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之涣诗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山携手 2016-11-08

   前记:王之涣,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虽生平知之甚少,但诗名尤胜古今。《全唐诗》存诗仅六首,代表作为《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大家亦不陌生。一首《登鹳雀楼》,家喻户晓,一首《凉州词》,千古流芳。虽然诗名尤盛,但是生平事迹知之甚少。

 

王之涣,因其仕途不显,两唐书无传,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所记也只是寥寥数语。幸有清末发现的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才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大致的了解。

 

王之涣,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年五十五。《唐才子传》记载其为蓟门(今河北蓟县)人,但《王之涣墓志铭》记载其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当以《墓志铭》为准。

 

王之涣出生于官宦之家,年轻的时候有侠士之风,与豪门贵族子弟交往甚密,喜欢饮酒,善长剑术。因此,直到中年,还一事无成。后来,立志学习诗文,在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几年后,便名声大震。可是,他这个人生性豪迈,不愿意走科举入仕之路,到处拜谒名公巨卿。

 

后来,因为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当时的衡水县令李涤爱慕其才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时他35岁,并有妻子,而李氏正当妙龄。不久,因为他才高气盛,得罪了朝中的官员,被人诬陷,愤然辞官归隐在家15年,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可能也是生计所迫,出任文安县尉。可惜,不久便身染重病,卒于任上。

 

王之涣,虽然因为其性格使然,仕途不显,他的诗歌却广为传诵。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年间,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常诗酒唱和。冬日雪天,三人在旗亭饮酒观乐。这时,王昌龄言:“我们三个人的诗名都很大,不知道谁更胜一筹。今天我们私下里观看歌妓所唱的歌词,诗入歌词多着为胜。”第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便在墙壁上画上一笔。第二首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便在墙壁上画上一笔。第三首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又画一笔。这时,王之涣自认为得名已久,他说这几位为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于是指着那位最佳的歌妓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便不与二位争衡了,如果是我的诗,你们要拜我为师。”果然,那位最佳歌妓唱的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不觉开怀大笑。这就是诗歌史上有名的“旗亭画壁”,可见王之涣的诗歌在当时是久负盛名。

 

王之涣的诗歌,《全唐诗》仅存六首,这首《登鹳雀楼》,雄浑壮阔,气势昂扬,通晓易懂,蕴涵哲理,脍炙人口。

 

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中国历史三大名楼。鹳雀楼,古时因时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时期,为军事瞭望之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毁于元初兵火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今人与1997年重建,2002年落成开始接待游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尽显大唐风韵。

鹳雀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气势雄伟,周围风景秀丽,为一时名胜,唐时诗人多有登临赋诗。王之涣、畅当、耿湋、马戴、司马札、李益、张乔、吴融等位唐朝诗人曾登楼赋诗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的意思是:一轮白日,缓缓西沉,隐入大山之后;楼下黄河,奔腾不息,浩浩荡荡,向东流入东海之中。白日、大山、黄河、大海,给人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首句,是远景,是天上景,夕阳西下,山林浸染,朦胧迷离;二句,是近景,是地面景,黄河入海,奔流浩荡。两句结合,就是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层次分明,用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的语言,高度形象地概括了鹳雀楼周围气势宏大的万里山河,令人遐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像看尽千里之外的风景,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三四两句,是由前二句写景生发的议论之言,叙议结合,流转自然。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千里目”和“一层楼”对举,虚实结合,千里并不是只是千里,可以是百里、万里,指更远的地方;一层也不仅是指三楼,可以是四楼、五楼,指更高的地方。白日依山,朦胧迷离,黄河入海,渺远不见,要想看尽千里之外的山海远方之景,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这两句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不断地进取。吟咏起来,给人一种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

 

这首诗,四句皆对仗,却毫无堆砌,叙议相结合,却流畅自然。景物描写,气势磅礴,议论生发,蕴含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