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民间传说促地方文化建设

 悠闲龙夫 2016-11-08

以民间传说促地方文化建设

——从《刘伯温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出版说起

作者:黄涛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8日 11版)

  民间传说是一种讲者与听者达成默契、有意无意地营造半真半假讲述氛围的口头讲述文体。讲者“煞有介事”,听者“姑妄听之”,双方都知道这是在借着一些真实的因素讲一个传奇性的故事。虽然传说讲述的事情有真有假甚至荒诞不经,但是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传说本身就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是值得研究和保护的文化遗产。有些历史题材的传说涉及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或人物,也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历史学考证,但以这种传说为基础的地方文化事项在总体上还是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地方文化项目,主要靠民俗学者来发表学术见解或为地方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某些传说讲述某个地方或某个名人的事情,在特别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或地方文化品牌效应的今天,就成为特定地方就此“作文章”的大事,也会成为不同地方发生争执的缘由。

  刘伯温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军事谋略、个人著述,乃至处世哲学、生平事迹,都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今天发挥着影响,也是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但是文化遗产概念注重活态传承,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国际惯例,必须是在特定社区还在流传的文化事项。那么,在刘伯温文化遗产体系中,上述刘伯温历史文化遗存,就只是基础部分,不是主体部分。其主体部分应该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在当今民众的内心和行为中存留、衍生乃至创新性发展出的内容,那就是以刘伯温传说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刘伯温传说流传广泛、内容丰富,体现出刘伯温作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伟人对后人的巨大影响。这些传说都是民众在与刘伯温相关的真实事迹基础上的虚构、夸张乃至神化,但都真实表达了民众对刘伯温的认同、赞赏、敬仰乃至膜拜的情感,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历史观等思想观念。刘伯温文化遗产体系的另一部分,是由民众纪念刘伯温而形成的习俗,比如作为刘伯温故里的浙江省文成县流传的“太公祭”、伯温家宴、相传融入了刘伯温阵法的元宵节鱼灯舞、某些行业拜刘伯温为祖师爷等习俗。刘伯温传说是这些习俗得以延续的直接动力,同时这些习俗也是刘伯温传说的传承载体。

  近年,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刘伯温传说(与丽水市青田县共享)、“太公祭”,先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县政府都加强了对刘伯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近期,由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刘伯温文化研究基地、温州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编辑的《刘伯温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出版,在内容上体现了刘伯温文化遗产体系的多层次结构特点。该论文集收录了民俗学、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诸多学者关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成果,对于地方文化建设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以纪念刘伯温这样的杰出历史人物为出发点的传说、庙会、节日、歌舞、饮食等活态民俗,是特定地方的广大民众集体传承的社会文化,有些活动还规模盛大甚至全民参与,是当地文化建设的大事,相关政府部门理应在组织学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文化传承规律和相关学理将之保护好,并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涵养民众心灵、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当地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者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