海花》,表明身体欠佳,“病夫国之病夫”,以此躲避政治迫害。由此,“东亚病夫”一词正式出现并穿越时空至今。

 

  最初的“病夫”、“东亚病夫”,不仅指中国人体质弱、体育落后,还有麻木不仁、兵败、国衰之意,并没有什么侮辱和蔑视,而是一针见血地剖析和确诊,并激励鞭策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如是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鲁迅、陈独秀等思想家也多次称中国为“病国”、“病夫”。

  据说,清末,西洋大力士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武林大师霍元甲把大力士吓跑了。

  据说,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一无所获,回国途经新加坡,当地报纸一幅漫画是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蓄着长辫、身穿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扛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鸭蛋,画题为“东亚病夫”。

 

  即使有西方人侮辱中国人的事情发生,也改变不了“病夫”、“东亚病夫”一词最初由中国人发明的事实。事实上,从没有哪个日本人、欧洲人或美国人奔走相告再也不敢叫东亚病夫了。

  我们对于“东亚病夫”的解读,就像电视剧《李小龙传奇》那样纰漏不断,甚至过分强调李小龙对“东亚病夫”称呼的激愤,都与实际明显不符。就今天而言,中国已经崛起,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变和改善的地方。与其相信影视剧对这个名称来源的杜撰,不如思考100年前中国思想家们对“东亚病夫”进行剖析和莫大期许更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