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金樽清影 2016-11-09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愿意称他为颜鲁公。我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么称呼他。

对他,是一种从内心里涌出来的敬意。尽管,他已经刚烈地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尽管,我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烟尘。

顾随的《驼庵诗话》里曾写道:“曹公是英雄中的诗人,老杜是诗人中的英雄”。读到顾随的这句评语时,我就想,颜鲁公呢?颜鲁公既是英雄中的书法家,又是书法家中的英雄。

胡适评论辛稼轩的词时说,“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无论长调小令,都是他的人格的涌现”。在一本书里看到适之先生对辛稼轩的如此评介,我也想,颜鲁公的书法也是。无论是他的楷书,还是他的行草书,无不是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骨气饱满。而且,它们,都是他的人格的涌现。

是的,人格的涌现!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经如此说,书法往往表现出人格,颜真卿的书法就像他为人一样刚正,风骨凛然……

也是。一个内心卑琐、胸怀狭窄的人,怎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厚重阳刚的书法?一个没有个性、学识浅陋、自私庸俗的人,怎能泼洒出书法里的人文气象?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清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傅山在告诫子孙的诗里写到:“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对于颜鲁公的书法,我是怀着虔敬的心情一笔一画地临习下来的,《多宝塔》、《自书告身》、《郭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祭侄文稿》……我一笔一划地书写,让一千多年前的疼痛,在我的心尖上再疼痛一遍。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也许,因为人们的敬爱,他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可谓丰富,尤其是碑刻。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宋暻碑》、《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等等,不可胜数。传世的墨迹则有《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等。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先说颜鲁公的楷书。他的楷书,丰润浑厚,结实丰腴,沉雄大气,沉静肃穆,端庄健劲……那些或长或短或腴或瘦或顺或逆的笔画里、行气间,涌动的是劲,劲健,遒劲;是刚,刚烈,刚正,清刚;是厚,朴厚,浑厚;是雄,雄壮、雄奇、沉雄。他的《颜勤礼碑》,沉着健劲,丰腴开朗,气势开张;他的《自书告身》,沉静丰腴,高古苍劲,雅健端庄;他的《东方朔画赞》,厚重,机变;他的《麻姑山仙坛记》,古拙大气,沉静肃穆,萧肃意远,安然自在。从颜鲁公书法作品里的气息看,《颜勤礼碑》、《麻姑山仙坛记》已进入古淡之境,也就是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人书俱老”的通会之境。

颜鲁公的楷书,就我个人来说,受惠最大也最喜欢的是《颜勤礼碑》、《麻姑山仙坛记》,这两种都是颜书的代表之作、成熟之作,《麻姑山仙坛记》是颜鲁公为抚州刺史,路过江西南城,游览了麻姑山之后,撰文并书写的。此碑书法,沿袭了他的楷书横轻竖重、端庄肃穆的特点,但又多了些变化,比如,字形相向,用笔上易方为圆,以转代折,笔姿古朴轻妙,含蓄耐品。人们入门学颜,大都是学的《多宝塔》,这碑也不错,字的间架结构好,字形沉稳,笔画也不夸张,适合初学,我也曾经临习过多年,从中获益匪浅。

苏轼曾说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诚哉斯言!唐楷在经历了初唐欧阳询父子、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的继承式发展与完善充实后,颜鲁公以其楷书的雄厚、劲拔开盛唐楷书的法度,并开创了雄劲的新书体。因此,后人习惯于把唐宋元时代的书法归结为“唐人法度,宋元气象”,颜鲁公的书法无疑就是“唐人法度”的重要元素,颜鲁公无疑就是构建唐人法度的领袖人物。“初唐的欧、虞、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富有创造性地提出。

颜鲁公的行草书,最负盛名的自然是他的“三稿”,即,《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和《争座位稿》,被公认为天下第二行书,是自羲献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巅峰。三稿中又以《祭侄文稿》最负盛名,整篇作品渴笔与重墨交替,字含血泪,笔势雄奇,姿态横生,笔笔凝重,忧愤交加,惊天地泣鬼神,诚如书法理论家杨健君所言:“整个帖子,一片干裂秋风之中,混合着哽噎难成的悲声;满纸凋零之处,弥漫着喷薄难收的忧愤。”宋代陈深在题跋中说:“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老米曾对颜鲁公的楷书不屑一顾,那话也说得委实刻薄,但对他的行草书却盛赞不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不审、乞米二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祭伯文稿》和《争座位稿》也是各有佳处,雄奇与野逸并生,张弛有致,遒劲自在。这是书法家心境与意境相合的惊心动魄,尽显文人的骨气与秉性。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书法这档子事,说神秘也神秘,同样临习一本字帖,同样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写出的字就是面貌各自不同。说普通也普通,临上几年的碑帖也能写得有模有样,但要成为书法家,天赋之外,需要的就是勤奋,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苦学之外,书写者的创造力就弥足珍贵,还要博古而通今,兼收而并蓄,才能有所造诣,才能在书法史上留下好字数行,一代代的书家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走过来的,颜鲁公也不例外。他是善学者,他选择性地学,他学二王,重在用笔;他学习褚遂良,学习褚书的清劲与雄奇;他学习欧氏父子,学习欧书峻拔的气势……他从前代书家的作品里汲取的滋养,自然地,与他自己内在的气质、性情等相合相投的那部分,慢慢地糅合、融会,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据说,为了学书,他还曾经两次辞官。可见他对书法艺术的迷恋与执着。

