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俊佐:立冬了,怎么保暖补肾?| 正安

 369蓝田书院 2016-11-07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刚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阶段,此时的冷空气是带有冬天意义上的大风降温。这个时候天气渐渐变冷了,很多人可能还不习惯,从外套到棉袄的转换。

天气冷了,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在饮食上面,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萝卜等均是适宜食物。


与春风、夏暑、秋燥不同,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

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者应掌握的有效方法。按摩疗法分两种:

1
搓擦腰眼
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2
揉按丹田
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其他一些方法您也不妨试一试。

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宜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注意背部保暖,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肾阳。

经过古人几千年的总结,古人便发现中医的艾灸在节气之时施灸,能使身体机能最好的调动出来,利用艾灸的双向调节可使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后慢慢便被世人广泛使用,便形成了固有的一种养生方式“节气灸”。


立冬,民间有很多的入冬进补的方法,主要是从食疗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最适宜用艾灸的方法来保健自己的身体,这一天临床应用两三个穴位即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神阙穴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增强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之目的。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眼到耻骨五分之三的位置。关元穴是自古的养生要穴。

《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艾灸关元穴能“令人长生不老”,当然有养生保健的功效。不过,这“长生不老”之说肯定是不可信的,养生保健的功效倒是确实的。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前部,外膝眼下三寸(以本人的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为三寸),胫骨外缘一横指处。

简便取穴方法是坐着或躺下,另一人用右拇指关节卡住左侧小腿下端胫骨缘上,由下向上推,至不能再推时,拇指尖所止处即是。

足三里,自古以来,一直被历代医家视为强身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穴位。

《中华针灸学》记载:“华佗云:三里主五劳赢瘦,七伤虚乏。”《医说》记载:“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

国外也很盛行足三里穴保健,日本把艾灸足三里作为主要健身之术,曾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旅行”之说。日本针灸医师代田文在《养生灸》中,提倡30 岁后灸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日本历史上出现过著名的“足三里保健灸运动”,表明足三里穴保健灸具有增强体质、防治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作用。

《灸法医学研究》一书中记载了日本一个三代长寿的满平家族,人均寿命为170~180 岁,其长寿的秘诀在于运用足三里来保健。作为日常保健第一大穴,足三里有补脾健胃,扶正培元,延年益寿之功效。


注意事项
(1) 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2) 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3)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4) 孕妇不能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