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的方剂

 散萃 2016-11-09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的方剂

作者: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糖尿病 分享:308次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为阴虚燥热,以正虚阴亏为本,燥热虚火为标,治疗宜养阴生津以扶正,清热润燥以治标。因其症状表现常随年龄、体质、病程不同而不同,临床可见燥热伤津、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虚血瘀、痰湿内阻等证候,故治疗应认真辨证,灵活用药,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应注意防治兼证。

(1) 肺热津伤: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尿频量多,怕热喜凉,心烦自汗,伴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

主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治法:消渴方加减。

方药:天花粉 30g,生地黄 15~30g,黄连 9g,黄芩 12g,麦门冬 30g,葛根 15g,石斛 20g,白芍 15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2)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伴口渴喜饮,或口臭,口舌生疮,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主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治法:清胃散或玉女煎加减。

方药:生石膏 30g(先煎),知母 15g,生地黄 15~30g,黄连 9g,麦门冬 30g,玄参 15g,牛膝 30g,大黄 6g(后煎),党参 15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3)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浊可如脂膏,或尿有甜味,口舌干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主证:滋阴益肾,缩尿涩精。

治法:六味地黄汤加减。

方药:生地黄 15~30g,山药 30~60g,山茱萸 9g,茯苓 15g,牡丹皮 9g,泽泻12g,枸杞子 15g,五味子 9g,金樱子 20g,益智仁 15g,地骨皮 30g,何首乌30g,生黄芪 30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4) 阴阳两虚小便频数且量多,或尿有余沥,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羸瘦体倦,形寒肢冷,耳轮焦干,腰膝酸软,阳痿不举,女子则月经不调,性欲冷淡,舌淡苔白,脉沉细。

主证:温阳,滋肾,固精。

治法:金匮肾气丸加减。

方药:制附子 9g,肉桂 6g,山茱萸 10g,黄芪 30g,生、熟地黄(各)15~30g,山药30~60g,泽泻 12g,枸杞子 20g,何首乌 30g,金樱子 20~30g,覆盆子 20~30g,桑螵蛸 15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5) 气阴两虚食少溺多,渴欲饮水,但不欲饮冷,气息短促,语音低微,身倦乏力,自汗,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细。

主证: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治法:黄芪汤合生脉散加减。

方药:黄芪 30g,党参 30g(人参 9g),北沙参 15g,麦门冬 30g,天花粉 20~30g,玉竹 15g,五味子 9g,山药 15g,茯苓 15g,枸杞子 15g,炙甘草 9g。每日 1剂,水煎,早、晚分服。

(6) 痰湿内阻形体偏于肥胖,口干但饮水不多或不欲饮,胸脘痞闷,食后尤甚,气短乏力,懒动,或头部昏蒙,或头目眩晕,舌体胖大,舌淡或黯,苔白滑或浊腻,脉濡滑。

主证: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治法: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党参 15g(人参 9g),黄芪 30g,薏苡仁 15~30g,白扁豆 15g,白术 10g,山药 15g,苍术 15g,佩兰 9g,泽泻 9g,茯苓 15g,冬瓜皮 15g,桔梗 9g,玄参15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7) 瘀血阻滞口干口渴,倦怠乏力,肌肤甲错,四肢麻木、疼痛或身体某部位疼痛,多呈刺痛,且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唇甲紫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下脉紫怒张,脉沉或涩滞。

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治法:四物汤加味或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 30g,生、熟地黄(各)15g,当归 15g,赤芍 15g,川芎 9~15g,丹参30g,益母草 30g,葛根 15g,桃仁 9g,红花 9g,木香 9g,天花粉 30g,炙甘草9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