屋漏偏逢连阴雨。说的是家庭的窘况。小时候住黄泥墙屋,如果屋老又破旧,漏雨是常见的情况,特别是赶上连续的雨天。一道道黄泥水,顺着墙壁缓缓下流,黄泥墙面粗糙不平,黄泥水便在墙上蜿蜿蜒蜒……天晴之后,那屋漏痕如果没人去动,还会保留较长一段时间。若从书法角度看,那屋漏痕也是线条圆润、自然凝重、颇有意味的。作为书法的经典术语,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学习书法的人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屋漏痕,现在的不少人可能就只是个概念了。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里记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颜鲁公怎么发现并独创了“屋漏痕”?关于颜鲁公与屋漏痕,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颜真卿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知书达理。见幼小的颜真卿很聪明,自然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注,一笔一划有板有眼,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勤奋、用心,心里却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孤儿寡母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哪有余钱买纸买墨供他练字?颜真卿是个懂事又聪明的孩子,见母亲为没钱买纸墨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有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 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然后,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边写边说:“墙就是纸。”等到墙上写满了字,他就用清水把字迹都冲洗掉,然后又挥笔重新写起来。

说起颜真卿来,大约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颜真卿是一副庄严肃穆的忠臣模样,诗酒风流好像是和他沾不上边的,其实颜真卿的文人情趣也是盎然于胸怀的,毕竟,他家学渊源,是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也是诗文俱佳的作家。有一年,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就曾经邀请友人月夜啜茶,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头顶月亮清辉荡漾,素瓷茶盏里茶汤清亮,茶香幽幽,友朋相聚,共品香茗,谈笑风生,吟诗联句,清趣无限,这样的夜晚多么美好!

我特别认同欧阳修文集中《笔说》篇论及书法与人的关系,他道,“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公书,随与纸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爱其为人也。”

颜鲁公的书法作品历久弥远,愈益焕发着迷人的风采,愈益受到人们的宝爱,也愈益以他的人格精神滋养着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

是因为书法作品的背后有着书者的人格、人品、学问、修养,是书法作品中漫溢着一个个的自我和大我!

更是因为,我们爱其书,更爱其人也。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即使是放在现在,也是评价一个人品格的绝好的标准。颜鲁公是当之无愧的大丈夫。每当我面对颜鲁公的法帖,或展卷品赏,或闭目静思,或挥毫临写,心中总涌动着景仰、追慕之情。

见过颜鲁公画像,一幅当是青壮年时期,是雍容温雅的书生模样;一幅当是老年时期,面貌清癯,神态蔼然。凝视着鲁公画像,想起他奉帝命劝导叛贼李希烈的画面。虽然他明知此去是凶多吉少,还是坚定地不辱使命,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面对李希烈的种种威逼利诱,明晃晃的尖刀、活埋的土坑、熊熊燃烧的烈火,丝毫不畏不惧,义正辞严,刚烈而坦然。最终,李希烈在想尽办法没有能够使颜真卿屈服后,就派人将颜鲁公缢杀,终年77岁。王羲之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虽然说,忠烈之臣子,为朝廷而死,以死效忠,以死明志,也算是死得其所,是那个时代的大节。但,每每对着他的《祭侄文稿》读帖临帖,我的这一颗心,还是为颜鲁公而疼痛。

有时想想,生活在中国的古代知识分子还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书法——这古老而美丽的载体,可以在薄薄的宣纸上笔歌墨舞、惊天地泣鬼神,可以在点划的干湿浓淡中寄托内心的情怀、志趣,可以在笔锋的纵横顺逆里述其情致、形其哀乐,可以在墨香中迷离、徜徉、陶醉、高蹈灵魂……

颜真卿书法及其人:书格人格 相映生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