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晒秋 形色古村 赏最美“晒秋”风情(2组)

 城北十五里666 2016-11-08

 晒秋  形色古村  赏最美“晒秋”风情

寄语

没有哪一个季节可以像秋天一样,如此完整地属于农民。也没有哪一个季节可以像秋天一样,饱含着农民的喜悦。每逢秋天,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便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秋收盛宴,各地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丰收,表达内心的喜悦。

而在南方一些古村,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秋收风情——晒秋。这些晒秋古村,或是依山而建,或在白云深处中隐匿,或静卧山腰,或平躺山脚。它们无一不在漫长的历史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秋收风情。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走进这些晒秋古村,去体验不一样的秋天。


▲摄影/冯成发



篁岭晒秋



山腰人家丰收忙


▲摄影/王福平
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每逢丰收季节,人们纷纷在房屋外墙与晒架上摆满晒匾,晒匾中谷物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灿烂,五彩缤纷,点缀在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十分壮观。篁岭也由此被誉为最美“晒秋”人家。


▲摄影/王福平
篁岭古村历史悠久,许多房屋的墙壁早已剥落,露出斑驳的岁月痕迹,精致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在漫长的时光中褪去了昔日的光泽,屋檐处的瓦片历经风吹雨打,被啃得参差不齐。藤蔓爬上围墙,古树在秋风中逐渐凋零,如果不是游客往来,弥漫原始气息的古村看起来倒有些孤寂。


▲摄影/王福平
传统的农业记忆在古老的山村中持续呼吸着,而秋天是唤醒古村生命力的最佳季节。篁岭古村独特的“晒秋”除了家家户户的屋顶与第二层所增设的晒台,篁岭的晒工坊也是村人晒秋的好处所。走进晒工坊的晒秋天地,仿佛走进了丰收的狂欢盛宴中。竹匾中晒着黄灿灿的玉米和如火焰般熊熊燃烧的辣椒等;一旁硕大的冬瓜散落在地,有的被切成小圈,挂在上方;不远处,火红的柿子用线串成串,挂在通风口,仿佛一盏盏红灯笼。


▲摄影/王福平



石潭晒秋



白云深处谷物丰


▲摄影/陈昌荣
石潭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部,坐落于美丽的昌源河之滨,自石潭始祖吴启公长子吴唯迁居到石潭村,已经有800多年历史。石潭村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林,淡雅明快的民居建筑,一如温婉的江南小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摄影/陈昌荣

▲摄影/陈昌荣
走进石潭古村,白墙黛瓦的房屋,鳞次栉比,村子里的古名居、古祠堂、旧庙宇、路边休憩亭等营造出一个古朴雅致的天地。行走街巷中,石铺路面历经岁月的冲刷,早已抹去了棱角,光滑无比,一块块石头仿佛将古村的一段段故事都镶嵌于此,等待人们踏足于此。


▲摄影/毕隽

▲摄影/毕隽
这里的村民们利用竹编的晒匾,在温暖的阳光里把秋收的农作物晾晒于自家屋顶上,有玉米、辣椒、南瓜、柿子等,各种果实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绚丽多姿,场面十分壮观和喜庆。还有手巧的将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串起来挂在房梁上、门旁,鲜艳的色彩与白墙黛瓦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如张灯结彩,秋收的喜庆绽放村间。小孩们则围绕在大人身边,翘首期盼着何时柿子饼可以吃,当大人翻晒挑拣出一块柿饼给他们时,便就地而坐细细品尝起来,清脆的笑声里藏不住这个季节带给他们的甜蜜。


▲摄影/陈昌荣



阳产晒秋



土楼门前话桑麻


▲摄影/毕隽
“阳产”是诗情画意与徽州方言的结合体。“产”即“陡”的意思,解释为“能照到阳光的陡坡”。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有着400多年悠久历史,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秋天,农家丰收时,阳产村家家户户的大门前、屋顶上、窗户边晒满了辣椒、玉米、黄豆、绿豆、南瓜等农作物,成为秋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各色农作物与错落有致的土楼群相互映衬,绘就出一幅闲适的“阳产农家晒秋图”。



▲摄影/毕隽

▲摄影/毕隽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沉寂在深山坞里的阳产村又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时节。在皖南地区一众的徽派建筑群中,阳产的土楼建筑独树一帜,土楼晒秋成为独特的徽州韵味。

秋日的朝阳普照山谷,缭绕的云雾褪去了,阳光倾洒下来,整个村子都亮了。三两家鸡鸣,一两家犬吠,俗话说,立了秋,挂锄钩,于是家家开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不同于徽州其他的地方晒秋有宽阔的场院,这里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土楼,一幢接一幢,层层叠叠由山脚伸向山顶,因此阳产的晒秋也是层层叠叠的。

▲摄影/毕隽
起早的妇人将家里大大小小的晒匾刷洗干净后晾在土楼墙边一排展开,待黄豆冲洗干净,力气大的男人便挑起箩筐,从溪边一路踩着石板小路,扁担顺着步伐上下富有弹性地晃动着,干净的黄豆倒在晒匾里铺开,晨光映着金灿灿的。层层叠叠的玉米棒子,挂在通风向阳的屋檐下,有的像珠帘般一串串的,它们总是占据农家小院最醒目的位置。走在楼与楼之间的羊肠小道上,抬头便可看见每一家都在自家的阳台向外搭建着晒架,晒架上、圆圆的晒匾有大的、有小的,晒匾里盛满了黄豆、绿豆和柿子。若是柿子收成多的人家,便在门前搭起棚子,一根根竹竿上铺满了一串串红橙橙的柿子,嬉闹的孩子躲在里面穿行,阳光透过来映得满面红光。


