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观察家】陆争光:中国地下储气库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ixhixh 2016-11-09
加入石油观察家私享会俱乐部!


文| 陆争光  

(中 国 石 油 大 学(北 京)油 气 管 道 输 送 安 全 国 家 工 程 实 验 室)


1 前言

地 下 储 气 库 是 调 峰 保 供 和 天 然 气 管 网 优 化 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 障 。 欧美 国 家 地 下 储 气 库 建 设 已 有 近 百 年 的 历 史 , 截 至2015 年 底 ,全 球 已 建 储 气 库 达 到 700 余 座 ,形 成 总工作气量约 3930×10^8m3,占到全 球 天 然 气 消 费 量 的12%,强力保障了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目前,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经过十几 年的摸索学习、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储气库工 作能力 、建库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中国地下储气库发 展依旧任重道远 。 笔者根据中国地下储气库取得的主要进展 ,针对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促进中国地下储气库快速 、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 中国地下储气库主要进展
2.1 国家财政、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积极投资,力促储气库建设

中 国 地 下 储 气 库 的 发 展 起 步 较 晚 , 最 早 于 20世纪 60 年代末在大庆油田开始尝试废弃油气藏改建 地 下 储 气 库 ,1969 年 建 成 了 萨 尔 图 1 号 地 下 储气 库 , 后因市区扩大后的安全问题而被拆除 ;1975年 建 成 了 喇 嘛 甸 地 下 储 气 库, 经 两 次 扩 建 工 程后总库容达 25×10^8m3。 由于建库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约束,萨尔图 1 号和喇嘛甸地下储气库初始设计库容 、年注 采 气 能 力 均 较 小 ,未 能 实 现 大 规 模 储 气 调峰能力。

直 到 1999 年 ,由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集 团 公 司(以下 简 称 “中 国 石 油 ”)累 计 出 资 36.1 亿 元 ,配 套 陕 京输 配 气 管 道 系 统 、平 衡 京 津 冀 地 区 用 气 ,建 成 了 中国 第 一 座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商 业 调 峰 储 气 库— —大 港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并于 2000 年投产运行。 随后相继 建 成 板 876、板 中 北 、板 中 南 、板 808、板 828 地 下储气库 , 于 2006 年 形成了大港 储 气 库 群 。 2010 年后 ,中 国 石 油 化 工 集 团 公 司(以 下 简 称 “中 国 石 化 ”)和国家财政相继 开始投资地下储气库建设。 国家能源局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十二五 ”期间 ,国家财政 、中国石 油 和 中 国 石 化 总 投 资 811 亿 元 重 点 建 设24 个储气库。

截至 2015 年底, 中国已建成 11 座地下储气库(库群),包括 10 座油气藏型储气库和 1 座盐穴储 气库(见 表 1),由 中 国 石 油 和 中 国 石 化 负 责 运 营 管 理 ,主 要 分 布 在 环 渤 海 、长 三 角 、中 西 部 、西 南 、西 北 和东北地区,形成总设计库容 410.39×10^8m3、工作气能力 176.85×10^8m3,具体布局如图 1 所示。



2.2 专业化科研队伍快 速 成 长 ,成 立 中 国 首 个 油 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

伴随着中国地下储气库项目的快速 建 设 ,中 国石 油 、中 国 石 化 、大 学 机 构 和 各 级 科 研 院 所 培 养 了一大批优秀储气库科技人才 。 在此基础 上 ,中国石油批准建立了油气地下储库工程 重点实验室 ,下设地质目标评价、气藏工程、盐 穴储库工程 、安全运行与评价、钻采工程和岩 洞地下储库工程 6 个专业实验室(见图 2)。 该实验 室 以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院 廊 坊 分 院 为 牵 头 单 位 和 建 设 主 体,中 国 石 油 钻井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院 、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管 道 工 程 公司 、中 国 石 油 大 学(北 京)和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 华 东 ) 参与建设。 此外,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 公司和 中 国 石 化 中 原 油 田 采 油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院 较 早 参与了国内储气库研究和建设 ,也 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现场工作经验,拥有许多储气库科技人才。

