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第一村”——新疆白哈巴村,美景、美食配民族风情,你还在等什么?

 【漏痕斋】 2016-11-09

爸爸去哪儿4》的华丽归来,不仅一票小萌娃萌翻了一众网友,阿拉蕾的秋裤之歌更成为新的洗脑神曲。

除了明星老爸和呆萌宝贝娃让大家印象深刻之外,其拍摄地的风景也是让人流连忘返,首站就是新疆的白哈巴村

这个被誉为“西北第一村”的小村庄,有美景,有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还有可口的美食。那么。作为《爸爸去哪儿4》的首站拍摄地:白哈巴村,到底美在哪儿呢?

美在风景

中国最美乡村

白哈巴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秋季一到,山村是五彩的,层林尽染,雪山、木屋、河流、黄叶汇聚在一起,犹如一块调色板,一幅完美的油画

白哈巴村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哈巴河畔,中国版图的最西北角。村落的后面是阿尔泰山,山坡的顶端是雪峰,即使在夏日,积雪也不会融化。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

村庄所有建筑均由原木筑成,以小木楞屋为标志,有欧式村寨的特色。清一色的尖顶,墙体和顶棚用整根原木垒砌、拼接而成,顶部用木板支撑成“人”字形,顶棚和屋顶之间形成通风的尖阁,用来储藏饲料和风干肉类。

高大笔直的白桦树,紧密的保卫着小村庄,使其与世无争,静默的美在秋日的时光。原始森林、原木小屋、袅袅炊烟、淡淡晨雾、牛羊满坡、豪爽中带点神秘色彩的居民。整个村落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晨曦,色彩与时间的融合,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清晰,阳光照在阿尔泰山的白雪上,辉映着山庄,整个画面如水洗过般明净干爽。

走在白哈巴的路上,随处都可以见到正在悠闲漫步的牛羊,悠然自得,不紧不慢,就像在等你一样。它们不仅不怕人,有时候,甚至会走过来,瞧瞧新来的客人。怪不得,就连可爱的小阿拉蕾也忍不住要去跟小羊玩耍呢。

夕阳西下,天上的云彩变幻万千、余辉洒落在山坡、草坪、树干、牧舍、农具、畜牧上,构成了一幅幅古朴宁静的画卷。

美在人情

原始村落聚集地

白哈巴是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住在这里的村民,就是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图瓦人。他们骑马狩猎,以游牧为生,平日住在小木屋里,放牧时就住在蒙古包里。

每天清晨,图瓦人赶着成群的牛羊、马群,沐浴着阳光,走出村口,直到夕阳西下,再去把牧群赶回来。放牧就是图瓦人每天要做的主要工作,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周而复始着。

他们淳朴、善良、豪爽、好客,至今仍保留着朴素的部落文化和生活方式。吃奶、肉和面食,也爱饮奶茶、奶酒,穿蒙古长袍、长靴,喜扎腰带、戴礼帽(女扎围巾)。

图瓦人也保持着多才多艺的民族特色。他们能歌善舞,通常用马头琴、口笛伴奏。每年“敖包节”期间,他们集体组织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喜欢手工,家家户户都好像是工艺品陈列馆。炕上铺着花毡,墙上挂着刺绣的帐幔壁毯,地中央是精制的火炉。

美在饮食

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

在《爸爸去哪儿4》里,我们看到当爸爸们被要求给宝贝们做当地美食时,一个个都不知所措,那么到底白哈巴村都有什么样的特色美食呢?

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白哈巴村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

巴哈利

巴哈利是白哈巴村居民常食的一种点心,也有人称其为黑蛋糕。中间有各种果仁,如核桃杏仁等,在蛋糕的表面上还有葡萄干,味道非常可口。

帕劳——手抓饭

爸爸去哪儿4》里把田亮父子为难死的“帕劳”原来就是手抓饭,在白哈巴村,手抓饭是一种招待客人的美食。

卡哇P——烤肉

来到白哈巴村,不吃当地的烤肉可以说是白来一趟。当地的烤肉,串大味美,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

奶酒

奶酒是图瓦人招待贵宾的一种必备佳酿,奶香纯正,酸甜适中,醇和爽净。当这种醇香的液体慢慢滑过唇齿之时,奶香在喉间流连,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厌倦了大城市的拥挤和喧闹,那就带着你疲惫的身心,来白哈巴村吧。这里有风景,有美食,有美酒,相信在这里,你一定会遇见最美的童话。(悦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