▲摄影/毕隽
村子不大,曲折蜿蜒的青石板路连通着山中各家,历经岁月的洗礼,略显松动。不远处,两位村民在巷子里相遇,他们背着一个箩筐,一个荷着木耙,他们驻足并细语交谈着,箩筐里的南瓜色泽金黄,在村民的背上有着一种特别的质朴之感。


▲摄影/毕隽



呈坎晒秋



丰收喜悦绕街巷

呈坎,别名龙溪、八卦村,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辖镇,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落依照《易经》里“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由此得名“呈坎”。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村中绿水环绕,白墙青瓦,千百年来,呈坎始终静卧在黄山脚下,诉说动人的历史故事。

▲摄影/毕隽
风乍起,吹皱村内一池秋水。池中荷叶大多零落凋谢,独剩枯枝,村民撑着竹筏,在水中轻轻划开波浪,用网清理枯萎荷叶。一座石板桥横跨荷塘,历经风吹日晒,桥身依然坚固。一位妇女提着竹篮,在河边筛洗芋头,悠悠河水倒映青山蓝天,白云飘飘,烟火人家。


▲摄影/毕隽
穿梭在弯弯曲曲的小巷中,脚底是参差不齐的青石板路,两边的墙壁在时光的冲刷下有些斑驳,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路上行人三三两两,一位老人端坐在门口剥白菜,几颗硕大的冬瓜并排立在门口墙边,像是英勇的禁卫军,守护着呈坎人家。院内陆面堆放土豆,几个孩子用刷子刷掉土豆上的泥土,再将土豆放在阳光底下晾晒,一旁的小狗安静地趴着,不时张开大嘴打哈欠,时光仿佛跟着这哈欠慢了下来。

呈坎村民喜欢在秋天用农作物装饰着房屋。有的人家古朴木门上挂着药草与大葱;有的挂着束束稻穗和切成环的南瓜,有的门口挂着的一串串柿子比灯笼还要红艳,而诸如腊肉等肉制品也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来晾晒,惹得底下小狗垂涎不已。

呈坎的晒秋广场颇大,地面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圆匾,圆匾上铺满了各种谷物,红薯、大枣、黄豆……目不暇接。四周用竹竿撑起晒架,架子上衔挂着金灿灿的玉米。周围硕大的南瓜挤挤挨挨堆叠,青色冬瓜一个又一个地立在空地上,围成篝火状。火红的辣椒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美丽动人。一些人在地面铺上席子,将竹篮中的稻谷倒在席子上,用木耙来回翻晒。

欢快的呈坎民歌在耳边响起,在千年的古村圣地,聆听到的是最朴实的丰收之歌。


姬公尖的“灯笼柿”




▲摄影/毕隽
位于黄山市歙县上丰乡的姬公尖,海拔700米,盛产形状独特的“灯笼柿”。每年秋天,漫山遍野柿子缀挂枝头,村人忙碌于屋前屋后,将丰收而来的柿子串成串系在木架上,成百上千的柿子一帘帘垂下来,如同一道道红色的瀑布,鲜红透亮,光艳夺目。整个姬公尖沉浸在柿子的海洋中,散发着醉人的甜香。姬公尖灯笼柿历史悠久,这里生长着许多树龄达几十、几百年的老柿子树,最古老有400多岁,堪称徽州一绝。

▲摄影/倪国华

▲摄影/毕隽

 

 

秋收、晒秋,秋染渝水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金色的田野里。

人间好景是秋光,

如此美妙的景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就请跟随政务哥的脚步,

一起去渝水看看秋天的景象吧!






秋收


秋风起,人倍忙

又到一年秋收时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沐浴在浓浓的稻香里,身下是稻草独有的粗砺感,就这样看着天上的星空,一点一点地睡去…

又到了晚稻收获的季节,从播种历经近120天的风霜雨露,晚稻垂下了成熟的稻穗,珠珊镇洋津村村民,正忙着收割...

秋意浓,秋实落。十月的渝水大地,桔香飘满园,在阳光的照射下,蜜桔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五颜六色秋天的果实在这个季节丰收。我想,这个秋天,你最想念的应该是打板栗、摘柿子、挖红薯...





秋意渐浓,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渝水人利用一切空地、屋檐、晒架...

开始晒秋啦


晒秋,“秋”指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晾晒并非秋季专属,但在丰收的秋季,表现格外丰富、色彩斑斓,更为“神韵”。

春华与秋实,传承和固守。稻谷晾干之后,更便于保存。


每年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屋檐下、空地里,都晒满了豆子、辣椒等色彩鲜艳的农作物。


朱红辣椒,晒干的辣椒用油炸一下,香辣爽脆,拌上点油下饭,那滋味,香极,脆极,一下能吃下两大碗饭,是咱渝水人最爱。


最美的秋天

不在山川河流间

不再唐诗宋词里

而是老家那遍地斑斓的丰收色

当城市的街道开始掉落第一片叶

我们已经为你收藏了一整个秋天

来渝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