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诗歌: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江山携手 2016-11-08

  前记:王勃,初唐四杰之一,才高而命蹇,青年而亡,让人感叹其命运之悲惨。不过,他的诗歌,以五七言律诗见长,反映现实,言志抒情,气势高昂,意境开阔,一洗六朝绮艳浮靡之风。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字子安,公元650年出生于绛州龙门望族,书香世家。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王勃秉承家学渊源,六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颜师古的《汉书》注,就能指出其中的错误数十卷,十岁就能通晓六经,训诂之学。十四岁,作《上刘右相书》,指陈时弊,主张德治与法治并重,当时的右相刘祥道誉为神童,举荐于朝,以策对高中,授朝散郎。十六岁,名声大振,被沛王李贤相中,召为沛府侍读兼修撰,过了两年惬意舒适的生活。

 

可能是因为少年成名,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当时,诸王之间盛行一种斗鸡的游戏,王勃戏作一篇《檄英王斗鸡文》,风传一时。此文为高宗得知,斥责其意在挑拨诸王之间的矛盾,被逐出府

 

王勃在京城长安呆不下去,就开始了两年的做客他乡的生活,漫游江汉,客居巴蜀,登临山水,写诗抒怀。咸亨三年(672),经友人推荐,做了虢州参军。在这段时期,差点要了他的命。官奴曹达犯罪躲藏王勃所居之处,王勃怕受牵连,杀之灭口,被判了死刑。幸好遇上改元,大赦,免其一死,其父受其牵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三年(676),王勃打算前往交趾,探望自己的父亲。在前往途中,经过洪州,适逢九九重阳,被当时的洪州都督阎伯屿邀请赴滕王阁宴会,创作了那篇《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在这篇文章中,他写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在这里,他借这篇序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坎坷,表示自己仍想有所作为的强烈愿望。

 

可惜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王勃离开洪州,前往交趾,渡南海时,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后,心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王勃,在短短二十七年的时间里,创作颇丰,文章数百篇,文集三十卷,可惜大多数已经亡佚,仅存四十余篇。他的诗歌,反对六朝绮艳浮靡的诗风,以五七言律诗见长,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人生感慨,气势高昂,意境开阔。《全唐诗》存诗两卷,共六十余篇,有《王子安集》行于世。他的诗歌,尤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最为出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此外,还有《滕王阁》、《山中》等诗也写得不错。由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我已经撰文赏析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另一首小诗——《山中》。

 

这首诗歌从内容来看,是一首抒发羁旅思乡的诗歌,大概作于客居巴蜀这一时期。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这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长江悲伤的已经停止流动,我的思念也将要飞到万里之外。首句,诗人用了移情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长江之水本没有感情,只是诗人将因长期滞留巴蜀的羁旅之悲移情到长江之上,使长江情感化,人格化。诗人远离故土,举目无亲,心中自然郁结悲苦之情,看到滚滚东去的江水,触景生情,生发出“长江悲已滞”的奇特联想,给人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第二句,诗人直抒胸臆,点明“悲”的缘由——怀念故乡而不得归,望江怀远,表达自己对万里之外的故土的思念之情。可惜的是,家乡远在万里之外,千山外水阻隔,遥遥不可及,思归而不能归,悲苦之情更加沉郁。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更何况是,天色已晚,大风骤起,群山之上,黄叶纷飞。这两句,写诗人山中所见的秋景,以景语作结,有含蓄不尽之意。“高风”、“晚”、“黄叶”,给人营造一种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氛围。这也正是诗人此时此刻的境况,作者远离故土,旅居巴蜀,心境自然萧瑟,自然生发身世飘零之感。在这里,诗人以景喻情,以景表感,以景言况,以景结语,韵味深远。

 

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是艺术手法却很高明。以景造境,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开篇即给人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情境,结篇又以萧瑟秋景收束,将旅居他乡不能归家的悲伤和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以及身世飘零之感同萧瑟秋景融合起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含蓄不尽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