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求管仲

 liuhuirong 2016-11-09

  •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从公元前689年开始辅助齐桓公,当政40年,改革齐国内政,使齐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大国。齐桓公能成为春 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的成功主要是得力于管仲的帮助。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管仲的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齐桓公求管仲


  •   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 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商人,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也见过许多世 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 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却不和管仲计较。他认为管仲家贫困,又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多分给他一些也是应该的。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曾多次 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反而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什么都做不好。而鲍叔牙却不这样 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之所以没有作为,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 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 位,是为齐襄公。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品质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 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 君位,又以为他没有才能,才让他辅佐小白。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当他了解内情后,劝导鲍叔牙说:“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 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而且还很性急,但却有远虑。不是我管仲,无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纠即使日后 废兄立君,也将一事无成。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鲍叔牙听了管仲的话,也觉得有理,就接受了任命,竭力尽心辅佐小白。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终于爆发。齐襄公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因齐襄公即位后废除了他原来享有的特殊权利而恼怒,勾结大夫闯入宫中,杀死 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齐国贵族又发动叛乱,杀了公孙无知,一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 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为了能让公子纠坐上国君的宝座,管仲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他早就派好人马拦截。谁知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后,任命鲍叔牙当太宰,但却被鲍叔牙谢绝。以推荐管仲当任,由于管仲袭击过公子小白没成,随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后听鲍叔牙建议,遣书给 鲁国,让他们杀了公子纠,再把管仲送回治罪。于是,齐桓公派使臣去了鲁国,按着鲍叔牙说的做。管仲真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啊!如果没有鲍叔牙为他求情,他肯定 是死罪难免了,那么,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治国的名相。齐桓公还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吗?恐怕连霸主也难,更不用说第一的称号了。

      鲁庄公就与他的谋臣施伯商量,施伯也是一个聪明人,他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杀了他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如果能发挥他的才干,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对鲁国十分不利。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

       鲁庄公刚打了败仗,得知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哪里还敢杀了齐国所要的人。于是,他就杀了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国,希 望齐国能退兵。但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他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 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管仲到了齐国后,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 堂阜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又让管仲洗浴更衣,表示希望能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稍事休息后,管仲对鲍叔牙说: “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纠,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为他死节尽忠,实在惭愧。现在又去侍奉仇人,那该让天下人多么耻笑呀!”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 “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桓公有做霸主的远大志愿,如你能辅佐 他,日后不难功高天下,德扬四海。”

      做好管仲的工作后,鲍叔牙赶回临淄,向齐桓公报告。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尊王攘夷”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 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 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在政治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6个工商乡和15个士 乡,共21个乡。15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5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5个乡。把国政分为3个部门,制订3官制度。官吏有3宰。工业立 3族,商业立3乡,川泽业立3虞,山林业立3衡。郊外30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10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10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3乡为一 县,每县设一县师。10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5属,设5大夫。每年初,由5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 体。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 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 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 识。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 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 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 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 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 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 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老马识途,蔡丘之盟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人入侵燕国。燕国慌忙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和宰相管仲亲率大军前往救援。等赶到燕国时,山戎人早已劫掠一空,逃走了,桓公想收兵 回国,管仲说:“我们一走,山戎人还会再来。不如趁势追击,彻底打败山戎,才能安定北方。”桓公用管仲之策继续北进围剿。躲藏在山地附近的山戎人没有料到 齐军会一路凶猛地追来,经过交战,山戎人死伤大半,山戎的头子密卢率领一小队亲兵向北逃去。

      齐桓公率兵向孤竹国追去。临近孤竹国时, 小将黄花来到齐桓公面前献上了密卢的头颅,经确定后,便命黄花带路向北追击残敌。追呀追呀,傍晚时分,部队走到了一个叫“迷谷”的地方,忽然狂风大作,飞 沙走石,齐军迷失了方向。燕兵对桓公说:“这个地方叫‘迷谷’,方圆几百里不见人烟,进得来,但出不去。”齐军没有办法,只好在“迷谷”里冻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齐军继续找寻出路,可在这荒凉崎岖的山沟野岭中绕来绕去几天都没有找到,士兵们饥渴难忍。齐桓公心急如焚。突然,管仲想出一条妙计:“老 马能够识路,不妨挑几匹老马领路,一定能走出‘迷谷’。”齐桓公听了很高兴,便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走在前面引路,士兵们紧随其后,不多时便走出了荒谷, 找到了回家的道路。归燕途中,齐桓公顺便消灭了孤竹国。

      从这件事中可看出,管仲尤如一匹识途老马,在危急关头,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超人的智能,引导齐军转危为安。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齐 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举行受赐典礼。受赐典礼上,宰孔请周襄王之命,因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齐桓公想听从王 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王命,而废臣职吗?”说罢,只见齐桓公疾走下阶,再 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众诸侯见此,皆叹服齐君之有礼。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这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至此,经 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 主。

      谦虚谨慎

      管仲虽然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谦虚谨慎。周襄王郑五年(前647年),周襄王的 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王赞赏。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 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他接受了卞卿礼仪的待遇。

      当齐桓公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梦想时,突然提出封禅泰 山的想法,希望以此彰显其功绩。当齐桓公提出此事时,管仲并无一言。下朝后,一位同僚问他为什么不发一言,阻止齐桓公的决定?管仲说齐桓公好胜,要以私下 阻止,不能正面谏阻。当天,管仲夜访齐桓公,成功地阻止了封禅决定。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 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 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而残忍地杀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 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 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 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 “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 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易牙听说齐桓公 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 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白白送掉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管仲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管仲是一个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 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 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 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虽然这样,管仲仍不失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在历史上有过巨大贡 献。孔子就称赞管仲说:“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 理的。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称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死亡”。

      管仲得以名列高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后人曾总结他的思想,并假托其名,写的《管子》一书。

      《管子》一书是先秦典籍中保存我国古代经济思想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现存的《管子》一书,是西汉末年间刘向从他所收集的564篇中删除重复而编辑的,后又遗失10篇,实际仅剩76篇。

       《管子》一书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提出了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理论和原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管子》经济 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令顺民心”,认为“授有德”,“务五谷”,“养桑麻,育六畜”,是实现“国安”、“食足”、“民富”的主要途径;认为“政之室 也”是对百性“予之为取”,“量民力”、“不为不可成”,强调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分工,使民各为其所长。

      管仲是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王霸学思想既是对前先秦文化思想精神的时代性因革,又是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开启。管仲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的刑赏主义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治政思想,其赖以支撑的伦理精神是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基础是水本原论哲学。

       从历史源流看,管仲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因人事而自然”的思维道路,是自然人性论功利主义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始祖,并以此开辟了“以刑入礼”的刑赏主义实 践道路。管仲的思想之源,是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以王道为目标、以天道为根据、以人道为途径的“王官之学”;管仲的思想之流,不仅涌动出法家思潮,而且激励 并贯穿了先秦诸子各家学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