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出不惧挑战和竞争的孩子?您必须了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培根阅读 2016-11-09


在此前《学霸与学渣之间的无人地带》文章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成长型思维模式

为什么有的孩子拥有旺盛的主动学习精神,不惧挑战与竞争,不畏失败与挫折;而有的孩子却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畏惧竞争,并且承受不起失败和挫折?

对此,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研究领域获得世界广泛赞誉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凭借多年的科学研究无疑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洞察与发现,值得每一位父母来了解和学习。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即是她此前在YOUTH MIND全球论坛上发布的精彩演讲。


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

每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像这样的:怀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总是喜欢实验捣鼓,总是渴望学习新东西,总是以巨大的热情去探索和挑战他人生中每一个艰难的任务(比如蹒跚学步)。

然而,几年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变成了这样:对学习提不起劲,觉得无聊,觉得疲惫,畏惧挑战和失败。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对孩子来说。Carol Dweck教授发现:正是错误的思维模式致使孩子害怕挑战、害怕努力、害怕挫折。

那么,这些思维模式是从何而来,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又如何被改变的——这就是Carol Dweck教授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研究成果。

Carol Dweck教授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固定型的(称其为Fixed Mindset)——

他们认为自己的天赋与能力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特性,比如某个指数的智商水平。

而另外一些孩子的思维模式则是成长型的(称其为Growth Mindset)——

他们相信自身的天赋与能力是能够通过练习、学习和被循循善诱而不断发展进步的。他们并不认为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或者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他们懂得,即使是爱因斯坦也得年复一年地投入不懈的努力。


思维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Carol Dweck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曾经对几百个刚升入7年纪的孩子进行了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选择7年纪入学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是因为在美国的学制中,这个时期是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进入7年纪后通常课业负担急剧加重,成绩竞争愈发激烈,会让很多孩子不堪重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能反映问题的时期。

在孩子们刚进入7年级之初,Carol Dweck教授的团队对这些孩子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测评,之后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持续跟踪这些孩子的成绩走向。然后,发现:

被评定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刚入学时尚能取得合格的数学成绩,然而在一个学期之后就显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在接下来的2年中与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的差距日益悬殊。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造成孩子对以下三个关键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

第一:关于目标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只关心自己是不是看上去聪明-永远看上去聪明,且从不犯蠢。所以他们趋向于避免挑战高难度的测试、没有深入学习的动力。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看上去聪明,他们更喜欢挑战和征服高难度的测试所带来的快感,始终保持初生婴儿所拥有的那种探索精神。

第二:关于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努力是一件不好的事。他们觉得,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天赋过人,那么就不需要那样强调努力;如果必须付出大量的努力,那么就说明这个孩子算不上聪明。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努力和练习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他们明白,即使是天才也同样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成就伟大的发明。所以他们享受努力。

第三:关于挫折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挫折是消极的,它意味着你不是聪明的孩子。他们觉得,如果你足够聪明,你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看上去很蠢的错误),导致失败。所以,他们会倾向于避免和隐藏失败来进行自我防御。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学习必定会经历的过程;他们懂得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Carol Dweck教授进行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不同思维模式的孩子在考了低分之后的心理活动。她发现: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想的是:


这门课不能体现我的聪明,我以后不想再投入这么多时间在这里了


下次考试我能不能做点弊?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想的是:


我要更加努力,争取在班里的名次更靠前!


这门课我比较弱,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它提上去!

所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造成孩子无法解决困难。面对困难,他们会选择放弃、逃避、抵御(比如,抱怨无聊、抱怨老师、行为失常等),这通常是为了掩饰内心恐惧-我是不是看上去并不聪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被教育和塑造?

Carol Dweck教授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显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过,虽然它总有机会被改造,但是尽可能早点开始。

1. 告诉孩子,努力和不断挑战难点能让他变得越来越聪明

科学已经证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样,是可以被发展的。每一次挑战大脑舒适区(Comfort Zone)的极限去学习一些新的和有难度的东西,大脑神经元就会发展出新的连结,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告诉孩子这一点,他一定会爱上这个信息。

2. 从婴儿期就开始运用正确的“Praise称赞”技巧来塑造思维模式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称赞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宝宝最棒了!你好能干啊!-试图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Carol Dweck教授经过超过15年的研究已经可以确定,称赞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对孩子有害无益,完全不利于孩子幼小的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

▲常见的错误称赞

Carol Dweck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些小学生做一项无语言的智商测试,而后分别以三种方式告诉他们测试结果。

  • 实验组一(称赞其智商):哇哦,这是个很好的分数,你真聪明啊!

  • 实验组二(称赞其过程):哇哦,这是个很好的分数,你之前一定很努力吧!

  • 对照组:这是个很好的分数。

称赞完了之后,给这三组孩子一个选择题:

现在有三个任务,你可以挑一个来做?

其中,一个是非常困难的任务,你可能会犯错,但是能学到东西;一个是很新鲜的任务,你可能从来没接触过;而最后一个是你很擅长的任务,你必定能很好地完成。

绝大多数被称赞了天赋的孩子,都选择了最简单的任务,因为他们有把握可以做好,因为他们不敢挑战自己身上“天赋孩子(Gifted Child)”的标签。而被称赞其过程的孩子,几乎都选择了看起来比较困难、但能学到东西的任务。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针对父母对孩子的称赞方法所做的追踪调查。此研究发现:根据孩子1-3岁时父母称赞他的方式,可以预言5年之后孩子的思维模式的发展状态、以及对挑战的渴望程度;而根据孩子10岁时父母称赞他的方式,可以预言孩子今后一生的思维模式的发展状态、以及对挑战的渴望程度。

所以,尽可能早开始,虽然它总有机会被改造,但是尽可能早点开始。

3. 运用“yet”这个词改造孩子的思维模式

Carol Dweck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启示,在那所学校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数不是一个意味着失败的名词(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达到)。这两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评定,即意味着你被判断为失败者,你已没有进步的空间,你学习成长的大门被关上了;而“not yet”则意味着你已经行进在学习的轨道上,只是还没有到达终点而已。

所以,

  • 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尚未学好数学而已;

  • 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现在还做不了,但你已经开始在学着如何做了;

  • 如果孩子说“我试过了,但是不行”,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着:你只是这一次不行,继续努力,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运用yet这个词,我们帮助孩子塑造这样的思维模式,即: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4. 教育成长型思维模式永远为时不晚

Carol Dweck教授对美国13所高中进行了一项聚焦差生的研究。将这些孩子分为两组:对照组的孩子,只是接受关于大脑运作知识的教育,比方如何能提高记忆力等等;而实验组的孩子,则同时接受了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在线课程。

3个月之后,实验组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对照组明显高出许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研究还发现,实验组的孩子在学校更待得住,更少逃课,更少参与校园暴力行为,并且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

最后的总结

带有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的孩子,认为努力和困难让他们感到自己很蠢;而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的孩子则认为努力和困难能创造新的神经元连结,能让大脑越来越聪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能使孩子:

- 拥抱学习和成长

- 理解努力对智力成长的作用

- 拥有面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

而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被教育和培养的。那么,还等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