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山上的桥之长寿桥

 和风之旭 2016-11-08


华北有两座神山,一是五台山,二便是泰山,因此来泰山的人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游客,二是香客。香客登山的日子和次数非常固定,而且是成群结队,按村庄或地域结成社团,在香头的带领下来朝拜泰山。泰山上神仙众多,有求必应;中国的民间信仰又很丰富,想么求么,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愿都能在泰山上找到最合适的神灵,表达心中的寄托,所以泰山香火旺盛,历久不衰。尤其是从大年三十至阴历三月十五期间,四面八方来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从山下遥参亭的合山会记碑,到泰山盘道红门宫北侧的香社小碑林,以及万仙楼上36块香会碑,无不显出历代泰山香火之繁盛。前几天曾发现了“鹤”字号的香社印迹。可是49年新中国成立后,涤荡封建习俗,香社便解散湮灭了。而长寿桥的缘起,便是一位香客。

       
(小泰山东侧的小碑林)

       话说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曾经督鲁,他手下有一干将,姓张,名耀臣,字培荣,镇守山东兖州,其时也,泰山在兖州治下。他有一夫人姓侯,名芳缘,很有《金瓶梅》中吴月娘之风,天天吃斋念佛保佑西门大官人,侯便是一位典型的香客。唐朝时期,李氏皇族把位于虎山西侧、供奉老子的泰山岱岳观尊为御用道场,明朝时期把泰山凌汉峰下的三阳观作为皇家祀地,各有追求。而这位侯太太却把元始天尊庙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圣地,常年来拜。该庙位于泰山傲徕峰扇子崖下,供祀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庙的西侧还有太阳庙、太阴庙、地母宫、吕祖洞等诸神,也算是一处仙境。

       侯夫人从兖州来到泰山,风尘仆仆,为解芳乏,张将军便在泰山脚下为其建了一座别墅,今天已杳然无存,传说存有一碑,恨未见耳。只见到1922年(民国十一年)道士梁鸿峻募化,整修扇子崖盘道的石刻,上面清楚地载着“张耀臣捐300元”,关于梁鸿峻的贡献,在建岱桥东侧还有他的《利涉桥》石刻,无极庙西北侧有他的《度善桥》石刻,以后再做介绍。捐款修路履险如夷,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大都是香客所为,张公捐款事迹肯定是夫人行为,妻以夫贵,留名时当然写老公的名讳了,而且捐款数额巨大,可见其心之诚。

       在别墅休整后,侯夫人便乘山轿向傲徕峰进发,关于该山峰的地理环境,后续会写《闲谈泰山傲徕峰》文章,想去天尊庙,必须跨过竹林寺前面的泰山西溪,该溪山石崚嶒,水流湍急,只有龙潭瀑布上面的河床较为平坦,但又有百丈崖上阴阳界的危险之虞(详见《泰山为啥有条奈河》),尤其是山洪雨季,香客更是无法交通,望河兴叹。每次往来,侯夫人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发愿修桥之心盖从此生。

       转眼到了1924年,侯夫人烧香,夜有所梦:在百丈崖上,谒一金光灿烂圣母,此神既非碧霞元君,也非观音菩萨,她称之为“金母”。梦醒后根据梦境,认定当在此架桥。此时恰好夫人刚过完生日、祝完寿,收得礼金1800余元,便决心以此作为桥资,又变卖自己的首饰得钱若干,资金还不够,归而谋诸公。这位以惧内而闻名的张公,焉有不允之理,还专遣士兵前去帮忙营造,有钱、有物、有兵,何事不成?于是经胡渐远绘图设计、李伯卿督工,沙子、水泥、钢材备齐,桥梁6个月即告竣工。桥因个人寿金始,以个人长寿而渡世人之长寿,进而成为无量之寿,御用文人为讨夫人欢心,遂把此桥命名为长寿桥。

       

       这是泰山上第一座用现代材料建成的拱桥,当年修桥搭架子的37个柱础还历历在目,经历着历史的冲刷(见下图)。 桥长63.54米,宽2.6米,三孔相连,长虹横卧,如一道蚕眉横在龙潭飞瀑之上,饰以朱漆铁栏,在青山绿水间缀以红色,非常夺目。西溪本已蔚然深秀,杳然而深,桥成如加慧眼,更深矣。

       

       

       (长寿桥东头的云水亭)

       1956年,新中国百废俱兴,便在长寿桥的桥头建了两座石亭。在东边的石亭小坐,抬望眼,高天流云,低头瞰,流水脉脉,故名云水亭;在西边石亭一站,周围山石林立,坚如磐石,侧耳听,龙潭飞瀑,雷声轰鸣,水石激岸,壮志豪情,故名风雷亭。一桥担西东,风光各不同。下图为风雷亭。

       

(上图为风雷亭下的“风泉云壑”题刻)

       桥既修成,因傍着大款级的高官老公,侯芳缘夫人又有申请,一则为方便自己的朝拜进香,二则为感念梦中金母之神功,愿建庙一座。于是在夫人的提议下,张镇守使便在此桥的北边、竹林寺塔林的平坦地基上,建起了一座小庙。说其小,一是占地面积小,二是房屋面积小。建筑均系石梁架构,古朴厚重,庙内一碗口粗的爬山虎覆盖着三间大殿,枝繁叶茂,宛如一条青蟒,盘旋卧踞,闻名泰山。周围杨树参天,庙内的6株黄杨因不见阳光,近有枯萎之状,可惜。原来庙内供奉着金母,现在正殿内奉祀着无极老母,东西配殿分别为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

       

       (上图为无极庙正门)

       
(上图为大殿西侧的爬山虎)

       侯夫人是泰山的香客,笃信泰山神灵,便自封为“无极真人”,后人便称这座小庙为无极庙。从字面上以及供奉的神像上看,庙从道家,但庙门口的影壁上却写着个大大的“佛”字,长寿桥西头也刻着“佛有缘”的石刻。庙里共有7幅楹联,内容又涉佛涉道。总之,这座庙非儒非佛非道,又似佛似道,犹如四不像的掎角麋鹿,让人搞不清。 不久张培荣被褚玉璞缴械。民国年间,军阀龃龉,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思想混乱,也许这就是时代特征在泰山的记录和反映吧。

       

       

       庙前有一片果园,园侧有一块巨石,石下有一眼清泉,汩汩泉水汇入西溪,这便是小有名气的无极庙泉水。水质清冽,常年不涸。后人爱护,便将泉水封顶覆盖,仅留一水管外流,又因此地距山下路程适中,正宜锻炼,所以成为上山锻炼之人取水之处。泰山养育黎元,男女老幼,浩浩荡荡,川流不息。路上经常洋溢着这样的问话“从哪儿打的?”,朗朗答曰“无极庙!”泉名已盖过庙名矣。

       排队接水之人经常在长寿桥头小聚,享受泰山和生活,但今日已属和平年代,30年代忧国忧民志士在长寿桥下刻留的“洗我国耻”、“还我山河”等警示语,已无人留意了。下图为莱芜人氏巩西峰“还我山河”的题刻。

       

       现在,长寿桥已列为危桥,禁止通行,桥身上裸露的钢筋业已生锈,混凝土也已不凝。任何事物都有前世今生,来年此桥如何处置,如何新生,让我们期待文物部门的智慧吧!

最近聊泰山上的桥系列:明天聊泰山上最富诗意之桥----云步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