2.3 科研队伍 攻 关 掌 握 储 气 库 建 设 核 心 技 术 ,制 定多项储气库标准

依 托 专 业 化 的 储 气 库 科 研 队 伍 , 中 国 油 气 藏型 、盐 穴 储 气 库 建 设 技 术 取 得 了 较 大 的 发 展 ,攻 关破解了一系列储气库建设难题。 在油气藏型储气库建设方面 ,以大港大张坨储气库为代表的孔隙 型储气库经过 10 多年的摸索学习 、建设和运营 管理 ,逐渐 接 受 了 储 气 层 采 用 大 尺 寸 直 井 和 水 平 钻 井 的 井深结构理念,积累和掌握了运行、维护和管理相关技术经验 ,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于中国的油气藏 型储气库建库核心技术,包括地质方案设计配套技术,钻井、固井和完井技术 ,储层保护技术 ,废弃井封 井工艺以及地面工程配套技术等。 在盐穴储气库建设方面 ,中国第一座盐穴储气库— —金坛 储 气 库 经 过多年的持续攻关 ,掌握了盐穴储气库风 险评估核心

技术,并开发了工程适用的盐穴 地下储气库风险评估软件,形成了一整套盐 穴储气库建 库 技 术 ,包括 地 质 评 价 技 术 、溶 腔 设 计 与 稳 定 性 评 价 、造 腔 及其监测、溶腔完整性测试技术以及已有溶腔井 筒改造等多项关键技术。

同时 ,根据中国多年来的储气库设计 、建 设 、运行 、维 护 和 管 理 技 术 成 果 及 经 验 ,借 鉴 欧 美 国 家 储气 库 相 关 标 准 ,先 后 制 定 了 《枯 竭 砂 岩 油 气 藏 地 下储气库注采井射孔完井工程设计编 写规范 》、《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注采井修井作业规范 》、《油气 藏型地下储气库安全技术规程 》、《盐穴地下储 气库安全技术规程》、《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 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地下储气库 设计规范 》 等储气库标准,弥补了国内储气库 技术规范和标准方面的空白。


2.4 政府出台相 关 政 策 措 施 ,引 导 推 进 储 气 库 运 营市场化进程

近几年 ,为了鼓励 、引导 、推进中国天 然 气 基 础设 施 建 设 和 运 营 发 展 ,中 国 国 家 能 源 局 、国 家 发 展改 革 委 员 会 、 国 务 院 相 继 出 台 了 《天 然 气 利 用 政策 》、《天 然 气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与 运 营 管 理 办 法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 (试行)》、《国 家发展改 革 委 关 于 加 快 推 进 储 气 设 施 建 设 的 指 导 意 见 》、《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 的通知 》、《能 源 发 展 战 略 行 动 计 划(2014—2020 年)》和 《国 务院 关 于 创 新 重 点 领 域 投 融 资 机 制 鼓 励 社 会 投 资 的指导意见 》, 其中与储气库相关的政策 措施涵盖了储气库投资 、建设和运营管 理 等 方 面(见 表 2),有 利于引导推进储气库运营市场化进程。


3 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 建库地质条件愈发复杂,建库难度较大。 考虑 储 气 库 筛 选 基 本 条 件 和 整 体 合 理 布 局 , 中 国 优质 、大 型 的 建 库 资 源 主 要 集 中 在 东 北 、西 南 和 西 北等 地 区 ,东 部 南 方 地 区 建 库 资 源 有 限 ,尤 其 是 长 三角和东南沿海建库规模十分有限 。 目前 ,在 役储气库多属于建库条件较好的气藏型储 气库 ,未来建库目标的地质条件将会愈发复 杂 , 建库难度变大 ,以现有建库技术和经验尚不能满足未来建库的 需要 。以 苏 49 潜 山 气 藏 储 气 库 为 例 ,气 藏 顶 部 埋 深 超 过4500m,且储层非匀质性较强,整体建库风险较大。

② 储气库运营规模较小 ,无法满足调 峰 需 求 。截至 2015 年底, 中国形成调峰能力 42.9×10^8m3,仅占全年天然气 消 费 量 的 2.2%, 与 国 际 公 认 较 合 理的 11% 相 比,储 气 库 运 营 规 模 仍 较 小 ,无 法 满 足调峰需求。在 2012 年中国天然气调峰气量中,储气库 调 峰 仅 占 16% , 其 余 由 LNG 调 峰 (24%)、 气 田 调峰(28%)和被迫压减 市场需 求(31%)进 行 填 补 ,给 天
然 气 销 售 和 油 气 田 开 发 等 带 来 较 大 压 力 。 预 计2020 年 中 国 调 峰 需 求 将 达 到 385×10^8m3,2025 年 达到 460×10^8m3,调峰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③ 投资主体单一 , 制 约 储 气 库 市 场 竞 争 机 制的 形 成 。 目 前 ,中 国 石 油 、中 国 石 化 掌 握 储 气 库 建设 、运 营 管 理 的 核 心 技 术 和 服 务 ,加 之 储 气 库 具 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风险较高的特点 ,因此技术服务型和资本投资型社会资本均较难进入。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地下储气库建设 、运营管理中 形成垄 断 ,投 资 主 体 单 一 ,制 约 了 储 气 库 市 场 竞 争 机 制的形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储气库建设步伐。

④ 储气调峰定价机 制 尚 未 形 成 , 运 营 成 本 政策缺位,成本回收和效益体现困难 。 中国储气库 尚未实现商业独立运营 ,运营成本依旧纳入 管输气价管理。 近年来 ,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 改革取得了很大 进 展 ,形 成 了 “2011 年 前 的 成 本 加 成 法—2011 年的 市 场 净 回 值 法 + 成 本 加 成 法—2013 年 的 市 场 净回 值 法—2015 年 的 价 格 并 轨 ” 的 演 变 历 程 , 为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多次价格调 整 过 程 中 均 未 涉 及 到 储 气 调 峰 定 价 机 制 和 运 营成本政策 , 导致储气库运营成本由运营 企业承担 ,成本回收和效益体现困难。

⑤ 相关政策措施缺 乏 可 执 行 性 规 定 , 监 管 力度不够,无法实际落实 。 尽管中国已经出台了一 系列 与 储 气 库 相 关 的 政 策 措 施 ,但 明 确 性 不 够 ,未 对储气库融资 、 价格调节以及运营补贴 等做出具体 、可执行性的规定 。 同时 ,政策落实 的主要监管机构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多数政策措施无法实际落实。 以 2012 年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为例,该文件提出鼓励建设调峰储气设施 ,但具体由国家财政 或 各 级 政 府 给 予 投 资 补 贴 还 是 税 收 减 免 等 鼓 励措施,均未做出具体规定。

4 促进中国地下储气库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① 加大各类储气 库 建 库 技 术 研 发 力 度 。 今 后油气藏型储气库仍然是中国储气库建设的重 点 ,在系统总结较成熟的气藏改建储气库技 术的基础上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改建储气库 ,加强孔隙型储气库地质工程评价 、注排机理 以及低成本储气库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关注盐穴储气库的稳定性评价、优化运行管理、溶腔控制 、储气库密封性检测等相对薄弱技术 , 制定完善盐穴储气库标准体系 ;通过 技 术 引 进 、消 化 吸 收 和 攻 关 ,逐 步 掌 握 含 水 层 储气库的建库理论,弥补理论空白。

② 继续多途径加 快 推 进 储 气 库 建 设 。 在 现 有储 气 库 运 营 的 基 础 上 ,继 续 以 国 家 财 政 、中 国 石 油和中国石化为投资主体建设储气库 ,同时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资本投资与中国石油 、 中 国石化合作 ,各级 政 府 通 过 项 目 优 先 核 准 、财 政 税 费 补 贴 、政 策 保障等方式进行地企合作 , 共同参与储气库建设 、管理运营,加快推进储气库建设。

③ 提前培育储气 库 市 场 化 独 立 运 营 环 境 。 欧美多数国家地下储气库均独立运营 ,未来中国 储气库从天然气产业链中独立出来也是必 然趋势 ,因此提前培育储气库市场化独立运营环境迫在眉睫。 建议逐步落实天然气管网设施第三方准入 、建立 天然气储备公平公开交易市场 、 独立核算储 气库业务 ;

同时,应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形成单 独的储气库运营成本机制或储气调峰定价 机制 ,以实现无政府补贴下的储气库有效益 、可持续发展。

④ 制定可执行性支持 政 策 文 件 并 完 善 监 管 体系。 以《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 》等政策 为 基 础 框 架 ,由 国 家 能 源 局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员会 作 为 牵 头 单 位 ,中 国 石 油 、中 国 石 化 和 相 关 投 资主 体 协 同 合 作 ,制 定 具 体 、可 执 行 性 的 支 持 政 策 文件。 此外,借鉴欧美监管体系和经验,政策落实的监管机构应当进行合理化分工 ,国家能源局和国 家发展 改 革 委 员 会 可 以 将 部 分 监 管 职 能 授 予 各 地 政 府监管机构,以完善监管体系。(文章来源:《中外能源》201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